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30年前结婚流行送水瓶和果盘(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16日03:12  扬子晚报
30年前结婚流行送水瓶和果盘(组图)
黄女士的嫁妆花架子。

30年前结婚流行送水瓶和果盘(组图)
红色的热水瓶很喜气。

30年前结婚流行送水瓶和果盘(组图)
带有“喜喜”字的水果盘。

30年前结婚流行送水瓶和果盘(组图)
玻璃拉丝杯一直用到现在。

  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结婚风尚,是送东西比“凑份子”更讨喜。那时候,人们把物看得比钱要重,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再加一个红灯牌收音机,结婚能凑足这“四大件”就已经相当威风了。家住南京模范马路工人新村的黄女士今年54岁,她至今还保留着不少当年结婚时留下来的宝贝。看到本报举办的“晒晒老物件”活动,黄女士也忍不住想要来“晒一晒”当年出嫁时收到的礼物。

  结婚“份子”钱只有三五块

  30多年前结婚,亲友“凑份子”也属于“规定动作”,只不过那时红包的数目都是以个位数计。一般关系3块钱,关系不错的给5块钱,关系很亲密的也就10块钱。“虽然钱不多,不过都是毛票子,一张张叠起来,当然也没有现在这样的红包款式,就用红纸一包,跟现在的摸起来一样鼓呢!”黄女士回忆起过去乐不可支。她还说,她1980年结婚时办婚宴,在馆子办了几桌,平均每桌8-10块钱。

  父亲做花架送女儿当嫁妆

  黄女士回忆说,她结婚前,在木器厂工作的父亲曾亲手制作了一个花架子,送给喜欢种花种草的女儿当嫁妆。

  说着,黄女士端出了这只花架子。乍看之下,有点像酒吧里的高脚凳,只不过底部是由呈开放状的三根细长木棍支撑。待一盆吊兰放上去,枝蔓垂落,煞是好看。架子的做工很精细,据黄女士介绍,其时才刚刚改革开放,栽花种草就跟听邓丽君歌曲一样,属于小资产阶级思想,大多数人的观念都还较保守,所以不太见得着这种装饰品,父亲做架子也找不着参考物,“哪像现在,干什么都可以baidu一下”,父亲只依稀记得解放前曾在大户人家里看到过,便根据脑海中的印象自己设计了模样和图案,然后亲自制做,又刨又刻,“中间凹进去的一圈可是用车木车出来的”,黄女士解释道。结婚那天,花架子上放了一盆兰花,而写字台上则放了一盆水仙,都是素雅高洁、暗香隽永的花朵。

  送礼流行送水瓶和果盘

  黄女士家里存着一对酒红色热水瓶。这对刻着仙鹤图案的酒红色热水瓶是黄女士结婚时,她同学送她的结婚礼物,颜色又雅又正,非常漂亮。黄女士透露,当时结婚送礼流行送水瓶,送水杯,都是取的“平平安安”,“幸福一辈子”等吉祥寓意。她自己也曾买过这样一对送人,“当时一对要10块钱,还挺贵的”,至于其上刻着的仙鹤图案,则代表了长寿、祥瑞的意思。

  在热水瓶旁边,还有一个刻着“喜喜”字的小水果盘,也是黄女士当年结婚时收到的礼物。这只水果盘非常袖珍,估摸着顶多也就能放上一两个苹果。如果家里来人,主人就会装点瓜子糖果或水果端出来给客人吃。“那时候很多家庭生活都还很困难的,特别是知青,不少人结婚都是今天添个碗,明天添口锅。”黄女士说,正因为当时不少人结婚时家中物件都还没备齐,因此结婚送礼也都是拣实用的东西送。“哪像现在哟,年轻人结婚,房子车子双门冰箱挂壁彩电一应俱全,客人去玩只要参观就好了。”

  买个玻璃杯还要“开后门”

  玻璃拉丝杯可是上世纪80年代红极一时的结婚时髦品。“当时可抢手了,因为造型比较时尚嘛,要买都不容易买到,我这一套也是托人从外地开后门带的。”黄女士说,拉丝是当时比较流行的一种金属加工工艺。由于刚刚改革开放,那时物质不丰盛,生活也俭朴,“那时候的日子真是清汤寡水,很素淡的,什么东西都是方方正正,很规矩,稍微带点花边的,就会很受欢迎。”黄女士一边指着杯子一边告诉记者:“你看这杯子,玻璃是绿色的,那白色的粗条纹就是拉丝。当时是哥哥从盐城找人买的。”

  这套拉丝杯共有1只粗口大水杯外加6只小杯子。几年前,5只小杯子相继都打碎了,儿子也叫妈妈扔了换套新的,但黄女士就是舍不得,还留着仅存的“一大一小”继续用,主要是考虑到“夏天晾点冷开水喝,很方便”。而平时不喝水的时候,她就把小杯子倒扣在大杯子上。本报记者 周璇 文/摄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