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93岁经营之神王永庆辞世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17日07:38  华龙网-重庆商报

  

93岁经营之神王永庆辞世

  ■创办台湾最大民营企业台塑集团

  ■员工10万人资产2.5万亿新台币

  ■热心公益捐助汶川灾区1亿元

  台湾著名企业家、台塑集团创办人王永庆于美国东部时间15日凌晨在美国去世。台塑集团发布的新闻稿说,王永庆11日赴美视察业务,15日凌晨在睡眠中辞世,享年93岁。目前包括李宝珠等家人陪侍在侧,同时也准备将遗体运回台湾,预计搭乘长荣航空BR031班机,自纽约起飞,在17日清晨6时抵达桃园机场。台塑集团稍后将召开记者会,说明王永庆病逝和治丧事宜。

  在睡眠中安详辞世

  王永庆因为担忧美国金融风暴对台湾的冲击,11日带着夫人和子女前往美国视察旗下的生产线和产房。

  负责王永庆健康的家庭医师吴德朗教授表示,王永庆病逝的前一晚,还跟集团高层部属在家中一起吃饭、喝酒。入睡时身体没有异样,半夜时照护人员发现王永庆没有反应、身体发黑,紧急拨打911,医师抵达现场后发现王永庆已经没有生命迹象,但在家中床上的模样安详。

  至于王永庆一个月前的健检状况,吴德朗表示,包括心脏疾病以及退化性关节炎等当时并没有大问题。重养生的他退休后仍过着规律生活,虽然逐渐淡出事业但他头脑仍相当清晰,判断力也没有改变。

  家人完成死亡验证程序

  有消息来源已经证实,王家已经在美国东部时间15日中午于纽约完成死亡相关验证程序,而台当局“行政院”稍后也将召开记者会说明。报道说,王永庆遗体16日晚将搭乘长荣航空的专机,运送返台,目前专机已经在停机坪等候,而近年来陪伴王永庆的李宝珠,稍后也将现身,护送王永庆返台。

  身体出现警讯传言不断

  最近几年,王永庆身体健康传闻满天飞,光是9月、10月就几度传出病故消息,但均遭台塑集团否认。王永庆最近一次露脸,是今年4月7日在台塑大楼接待来访的马英九,当时王永庆还神采奕奕走入会场。

  王永庆和李宝珠夫妇日前公开行程,在10月11日前往美国公司考察,希望藉公开露脸粉碎外界传言。王永庆这趟美国行,由台塑企业行政中心副总裁王永庆的女儿王瑞华负责。

  台塑旗下个股全面跌停

  由于王永庆对于台塑集团具有指标性意义,在他病逝消息传出后,台塑集团旗下个股全面跌停。台塑集团旗下有诸多公司上市挂牌交易,包括有台塑、南亚、台塑石化、台化、福懋、南亚科、南亚电路板等。

  夫妻 三房妻三娘最能干

  外表严肃的台塑创办人王永庆,其实感情世界丰富,在其生命中占有一席地位的有三个女人。

  晚年出现在公开场合,最常陪在王永庆身边的是三房,人称“三娘”的李宝珠。李宝珠个性爽朗充满活力,平常最爱的运动是打高尔夫。李宝珠每次现身几乎都是旗袍搭配包头,看起来简单高贵。

  王永庆的大老婆郭月兰是童养媳,没有为王永庆生下一男半女,长年念经拜佛,与世无争,二老婆廖娇笃信基督教,已旅居美国,行动不太方便,得靠轮椅代步,但只要家族有大事,她都会现身支持。

  王永庆在台塑13楼打造的私人招待所,高雅简洁,其实就是李宝珠一手张罗,对菜色很要求的她,花很多时间和厨师苦思菜单,有道名气响亮的“台塑牛小排”由卤得入味的牛肉搭配蒜头,其实就是她的手艺,在这里王永庆谈成不少生意。让李宝珠费尽心思的,还包括王永庆的身体状况。李宝珠曾说,“身体还是要自己保重,你不保重的话,马上就坏掉了。”

  兄弟 性格互补一路扶持

  王永在、王永庆两兄弟相差5岁,生日也只差几天而已。不过个性却大不同。大哥王永庆沉稳内敛,王永在则活泼直爽,总是可以让气氛变得很轻松。两兄弟互补,感情很不错。为了掌管台塑这么大的企业,两人相互分工,大决策王永庆主导,对外发言则交给王永在,充分体现台塑长幼有序的传统。

  以往每年年终,两兄弟都会回到当初的发迹地——高雄台塑,慰劳员工之外,重回当初奋斗的地方,也让两人永远不忘,一路上相互扶持的兄弟情。

  子女 不许他们坐享其成

  王永庆大房郭月兰未替王永庆生下一儿半女,二房廖娇为王家生下了2男3女,三房李宝珠则生下了5位千金。王永庆在培育子女上的成绩,完全不逊于经营事业的成绩。在生活上,身为亿万富翁的王永庆,对自己和家人要求严格。有人说,王永庆可能是世界上最节俭的亿万富翁。王永庆常常用“富不过三代”的古话告诫自己的子女,要他们自己创业,不要依赖上辈的基业而坐享其成。

