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 华
2008年8月3日,第二届广东中小企业经济论坛在广州落幕。此间,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透露,国家发改委目 前正同有关部门研究建立“国家中小企业银行”。而早在2000年11月23日,《解放日报》就报道:国家拟成立中小企 业银行。
时隔近8年,重提建“国家中小企业银行”,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是国家的战略考量,也是中国中小企业祈 盼的好事。因为在从紧货币政策下,上半年全国已经有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因资金链断裂倒闭,而解决中小企业的 融资难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有关负责人日前明确表态,国家发改委目前正同有关部门研究建立国家中小企业银行一事,但 现在还没有具体细则出台,至于成立时间更无法确定。
有关专家指出,建立国家中小企业银行需要时间,处于“研究建立”阶段的“国家中小企业银行”难以解决现阶段中 小企业融资难题。从目前情况来看,更应该优先考虑完善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放松中小企业股权融资的相关政策,拓宽其股 权融资的通道,鼓励养老、保险等公共基金通过股权投资基金等方式进入中小企业,加快创业板的建设,让资本市场不再成为 大企业圈钱的“专利”,而是成为中小企业创业的起踏板。
中小企业生存环境恶化
据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8月3日发布统计结果显示,在国际经济形势增速放缓,国内宏观调控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 下,今年相当部分中小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等困难,全国约1/10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在今年上半年工业增加值增长率接近 30%,较去年同比减少15%。
据初步统计,全国今年上半年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代表的纺织行业中小企业倒 闭超过1万多家,有2/3的纺织企业面临重整。
那么,中小企业在当前中国经济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中国中小企业已超过10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 %,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0%,提供的出口占60%,上缴税收为国家税收总额 的50%左右。
与此同时,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扩大就业的主渠道,中小企业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绝大部分的国有企业下岗 职工、农民工等在中小企业实现了就业。种种迹象证明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而与中小企业做出的贡献不相称的是,在银行资金的使用上中小企业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支持。尤其是从“紧货币”政 策实施以来,中小企业融资更加困难,破解融资难问题也就更为迫切。
据银监会统计,今年第一季度各大商业银行贷款额超过2.2万亿元,其中只有约3000亿元贷款落实到中小企业 ,占了全部商业贷款的15%,比去年同期减少300亿元,中小企业融资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
当前,不少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相当部分中小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民间借贷盛行,企业承担着巨大的市 场风险。今年上半年竟然有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而这6.7万家规模企业倒闭的背后,就是大批劳动力的失 业。
目前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困难,虽然与国际经济形势增速放缓、国内宏观调控结构调整等有关系,但是中小企业发展“ 包袱”过重也是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一是税负偏重。按照现行的增值税制度,中小企业被划为小规模纳税人。而实际上,由 于小规模纳税人的进项税额不能抵扣,其税负远远高于一般纳税人;二是中小企业发展依然受到筹资难、融资难的制约。
在货币紧缩环境中,为保持最佳盈利水平,银行必然转变信贷偏好。由于上市公司、企业集团、大型企业、重点项目 的信贷资金风险较低,而且往往派生大量的中间业务,因而往往会成为各商业银行优先放款的目标。相反,中小企业由于项目 较小、企业发展前景充满不确定性等原因,在竞争中必然处于劣势,银行信贷“保大放小”的做法成为必然,中小企业资金链 面临严峻考验。
