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让微笑传递到2010年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16日01:55  南方日报

  

让微笑传递到2010年

  国际奥委会终身荣誉主席萨马兰奇曾说过:“奥林匹克运动是由富有奉献精神的志愿者组成的,没有这些志愿者,要组织类似奥运会的大型体育赛事是不可能的。”

  刚刚过去的北京奥运会上,170万志愿者的微笑无疑已成为今年夏天北京最美的一道风景:无论是在街头巷尾,还是在竞赛场馆,奥运志愿者微笑的面庞和忙碌的身影给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观众和运动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16届亚运会正在热火朝天地筹备中。这把“火”首先点燃的是广州志愿者们的热情———广州亚运志愿者招募活动已进入全城、全民总动员阶段。

  志愿者,被誉为离赛会“最近和最远的人”,是赛会成功举办的至关重要一环,是举办城市真正的形象大使。

  广州亚运的志愿者们,你们在哪里?你们准备好了吗?

  招募和培训工作现正进行

  北京奥运刚过,广州志愿者的热情之火已开始越烧越旺。

  8月24日,广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传说亚运系列”培训课程正式开班,201名志愿者齐聚一堂,为参与2010年广州亚运会志愿者服务“充电”。培训课程将举行10期,一共培训2010名志愿学员,这些学员将在亚运会志愿者招募中被予以优先考虑。

  9月10日,奥运举重冠军陈燮霞正式注册成为广州亚运会第一位志愿者(见左图,资料图片)。亚组委志愿者部筹备工作组组长王焕清为陈燮霞赠送贴有她照片的广州志愿者胸卡,并颁发了编号为0000001号的广州亚运会志愿者注册证书。

  9月21日,广州亚组委正式对外公布《第16届亚运会志愿者招募运行规划》,同时全面启动广州亚运前期志愿者的招募工作,开通广州亚运会官方网站(www.gz2010.cn)的志愿者招募专栏。继陈燮霞成功申请成为第0000001号亚运会志愿者后,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何镜堂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广州翻译学会会长仲伟合教授,广州电视台英语频道执行总监尹捷女士相继成功申请成为亚运会注册志愿者。活动首日,报名人数已超过万人(见右图,资料图片)。

  目前,广州亚运会志愿者招募和培训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为志愿者竖起纪念碑

  那么,在往届成功举办的运动赛事中,有哪些经验是值得广州亚运会借鉴的呢?

  在多哈亚运会上,组委会采用短信的方式与志愿者进行沟通,并在多哈体育城正门处,用玻璃和钢筋混凝土竖立起一座名为“志愿者的贡献”的纪念碑,碑上刻下每一个志愿者的名字。而在刚刚过去的北京奥运会,奥组委延续了这一做法,根据不同人群的工作和生活特点,采取短信、电子邮件、信函等方式与正式成为第29届奥运会赛会志愿者进行联络,与此同时,每一位赛会志愿者都收到了奥组委的感谢邮件。这些激励措施和人性化的管理能让志愿者们得到更深刻的精神满足,积极地投入到志愿服务中。“我们不可能认识每一个志愿者,但他们所有人的名字将永远被广州铭记。”这是广州2010亚运应对志愿者的重视。

  把志愿服务意识推广到全民全社会

  北京奥运会期间,除了10万名赛会志愿者在行动外,还有40万城市志愿者以及难以计数的“无名志愿者”,他们提供志愿服务的岗位就是整个城市。在他们中间,有英语流利的大学生、有熟知附近典故的老北京,也有机灵的中学生,而北京城里随处可见的“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的标语更表明这是一次全民出力的盛会。他们的热情和真诚的微笑不仅感动了参赛选手,也感动了来自海内外的观众。

  同样,许多观众、游客和运动员也对多哈亚运会期间当地很多车辆上贴的标语———“我们都是卡塔尔”印象深刻。“Ilivehere,Ihavetodosomethingforso-ciety.”(因为我生长在这里,我必须要为我们的社会做些事。)这种极富人情味的口号唤起了当地民众的爱国热情以及外国工作者、志愿者的积极参与。

  把志愿服务意识推广到全民全社会,这些成功的做法和范例,都非常值得广州亚运学习和借鉴。

  充分调动利用高校资源

  学生志愿者是北京奥运最大的亮点,这也是与往届奥运会不同的地方。在北京奥运志愿者招募的过程中,奥委会在遵照国际惯例的基础上,发挥体制优势,成立北京市各高校志愿者工作领导(协调)机构,充分利用丰富的高校资源。10万赛会志愿者中,占报名人数七成的是在校大学生,仅北京大学就有一万多人报名。在这一点上,广州具有同样的优势。广州地区高校云集,而高校大学生正是亚运会志愿者的主要来源之一。尤其是中山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高校中,精通小语种的高才生,他们将成为广州亚运会语言服务的主力。

  构筑新时代“广州人精神”

  “只要您露出七颗半牙,对别人展示出微笑的面容,这就等于为北京奥运会做出了一份贡献。因为微笑就代表着北京的表情。”北京奥组委志愿者部部长刘剑曾以这样的比喻,形象概括出志愿者服务的精华所在。2010年,微笑也应该成为广州的表情,成为亚运会的表情。如何让一向低调、内敛、平和的广州人习惯于绽露微笑?如何把微笑传递到2010年?

  其实这些年来,志愿者们的身影一直活跃在羊城的大街小巷,为困难街坊送去温暖和亲情,为公共秩序和城市文明默默出力。截至去年底,广州市注册志愿者达到68万人,其中,经常参与志愿服务的活跃志愿者超过了10万人,团体会员达210多家。这为亚运志愿服务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事实上,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核心理念的“志愿者情结”,早已与岭南文化中“与人为善”、“坦诚相待”、“守望互助”等等其他许许多多的优良传统一起,共同构成新时代的“广州人精神”,而广州亚运会的举办恰好为之提供一个绝佳的表达通道。

  本报记者谭亦芳

  实习生王达通讯员亚组宣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