  身后事

  7人小组接掌台塑 两子出局

  王永庆为确保台塑企业永续经营,早在2006年6月就成立7人决策小组完成集团的“世代交班”。7人决策小组成员包括:台塑集团总裁王文渊、副总裁王瑞华、台塑董事长李志村、南亚董事长吴钦仁、台塑石化董事长王文潮、台塑集团总管理处总经理杨兆麟和台塑生医董事长王瑞瑜。

  7人决策小组运作良好

  台塑集团复杂的家族生态远超其它家族企业,光是第二代子女就有十多人。早在2001年,王永庆就开始进行退休交棒计划。5年的时间,王永庆默默进行交棒布局,企业集团掌控权正按着王永庆长远规划,逐步从王永庆和王永在的手中转向新的领导团队。7人决策小组两年来运作良好,去年更创下台湾最会赚钱的企业集团佳绩。

  王永庆长子次子出局

  曾是台湾人眼中最幸福“含着金汤匙”长大、拥有台湾首富王永庆财产的长子王文洋和次子王文祥,在此次台塑集团的接班布局中完全出局,多少还是令人唏嘘。

  吕安妮打破王永庆规划

  王文洋是王永庆的长子,最受王永庆器重,曾是台塑集团最有希望的接班人。不过,1995年他和学生吕安妮一场师生恋轰动全岛,王永庆一怒之下,解除了王文洋南亚公司的职务,王文洋被迫远走海外。

  吕安妮当时还是台大研究生,媒体披露她与王文洋的沙龙照,吕安妮甜蜜地穿着旗袍站在王文洋身边,两人恋情随之曝光。

  王永庆另一个儿子王文祥,罹患鼻咽癌,现在身体虽已康复,但人生观发生转变,家庭是他的第一位,他早已跳脱台塑集团接班之外。

  生前事

  从米店小老板到世界塑胶大王

  王永庆1954年创办台湾塑胶公司,经过50余年发展,台塑集团现已成为台湾最大的民营企业集团,资产总额约2.5万亿元新台币,旗下计有30多家分公司和海外公司,员工总数近10万名。

  从小米店走上创业路

  王永庆1916年1月18日出生于台湾省台北市,原籍福建省安溪县。王永庆15岁辍学做学徒工,16岁时用父亲所借的200元自己开了一家小小的米店。经过艰苦努力,他的米店的营业额大大超过了同行店家,越来越兴旺。后来,他又开了一家碾米厂。

  创办岛上第一家塑胶公司

  1954年,王永庆和商人赵廷箴合作,筹措了50万美元的资金,创办了台湾岛上第一家塑胶公司,3年以后建成投产。首批产品100吨,在台湾只销出了20吨。按常规,供过于求时就应该减少生产。可王永庆却反其道而行之,下令扩大生产!他的合伙人不敢再跟他冒险,要求退出。王永庆竟背水一战,变卖全部财产,买下了公司的全部产权,使台塑公司成为他的独资产业。王永庆认为想降低价格,就只有提高产量以降低成本。事实证明王永庆是正确的。

  成为台湾的“经营之神”

  1964年10月,王永庆创办台湾化学纤维工业公司,利用废弃在山上的树枝丫制造人造纤维,替代天然纤维,为台湾纤维工业发展史写下了崭新的一页。

  一贯以经营业绩傲视世界的日本企业家,也对王永庆衷心钦佩,把他与被称为日本“经营之神”的松下电器的创始人相比,称他为台湾的“经营之神”。

  ■重庆轨迹

  旗下公司经开区投资建厂

  王永庆生前一直心系两岸经贸交流。台塑集团在大陆各地兴建了多家企业,投资领域以石油化工、塑胶工业为主。

  王永庆在重庆也有投资手笔。有消息称,1999年,台湾台塑集团所属的南亚塑胶工业公司正式进驻重庆经开区,这是该集团在西部地区投资建设的第一座工厂。

  “我们已得知王先生去世的消息。”南亚塑胶重庆公司工作人员表示,该公司负责人已飞往厦门参加董事会议,至于是否会赶赴台湾参加追悼会,目前行程尚不清楚。据了解,南亚塑胶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管材、管件生产企业,该公司在重庆投资近3000万美金,主要生产新型塑料U-PVC管材,年产量超过了3万吨以上。

  台塑集团的计划是,将其宁波工厂生产的半成品,通过长江水道供应给重庆的南亚塑料工厂,以提高运作效率和成本。

  2006年,台塑集团还为万州区长滩镇泉水村小、余家镇百安村小、后山镇天缘小学捐赠100万元,捐资全部用于修建以上三所小学,并将校名重新统一命名为明德小学。 首席记者 孙黎明 实习生 胡苏 陈曦希

  ■热心公益

  要在大陆援建1万所小学

  王永庆热心公益事业,他提出要在大陆各地援建1万所小学,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中。王永庆在大陆设立的“长庚奖学金”,也使不少学子身受其惠。在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台塑集团迅速捐款1亿元人民币,充分体现了“同胞爱、手足情”。

  ■各界哀悼

  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对王永庆对台湾的卓越贡献,致上崇高敬意,王永庆对两岸关系的真知灼见令人佩服。

  台湾当局领导人的副手萧万长:王永庆虽然已离开人世,但他一生努力打拼的事迹,以及对台湾的贡献,仍常在人们的心中。

  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王永庆在为人处世坚持与经营企业魄力,足为后世晚辈典范。

  台湾工业总会理事长陈武雄:王永庆是一位值得敬佩的经营者,他的过世对台湾来说是一种损失。

  本版稿件综合新华社、中新社消息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