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三个月大时,我见了父亲唯一一面”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14日07:26  郑州晚报

  

“三个月大时,我见了父亲唯一一面”
烈士杜松珍的儿子杜李书向记者展示父亲的烈士证书。
“三个月大时,我见了父亲唯一一面”
村里为烈士竖的纪念碑上镌刻着杜松珍的名字。

  父爱给我们的感觉是,当危险来临时,会张开呵护的双翼;遇到困难时,是永远的支持者;出现困惑时,父亲就像航灯和指南针,为自己的人生道路指点迷津。而对于杜李书来说,父爱却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在自己三个月大时“见”过父亲一面的他,对父亲怀有复杂的感情。在山西省壶关县百尺镇西王宅村杜李书的家里,61岁的他用极其舒缓的语气,向我们讲述着他父亲的故事。

  晚报首席记者 张锡磊 晚报记者 刘涛/文 晚报记者 白韬/图

  烈士姓名:杜松珍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22年

  出生地点:山西省壶关县百尺镇西王宅村

  参军时间:1947年9月

  所在部队:9纵27旅81团

  牺牲时间:1948年10月

  牺牲地点:郑州铁板桥

  讲述人:杜松珍的儿子杜李书

  姑姑说,父亲习惯为别人着想,也很会照顾人

  我的童年过得很孤单,在别人看来再正常不过的父爱,对于我来说却没有福气享受,每当看到别人被父亲抱在怀里,或扛在肩上的时候,我就会羡慕地看上好一阵子。

  父亲出生于1922年,自小做事就非常稳重,很受爷爷、奶奶的疼爱,1934年,比父亲小一轮的姑姑杜仁珍出生了,为这个贫穷但充满温情的家带来了不少欢乐。

  因为爷爷和奶奶要种地,忙于生计,当时只有十二三岁的父亲就负责照顾年幼的姑姑,所以兄妹两人的感情特别深,父亲不管去哪里,总要带上姑姑,姑姑对父亲也特别亲,小时候,姑姑就像父亲的小尾巴,与父亲形影不离。

  姑姑常对我说,如果你父亲活着,肯定是一个好父亲,他习惯于为别人着想,也很会照顾人,但遗憾的是,父亲却没有机会给我父爱了。

  母亲王连英和父亲是经别人介绍认识的,听母亲说,年幼时的父亲长相在村里年轻人中间是比较俊的一个,两人只见过一面,就于1946年结了婚,但婚后父亲和母亲的感情相当好,按照母亲的话说,那时候结婚是父母说了算,没有自由恋爱这一说,感情都是婚后培养出来的。

  三个月大时,母亲抱着我“见”了父亲一面

  在我出生时,父亲并没有陪在母亲身边,母亲抱着刚出生的我,一直对我说,如果你父亲在就好了,一定会高兴坏的。

  但我对父亲的感情却有些复杂,当看着别的孩子在父亲身边玩耍和撒娇时,我会哭着喊着要爸爸。当母亲给我讲起父亲去为国家打仗,没有时间回家,就连我出生时都不在家里时,一种怨恨就又会从心底里冒出来。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才弄清了当时的情况,父亲在我出生前不久参了军,被集中到长治县苏店训练,父亲无法回家探望。

  1948年2月,母亲一接到父亲所在部队要到外地打仗的消息,便和奶奶一起,抱着刚刚三个月大的我,来到父亲训练地长治县苏店,与父亲匆匆见了一面,想不到那一面却成了与父亲的永别,而且那是我这一生与父亲见的唯一一面。

  更遗憾的是,父亲一生也没有照过照片,他的面容,我只有在奶奶和母亲的描述中一遍一遍地去想像,去还原。

  侦察敌情,父亲在郑州不幸牺牲

  我舅舅和父亲是同一个部队,退伍后被分到郑州纺织机械厂工作,目前仍然健在,许多关于父亲的故事都是听他说的。

  父亲和舅舅两人自从离家后,连信都没有来过一封,母亲没事时总会习惯性地在村口向父亲离家的方向望一望,渴望着父亲的哪怕一丁点儿的信息。1948年11月,母亲终于等来了关于父亲的消息,但对于母亲来说是一个噩耗,是一场灾难,结婚只有两年,相守时间不足一年的她失去了丈夫,而刚满一岁的我,也成了没爹的孩子。

  父亲的消息是舅舅送来的,他告诉母亲,父亲和其他5名战友到郑州铁板桥附近侦察敌情时,被敌人发现,手榴弹就像雨点般飞向父亲和战友,父亲和战友们奋起还击,但寡不敌众,最终几人英勇牺牲。

