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农合(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16日09:53  大众网-齐鲁晚报
新农合(图)
  10月12日,平阴农民李连生指着新农村合作医疗证说,五年看病花了20来万,新农合就给报了5万多。本报记者 杨凡 摄

  “政府也看好,老百姓也看好,是件双赢的事。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参合农民6358.03万人,参合率比上年同期提高了6.9%,这说明农民对新农合制度的认可程度和积极性越来越高。但目前的‘新农合’只能说是农村医疗保障体系中的一小部分,其在基金监管,转诊手续简化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而随着农村继续发展和农民的富裕,保障的内容会日渐增多。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李爱这样评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以前村里有人生了大病,都是村集体凑钱帮着;现在新农合覆盖面广了,对大病的救助越来越制度化,农民总是主动上门来找咱了解政策,维权意识更强了。”

  ——在乡间行医三十年的平阴“赤脚医生”郭家珍感慨地说。

  看病五年,“新农合”报销了五万

  我省自2003年起开始推行“新农合”,平阴县是最早的市级、省级新农合试点县之一。

  “这次真能成吗?”回想起平阴县2003年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的情景,现任平阴县卫生局长、时任平阴县玫瑰镇党委书记的姜昭辉心情很复杂。“在此之前,农村合作医疗经历了几次反复。”姜昭辉说。

  2003年8月,按照省、市两级相继出台的有关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平阴县被选为济南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此次“新农合”基金由农民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筹资,“农民掏10块,政府掏10块。”而此后的三个月宣传发动过程,在姜昭辉以及当时大部分农村基层干部、乡村医生心中,都是难忘的经历。虽然这一次明确有政府资金的支持,当时的党委书记姜昭辉心里还是敲起了鼓:“第一层顾虑是,别又跟以前一样半途而废。”

  “我记得有两个月时间,玫瑰镇的村干部们每天晚上都要忙到11点多,挨家挨户做工作。迫于压力,先后有两个村支书跑来跟我诉苦,撂挑子不想干了。”为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姜昭辉鼓励有条件的村集体筹资补贴农民掏出的10块钱;为缓和村支书的情绪,他又让镇政府食堂给他们提供免费饭菜,“免费饭吃了得有两个月。”2003年11月,平阴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正式开始实施,参合率仅为60%。而到了2008年9月底,全县参合率达到99.66%,先后报销医药费4123.73万元。

  “困难时俺知道新农合的好处了”

  一头白发的李连生看起来要比他60岁的年龄更显苍老。在见到他之前,他正在村里帮人家盖房子,两只手上全是干了的水泥,脚上的旧胶鞋已经破洞了。 10年前,老李家的条件在平阴镇老博士村算得上中等。一家四口人一年下来也有两千块钱左右的收入,刚从三间小土屋搬到新盖的五间大房里,“那时候,家人身体都不错,从来不知道生场病是啥样子。”老李说。

  2003年1月,已经出嫁的大女儿总觉得喘不过气来,连走路也越来越费劲。“去医院一查才知道是尿毒症。”老李回忆,当年他老两口领着女儿去县城、省城的医院检查过数次,甚至买过几十服100块一服的中药。“不到一年,看病买药花了三四万,存的家底全进去了!”直到2003年底的一天,老李正在自家房顶上掰棒子粒,“听到了村里大喇叭讲‘新农合’,每人拿十块钱,看病政府有补助……我一听就扔下棒子回屋,给村书记打电话。”从2004年开始,老李女儿每周要到县医院做两次透析。“没有困难不知道,有困难时俺就知道新农合的好处了!”田桂芹从里屋找出用塑料袋包裹着的两个新农村合作医疗证,上面密密麻麻记载了大女儿从2004年至今每一笔报销记录。“从2006年开始,我们享受到大病二次补偿政策,五年治病花了20来万,光新农合就报了5万多。”

  村卫生所三十年搬了六次家

  从1977年去县卫校参加乡村卫生员培训班到现在,平阴镇东南沟居卫生所所长郭家珍乡间行医已逾三十年了。现在她所在的卫生所占地317平方米,有11张床位。一再升级的“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等基础医疗设施的改善,为平阴县新农合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1977年,农家女郭家珍到县卫生所干上了会计,边干边学,通过县卫校培训和在县中医院的实习,回村后她成了一名“赤脚医生”,穿着白大褂,背着小药箱穿梭农户间出诊看病。“刚开始村卫生所就是两间屋,三十几平方米。”郭家珍说,而随着基础医疗设施的不断改善,她所在的卫生所已经搬了六次家,目前服务种类囊括该辖区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卫生工作,“东南沟两个学医的大学生,看见我就说想毕了业来所里。”

  新农合落户平阴时,作为一名乡村医生,郭家珍为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曾自己印刷了有关政策的宣传单免费上门发给每户家庭,在她的努力下,东南沟参合率达到100%。郭家珍现在每个月要去县里进行一次医务工作培训,“11月5日要去学化验,如果条件合适,明年争取所里也上化验设备。”郭家珍说。

  >>资料链接<<

  农民的“护身符”越来越多

  经过三十年发展,我省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基本建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我省确定从今年开始,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市级统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相衔接三项试点工作。

  农村养老保险:近年来,我省着眼于城乡统筹社会保障,探索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行“个人缴费为主,政府予以补贴,有条件乡村进行补助”模式。至2007年,新制度覆盖农民1067万人,居全国第一位,已有70万农民领取了养老金。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我省于2007年在全国率先对农村低保工作操作程序作了权威规定,标志着我省覆盖城乡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正式建立。

  农村五保供养制度:2007年,山东省民政厅制定了《山东省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同年9月,山东省连续三年共安排7500万元资金,重点支持财政困难县乡镇敬老院维修改造和房间配套设施购置,到2010年,将力争实现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80%。

  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截至2007年,全省134个有农业人口的县(市、区)建起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城乡医疗救助实现全覆盖。

  农民工和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截至2007年底,全省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达167万人,参加医疗保险的农民工达158万人。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