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45万人捧场超七成展商回头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17日01:45  南方日报

  高交会组委会负责人评价“本届高交会人气特别旺”

  截至昨日中午,已有45万人参与第十届高交会!昨日,深圳市政府党组副书记、市长科技顾问、高交会组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刘应力,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宣柱锡,市政府副秘书长高国辉,深圳会展中心董事长、高交会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李真共同做客高交会记者广场,针对“10年高交会盘点”、“未来高交会走向”等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本届总结

  超45万人次参与本届展会

  记者:明天高交会就要闭幕,能否总结一下本届高交会的特点?

  李真:可能因为是第十届的原因,各方面对高交会的关注程度很高,本届高交会的人气特别旺!截至今日中午,包括人才高交会,已经有超过45万人次参与高交会。各部委、省市、高校都非常重视,6号馆国家发改委展区以高科技产业化、高技术产业化十年成就展吸引了海内外的观众,集中展示了信息、生物、新材料、现代制造技术、现代农业、新能源等领域十年来的产业化重大成就。国家商务部在这次展会上第一次集中展示38个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科技部把这几年来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奖等获奖成果在4号馆集中展示。另外,34个省市及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26所著名大学以组团方式参加高交会,也是前所未有,体现了各省市、高校对这个平台的认可。

  今年8号馆的上市专区吸引了很多人,体现了高交会作为一个技术、资本衔接平台的作用。这个展区有20多家已经上市的中小板,还有22家拟上市的企业。另外值得一提的是1、2、3号三个专业馆,光2号馆电子展就吸引了十几家大型跨国公司。参展商反映非常满意专业氛围,说明高交会在专业化路上又有新进步、新突破。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这次高交会到目前为止的成交以及签约情况。

  李真:关于成交额、交易额,据我所知,从2005年开始就按照国际惯例,相关数据不再对外公布。但我们内部有统计,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应该说比上一届还是有增长。

  高交会不是“大杂烩”

  记者:本届高交会有不少企业是来做成果展示,甚至企业形象宣传的。有网友形容高交会是“大杂烩”,提议能不能把成果展示会、成果交易会分开,有可能吗?

  李真:每年都会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高交会到底是走专业化,还是走综合展会的路子。刚才你用了一个词“大杂烩”,我不认同。十年高交会,专业化水平一直在提高,今年1、2、3号馆尤其是比较突出的2号电子展,获得展商好评,专业水准已经达到相当水平。但确实,本届高交会正好碰上改革开放30周年、特区建设28周年、又是高交会的十年,有些单位抓住机会集中展示十年成就,这样的情况占了相当比例。

  但也要看到,第十届高交会是一次承上启下的展会,回顾十年历史,总结十年经验,下一步市场化、特别是专业化的路接着该怎么走,我们也在思考。我想不远的将来或者就在明年,大家可能会看到一些变化。

  ■展会影响

  促进深圳高科技发展

  记者:能否谈谈发展高交会和深圳建设创新型城市之间的关系?

  刘应力:高交会从诞生开始就与深圳的经济、科技发展息息相关。深圳经济、科技的发展催生了高交会,高交会的发展促进了深圳经济、科技发展。1998年和2007年深圳GDP的比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比较、还有出口额的比较,基本在7到11倍。这说明,高交会对深圳的高科技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另外,十年来,高交会使深圳在全国高科技领域形成了声誉和地位,使深圳更具创新环境和创新氛围,使更多创业者愿意到这里发展。

  促进资本与技术结合

  记者:高交会特别注重促进成交,特别是促进科技和资本的结合,这十年来在这方面的成效怎样?