另外,中小企业融资难与当前银行体制也有密切关系。1995年国务院决定在大中城市组建地方股份制性质的城市 商业银行,城商行的市场定位在于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和城市居民。但实际运作过程中,城商行并非坚持在本地区“ 做精、做强”,而是与一些大中型商业银行一样选择“做大做强”。比如江苏省内无锡、苏州、南通等10家城商行合并为江 苏银行,徽商银行在安徽全省设立多家分支机构;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及上海银行则突破行政区划,在全国开展业务,个别地 区级城商行还在省会城市设置分行,一些城商行名不副实,导致地区性金融缺位,中小企业融资面临体制性制约。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袁钢明表示,以目前的情况而言,中小企业上市融资概率是万中选一,民间借贷基 本上属于高利贷,操作很不规范且不受法律保护,因此90%以上的中小企业需要依赖银行解决融资问题,完善担保环节也是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途径。
有关专家表示,应当根据中小企业对国家、对社会贡献的大小,逐年增加国家财政和金融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和投入力 度,适当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使之与总体贷款规模的增长持平,同时增加融资渠道、创新银行政策,为中小企业提供 “贴切”服务。
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因此,中小企业稳定,国家财政才能稳定,就业才能稳定,社会才 能稳定。在这个意义上说,扶持中小企业,就是维护社会稳定。从维护社会稳定看,扶持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一道“必选题”。
国家中小企业银行破题
在从紧货币政策下,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难、成本攀升”等窘境引起国家监管机构、工商业界人士高度关注。
第二届广东中小企业经济论坛日前在广州落幕,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国家发改委目前正同有关部 门研究建立“国家中小企业银行”,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银行服务。
此番表态,成为来自官方人士关于中国中小企业银行机构筹建问题的首个表态。他同时称,中国还将在税收等方面给 予中小企业实质性支持。今年两会期间,王健林和孔小均两位政协委员还曾提交相关提案,建议筹建政策性中小企业银行。
最新消息显示,央行日前决定分别调增全国性和地方性商业银行5%和10%的信贷规模。由于中小企业银行融资的 主要渠道是地方金融机构,因此业内普遍认为央行这一区别性的政策,不仅传达了侧重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意图,也表达和贯 彻了中央在年中有关经济工作会议中“适时微调”的精神。
据了解,国家发改委欲成立专门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性银行的想法由来已久。随着松动中小企业融资的呼声渐高 ,建立中小企业银行机构的外部环境似已成熟。正式提议刚刚开始,是否可行还需与央行、银监会等相关部门协商。
而来自科技部的消息则称,科技部欲成立科技银行的设想也在提速。从科技部获悉,该部于多年前提出设立科技银行 的设想正在提速。7月24日,科技部在上海召开推进科技银行工作第三次协调会,与央行、银监会、发改委等相关部门进行 探讨。此前,科技部战略研究院已就科技银行的可行性报告和实施方案成文并与银监会研究。科技部相关人士表示,银监会正 就此“慎重研究”。
有资料显示,由于面临资金链断裂等困难,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短短3.5岁,68%的中小企业生命 周期都不超过5年。融资难是制约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说到经营发展上的瓶颈,中小企业的管理者一般都要提 到融资,相当多的企业把“贷不到款”列为“第一难”。
事实上,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尽管早已被各界关注,但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的瓶颈却一直没有被打破。面对中小企 业经营状况集中恶化的问题,相关救治措施也在陆续拟议中。客观地讲,相关救治措施的拟定,固然有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 难问题,但类似的举措不乏短期应景的性质。其长期的政策效果和社会普惠状况未必理想。
从目前来看,虽然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最重要的外部融资渠道,但银行主要提供的是流动资金以及固定资产更新资金 ,且贷款条件要求较高,申请时间较长,程序复杂,大多数中小企业根本无法达到。
在现有的体制和机制下,从规避风险和经营效率的角度讲,大银行不愿向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放贷其实也不无道理。 首先,对国有大企业贷款常常是“政策导向”甚至于行政命令,不贷不行;再者,给国有大企业贷款,即使成了不良资产,非 但不会遭致相应的责任追究,“输血”或“换血”也相对容易。但要是中小企业的贷款收不回,这一切都会势同霄壤。其次, 任何企业都更愿意跟大客户打交道,因为这样效率高,这个道理很简单。加上资金有限,接待大客户都已应接不暇,自然顾不 上小客户了。
