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重庆每年投入500万元资助创新发明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17日07:38  华龙网-重庆商报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我市科技力量不断增加,2007年我市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居全国第12位,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居西部首位、全国第10,技术交易额居西部第一。

  每年投500万元资助发明

  “经常看到道路隔离带的花草枯死,而且花草的叶子上积满了灰尘,如果能有一种根据土壤干湿度和叶子灰尘多少来自动浇水的机器该有多好?”今年初,南岸区花园一村63岁的杨天汇老人花两年多时间研制的全自动浇灌洗尘机问世。

  杨天汇原是一位高中化学老师,退休后,他经常出门溜达,看着马路旁花草有的枯死,有的叶子上沾满了灰尘。“如果能有一种机器,能按照花草的需求给它们浇灌、洗尘该有多好。”

  经过两年多上百次的试验,杨天汇的全自动浇灌洗尘机研究成功,并获国家专利。“现在找我的人多得很,都是要谈合作的。”杨天汇告诉记者,每天他接到的电话不下10个,多家生产商找上门来,希望将他的全自动浇灌洗尘机投向市场。

  市科委主任周旭介绍,《专利法》自1985年实施以来,全市专利申请从1985年124件增加到2007年6715件,累计达到44717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从1990年60件增加到2007年1601件,累计达7098件。据悉,我市每年投入500万元用于资助发明创新。

  科技骨干年薪达到40万

  2003年前,重庆钢铁设计研究院是一家靠财政过日子的科研机构,而今,由“铁饭碗”变为“泥饭碗”的重庆钢铁设计院改名为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冶赛迪)。2007年中冶赛迪营业收入完成48亿元,比2004年增长87.6%,近三年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年均增长40%以上,职工平均收入每年递增超过10%。在中冶赛迪,有的技术人员年薪达40万元。渝中区地税局的资料显示,中冶赛迪是渝中区人均缴纳个人税最多的单位。

  周旭称,“转制为企业后按绩效发工资,很多骨干的科技人员的才能也得到了体现”。如汽车所、中冶赛迪、勘测类院等科研院所依靠自身的检测能力和长期对行业技术开发优势,多数都把以前的“吃饭钱”真正变成了院所发展的资本,核心骨干人员年薪已接近40万。

  高新区是重庆科技缩影

  16年前,科委某处处长王小若(后任高新区管委会主任)等11位科研人员开着一辆长安车,来到了沙坪坝、渝中区和九龙坡区接壤处的石桥乡,那时,他们眼前的石桥铺是一片荒地,他们要在这块荒地上打造重庆高新区。

  经过10多年开发建设,高新区如今已成为重庆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到2007年,已有17000多家企业入驻高新区,实现了技工贸总收入654.3亿元,缴纳了70多亿元的财政税收。“高新区的发展不仅是重庆经济发展的缩影,也是重庆科技发展的缩影。”王小若说。记者 谭柯 实习生 李雪松 沈侃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