  刘应力:高交会很重要的要素就是资本,从第四届开始我们逐渐加强与资本的结合。当时组织了国外10家左右的证券交易所过来,当时的努力现在看到了成果。到去年为止,深圳证交所中小企业板220家上市公司,深圳一个城市就占了22家,达10%。而深圳的企业,有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美国纽交所上市,还有在美国其他二板市场以及韩国、伦敦、新加坡上市的,这些证券资本和科技的结合已经非常明显地出了成效。今年来参加高交会的投资商2546家,海外投资商占4.4%,虽然和去年相比略有下降,这是因为受金融海啸的影响,但总体而言,投资商热情不减,从虚拟经济转向投资实体经济,高交会给了他们新的平台。金融海啸后,投资商对实体经济、对高科技产业可能会更加有兴趣。

  高交会回头客率72.8%

  记者:刘主任刚提到,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步显现,历届高交会的老面孔,一些大的科技型企业、创业型企业以及在纽交所上市的大企业今年有些没来,下一届在招商、招展方面有什么举措应对?

  刘应力:首先我公布一个数字,今年高交会回头客比例为72.8%,你可能看到有少数几家今年没来,但还要看到大多数都来了。回头客率72.8%,说明真正有效果、真正有利益,他们才会一来再来。明年,我们会加强和国际的合作。

  ■发展方向

  下个十年打造世界级科技展会

  记者:不少参展商认为,目前高交会只是一个成果展示平台,他们希望高交会多一些企业技术需求的展示平台。下届高交会是不是需要一个新定位?

  高国辉:在经济结构转型、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很多企业或者很多省市提出新的要求,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高交会的发展,我们也会根据市场变化来调整,尽量把高交会办成国内一流的展会,再经过论证、努力,用十年时间让其走向世界,让世界认同这个科技展会。

  记者:目前高交会距离世界名展还有什么差距?具体会从哪些方面打造世界科技第一展?

  刘应力:如果说用第一个十年打造了“中国科技第一展”的话,那第二个十年应该是向“世界科技第一展”发展,这个目标非常宏伟,工作压力也非常大。我们准备打造“中国科技第一展”的时候,专门请了一家公司来研究相关指标体系、发展方向。“世界科技第一展”更不是小事,希望共同努力研究分析十年来高交会的成长过程,它的经验、它的教训、它的未来改进方向,为第二个十年真正实现汪书记提出的“世界科技第一展”目标努力。

  记者:高交会最值得借鉴的办展经验和运作特色有哪些?

  刘应力:十年如一日,不光坚持下来,而且有发展、有创造,高交会的确有值得借鉴的地方。我举一个例子,在美国拉斯维加斯,有一个很大的展览,是全世界最大的,最后不得不以收场告终。为什么?因为,一个展会是不是能成永久型、能坚持下来,跟展会的组织模式很有关系。我们的高交会是由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共同举办,其创办既有政府的作用,又有市场作用,不能单纯强调市场作用,忽视了政府作用,也不能完全是政府操作,忽视了市场作用。如何使这两只手在办展过程中得以应用,这是展览组织者需要认真研究的。

  记者:10年来,深圳市政府不遗余力,调动了诸多民间、政府资源来打造高交会。下一步高交会有没有市场化的打算?比如高交会交易中心将来是不是由专业的展览公司运作?

  刘应力:我们从第一届开始一直致力于市场化,但市场化有一个过程,比如现在李董事长领导的会展中心和高交会交易中心已经合为一个实体,它们本身也是公司,但市场化未来怎么走,明年4月的组委会可能会提出新要求。

  ■深港创新圈

  曾荫权施政报告两提深港合作

  记者:请您介绍下关于创建深港创新圈的情况?

  刘应力:深港创新圈是由中央批准、深港两地共同签署的。香港特区政府曾荫权特首施政报告中,专门两次提到深圳问题,第一次是提到深港两地政府共同推动了杜邦项目薄膜太阳能电池落地,研发设在香港,生产设在深圳,这是我受许市长委托直接操作的。当时,国际上有5个国家、地区竞争,非常激烈,那些国家都给出非常优惠的条件,为什么最后给了深港呢?证明两地联手具有强大优势。第二次,曾特首提到深港两地要形成大都会,总的来说,是在深港两地形成国际上有影响、国内有地位、区域有贡献的科技创新要素集中、科技创新合作活跃、科技产业发达的一个区域。

  相关报道详见C02版专题统筹陶然

  本报记者刘丽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