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招生老师一开始就是精心策划,先用统招生钓住你,录不了就将你变成自考生,到时你想另找门路都来不及了。”在林丽玉看来,此次招生违规并非一时失误,而是蓄意为之,“因为省招办的补录结果出来后他们还在欺骗考生。”
记者调查发现,因为统招生数量按计划控制,不少民办高校普遍热衷开办自学考试助学班,俗称“小自考”,这已经成为民办高校生源争夺的“主战场”之一,不少招生违规行为都因之而起。福建省自学考试办公室主任陈明庆介绍说,自考助学班属于非学历教育,其招生数量不受限制,入学门槛很低。
根据福建省物价部门规定,公办高校每名自考生一学年收费不超过2640元,而民办高校自考生的收费标准是公办高校的2-3倍。2007年福建省全日制在校自考生有3万多人,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各占一半,但公办高校办自考班的积极性逐渐下降。2008年福建省高考录取率在60%左右,大约有12万名考生落榜,这些考生成了民办高校自考班的争夺对象。
记者了解到,在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的8000多名在校生中,自考生就有3000人左右,学校不得不租用一校区用于容纳自考生。
“以生养校”托不起民办高校的明天
“不管有什么理由,这种‘先上车,后买票’的招生行为都是严重违规。”福建省教育厅发展规划处处长吴仁华说,为此,福建省教育厅在9月11日就特别发出通知:严禁院校在未经生源地省级招办正式办理录取(含补录取)手续之前,擅自招收落榜考生进校“跟读”。
违规招生为的是多招生,多招生为的是广开财路、破解办学资金短缺难题。福建省一家高职院校的负责人表示,招生乱局使民办高校陷入恶性循环而难以自拔:违规招生损坏了学校声誉,只好投入更多人力、用更高的成本招生。招生人员庞杂,不计后果争夺生源,学校的声誉一再受损。“生存是第一要务,没有生源什么都不用谈,民办高校也有无奈之处。”这位负责人说。
激烈的生源争夺让招生成本不断推高,学校不堪重负。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全校588名教职员工中,招生人员就有110名之多,每年四五月份开始,该校就要往省内外派出大量人员设点招生,涉及省市达16个之多。
“羊毛出在羊身上”,高涨的招生成本最终要由学费来埋单。厦门一家高职院校学生告诉记者,今年暑假他在本校招生老师的“领导”下,回到老家去招生,并顺利招到了两名自考生。“招一个可以拿七八百元的报酬,招生老师比我们拿得更多。”
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院长丁国强介绍,因为缺乏财政支持,民办高校的经费来源一是靠股东自掏腰包,二靠银行贷款,三靠学费收入。在股东自有资金投入不足、银行贷款有限的情况下,学费收入成了民办高校最为稳定的资金来源,因此招生工作也就成了民办高校的生命线。
“我搞了一辈子的教育,你说我喜欢去搞坑蒙拐骗吗?”汤秀奎告诉记者,民办高校要想发展壮大,“钱”是最大的瓶颈之一,其中的坎坷与艰难很少有人知晓。
据介绍,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的投资人将7000万元的自有资金投入办学,经过6年的快速扩张,目前已发展成占地500余亩、建筑面积10万多平方米、在校生8000多人的规模。学校在银行贷款有9000多万元,几个重大基建项目正在进行中,资金链已十分紧张。汤秀奎说,投资人已经为办学倾注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个人很难再为学校输入大笔办学资金。
吴仁华表示,囿于资金压力,大多数民办学校的发展主要还是依靠规模扩张、收费办学、低水平运作,从而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随着考生数量的逐年减少和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民办高校也将逐渐完成从补偿性教育到选择性教育的功能转变,‘以生养校’模式难以持久,一些不注重品牌、特色和教学质量的民办高校注定要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