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为家乡埋下脱贫致富“种子”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14日08:25  东方网-文汇报

  2006年才从云南玉溪工业财贸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的殷婷,如今已在玉溪市区开起了一家属于自己的美容美发店,生意做得一天比一天红火。短短两年时间,从一个中职毕业生到小老板,殷婷告诉记者,这要感谢上海和云南两地的校企合作,给她提供了一出校门就到上海工作、学习的机会。在上海春之申美发公司工作的一年多里,她不仅存到了“第一桶金”,还学到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为回乡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像殷婷这样,没毕业就被上海的企业下了“订单”的中职生,在云南正变得越来越多。上海中小企业国内合作交流服务中心(下称“中心”)主任徐建华告诉记者,2007年,以玉溪市为中心的两地校企合作推动至今,已有4000多名当地中职毕业生通过人才洽谈会、网络信息平台等途径来到上海工作,其中不少已成为所在企业的中坚力量。到2009年底,总计将有20000名云南中职毕业生有望到上海就业。

  “我们推进校企合作有个口号,叫‘输出一人、培养一人、脱贫一户’。”徐建华说,当初选择在云南率先重点开展两地校企合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想在给中职毕业生提供工作机会的同时,让他们成为帮助当地脱贫致富的“火种”,不仅帮助家里改善生活,更要改变社会观念,鼓励大家敢于“走出去”。

  今年年初刚到欧姆龙(上海)有限公司顶岗就业的玉溪市第二职业中学物流课部门学生王进春,如今被同学们笑称为“小财主”。问起缘由,她告诉记者,不久前,在到上海工作4个月后,她给家里寄去了自己攒下的第一笔存款6000元钱,这让父母又惊又喜——对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小王家来说,这相当于她父母在当地一年的总收入。

  在今年6月举办的首届“云南·上海中职教育校企合作人才交流洽谈会”上,上海对口帮扶的红河、文山和普洱三个州市,又分别有1000多名中职学生与上海企业签约。身边伙伴成功的例子,让越来越多的云南中职生开始拥有走出大山的勇气。当地的中职学校纷纷前来要求合作。徐建华表示,如果一切顺利,沪、滇之间的校企合作,下一步就要在上海对口帮扶的四个州市内全面推广。

  为了帮助新到上海的学生能够更快地适应本地生活,中心还和上海的高校合作,首创了“企业员工课外辅导员”制度,聘请一些成绩优秀、有所特长的大学生,为这些“新新上海人”定期在校园内开展联欢、讲座、研讨等活动。除了丰富孩子们的业余生活,也希望高校的氛围能够感染他们,争取继续深造。

  如今,中心已经和云南省内的126家中职院校全部签订了合同,一个完善的网络人才库正在制作当中。到明年9月完成时,包括云南的学校在内,全国总共将有200多所中职院校的学生都能够通过网络平台,方便地和企业实现双向沟通。徐建华说:“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希望能够在上海打造出一个中国的‘人才谷’,让更多贫困地区的优秀人才,通过我们的平台,走向发达地区,走出自己的成功之路。”本报记者袁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