如果有了中小企业银行,这些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国有大银行的业务主要对国有大企业,中小企业银行的业务主要 对中小企业或私营企业,可以说“门当户对”。如果利率再放开,民间游资可以被吸纳,银企之间互利互惠,可以说“满盘皆 活”。既为中小企业松绑,又为国有银行减压,不但“收编”了民间资金,而且加强了金融调控力量。更重要的是,由于主体 分散,风险分散,即使某家中小企业银行破产,也不会引起金融震荡。
有调查显示,中国中小企业近80%的资金需求来自于自我积累和民间融资。而另一项调查显示,近年民间借贷总量 维持在国内生产总值6%-7%的水平,相当于正规金融机构贷款额的4%至5%。显然,如果建立“国家中小企业银行”, 不仅很多游走在生死边缘的中小企业可以重新焕发生命力,民间资金的生命力也会得到激发。从宏观层面看,既有利于国家金 融调控,又能有效避免不可预测的金融风险。
中小企业银行难解“近渴”
其实,资金本身作为稀缺资源,其获取具有竞争性。中国大量信贷资源垄断在国有企业手里,大企业垄断的信贷资源 对中小企业的“挤出效应”无疑是明显的。这种情况下,成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银行似乎成了合乎逻辑的选择。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发展室主任赵英认为,有些国家已经建立起专门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机构,例如日本已 经建立中小企业贷款公库。如果中国能够建立起“国家中小企业银行”能对中小企业融资有很大帮助,但这种专门的政策性机 构不是马上就能建立的,普通银行的建立也需要一定时间,因此,“国家中小企业银行”难以解决现阶段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在金融资源被四大国有银行、数百家城市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基本垄断的情况下,究竟是一个专门的中小企业银行 值得信赖,还是通过克服制度失灵,政府通过提供公共产品的方式,让中小企业从这些已经存在的商业银行获得贷款更可行, 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退一步讲,即使成立一个中小企业银行,需要在全国成立多少家分支机构,投入多少工作人员和资金,才能服务于全 国上百万家的中小企业?而且,这样一个“专门”机构,“垄断”了中小企业的贷款权,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新的寻租势必 形成。
分析人士指出,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在很多国家都存在,大企业资产评估更容易,做对大企业的贷款批发业务就不用再 做更多个案,在完成既定任务前提下,银行更愿意向节省时间、节约成本的大企业放款。
就信用链条而言,中小企业信贷之难,关键在于其信用不足,从银行信用的角度而言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是“市场失灵”的表现之一。需要政府以自己的信用来代替商业信用,为其提供担保,无论是上世纪的美国,还是欧洲,都莫 不如此。美国专门负责为中小企业贷款担保的中小企业管理局成功地履行了这种信用担保职责,其担保损失由政府承担,国会 每年拨付预算。
据统计数据表明,2000年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用2700万美元的担保,在公开市场得到了23亿美元的贷款。 政府每投入1美元,预计损失8美分,这就是政府的全部风险。美国在中小企业担保方面无疑是很成功的。
分析人士认为,长期来看,中国需要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贷款机构,还需要着力发展地方级商业银行,同时还要借鉴 日本、美国、德国等国家确立保护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制度。
有关专家指出,如果中小企业银行建立起来确实能缓解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但国家中小企业银行“远水”难解中 小企业资金困难的“近渴”,现在当务之急是如何在“一保一控”的宏调政策下解决国内中小企业的资金紧张问题。
在从紧的货币政策下,中小企业融资之困的制度根源,还在于宏观调控的“成本”完全转嫁于企业。在经济基本面逆 转,通胀加剧的情况下,只是实行单一的从紧货币政策,而不是同时采用减税、扩大财政支出等财政政策。
因此,就中国当前的语境而言,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之困,恐怕并不在于去成立专门的银行。更应该优先考虑完善企 业的信用担保体系,放松中小企业股权融资的相关政策,拓宽其股权融资的通道,鼓励养老、保险等公共基金通过股权投资基 金等方式进入中小企业,加快创业板的建设,让资本市场不再成为大企业圈钱的“专利”,而是成为中小企业创业的起踏板。
同时,考虑到从紧的货币政策刚显成效,千万不能轻易放松信贷政策,特别是对大企业和大的投资项目。不完善信用 担保体系,放松信贷,中小企业仍然得不到贷款。就财政政策而言,尽管今年经历了雪灾和大震灾,但中央政府的财政之好却 是历届政府少见的,我们有足够的财力去实施减税政策。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日前在财政部官方网站撰文《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呼吁减税值得关注,虽然这只是他作为 财政部部长针对个税调整的表态。在全球经济面临衰退的情况下,通过减免税,让企业休养生息,这才是解救中小企业的当务 之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