  遗体被运回家乡,父亲在路上受到隆重礼遇

  父亲离开家参加部队时是25岁,在家里是个顶梁柱,他的离世,就像天塌下来一样,原来家里经常响起的笑声再也听不到了,奶奶和母亲脸上也很难再见到一丝笑容。

  奶奶说,父亲去了,但不能让他在外面一直漂着,必须把父亲的尸骨找回来,让父亲回家好好“休息”。

  奶奶执意要去郑州寻找父亲,但被村里人拦下。最后在村里的安排下,两个村干部和两个本家叔叔,步行去郑州运回父亲的遗体。

  四人步行了半个月,在郑州找到了父亲的尸骨。在父亲遗体被运回家乡的过程中,受到了非常隆重的礼遇。遗体每到一个村庄,村里会开出一张证明,派人把遗体送到下一个村庄,下一个村庄看到父亲的烈士证明后,也向下一个村再开出证明,再派人送到下一个村。就这样,村村相传,又是半月,父亲“回到”了家,安葬在我们家的祖坟里。

  获知父亲去世,奶奶一病不起最终离世

  爷爷和奶奶只生有我父亲这一个儿子,父亲的去世给了他们沉重的一击。爷爷本来就有眼病,眼神很不好,父亲的离世让他的眼疾迅速加重,父亲去世后不久的一天,爷爷站在凳子上拿挂在墙上的东西,不慎掉了下来,当即就断了气。

  家里的又一个顶梁柱倒了,家里只剩下了奶奶、母亲、姑姑三个女子和只有1岁的我。

  在父亲去世后的日子里,奶奶和母亲就不能听到父亲的名字,更不能听到谈论父亲的事情,一旦听到就会不住地流泪。

  奶奶的精神很快就垮了下来,一病不起。那时我还小,母亲把精力都用来照顾我。照顾奶奶的重担就落在了只有13岁的姑姑的肩上。

  姑姑年幼,照顾起奶奶来很是吃力,最后奶奶身上长了褥疮,病情进一步恶化。

  每次姑姑提到那几年的生活,语气里都充满了遗憾,有时会控制不住情绪,泪流满面。所以在已是70多岁的姑姑面前,我根本不敢提奶奶和父亲。

  在我5岁那年,母亲改嫁,家里只留下病床上的奶奶、姑姑和我相依为命。

  在病床上,奶奶对父亲的思念越来越浓烈,见到人就一遍一遍地说父亲的事,边说边哭。12岁那年,奶奶终于无法承受对父亲的思念,撇下我,撒手而去。而此时姑姑已经出嫁,我只好回到了母亲身边。

  对父亲的怨恨早已消失,只留下自豪和骄傲

  因为很小就没有了父亲,我的童年过得异常艰难,也因为早早地没有了父亲,我儿时的记忆总是与苦愁相伴。父亲在我心中,成了一个死死的结,曾饱含着浓浓的怨恨情绪。但是有一天,村里为10余名烈士立了碑,我的心里开始荡起一种骄傲和自豪。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我们西王宅村共有16名烈士为国牺牲,村里立碑记载下了他们的事迹,我父亲的名字被排在了前面,每年村里还组织在烈士纪念碑前进行祭奠。

  现在,纪念碑成了我生活的寄托,高兴时,我会来向父亲诉说,让父亲与我一起分享我的快乐;遇到困难时,我也会来与父亲聊聊,希望父亲能给予我鼓励。

  这些年来,村里也一直对我很照顾。如今,我也是子孙满堂的人了,有三个儿子,生活条件也得到了很大改善。我在村里一家私人办的幼儿园里为孩子们做饭,日子过得平静而温馨。

  如果父亲现在还活着,也该是86岁的老人了,如果他能看到子孙们过着越来越富裕的生活,一定会很幸福,很开心。

  找到父亲确切的牺牲地,是我有生之年实实在在的愿望。在民政部门颁发的父亲的烈士证上说明,父亲是在郑州铁板桥牺牲的,但每次我遇到从河南来的人,总会问一个问题,郑州的铁板桥具体在哪里?郑州的铁板桥是不是郑州的黄河铁路桥?但大多数人都没有准确的回答。我很希望有人能帮助我找到父亲的具体牺牲地,让我到那里去看一眼父亲躺下的那片热土,让我能到那里祭奠一下父亲的英灵。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