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伊利蒙牛:危机令企业认识到食品安全重要性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17日16:19  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专稿(记者 李晓萍):近日,数十名中外记者赴内蒙古自治区,实地采访了中国两家最大的乳制品企业--伊利和蒙牛,详细了解其在乳制品安全危机后的生产和质量检测的情况。两家企业的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他们正在政府的严格监管下采取措施,加强产品质量安全,以恢复消费者对中国乳制品的信心。

  9月份,包括伊利和蒙牛在内的不少中国企业生产的乳制品被发现混入了有毒的三聚氰胺成份,中国的乳制品行业因此遭受了历史上最严重的信任危机。虽然乳制品企业对此表示了道歉,并召回了问题产品,但中国消费者对本国乳制品仍持怀疑态度,使乳制品行业大受打击。

  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先生向记者表示,他们已经召回全部问题产品,增加了对三聚氰胺的检测,确保原料和出厂产品的质量安全。他说:“这起事件让我们感到十分震惊、特别不安、特别痛心。我们保证每车原料奶在原来116项检测基础上,增加对三聚氰胺成分检测,只有合格原料奶,才能进入工厂生产;对所有出厂产品在自身检验合格基础上,由政府质检部门复检,合格一批才能出厂一批。”

  政府有关部门的调查发现,违法添加三聚氰胺的情况出现在原奶收购的环节。因此,事件发生后,伊利和蒙牛均加强了对原料奶收购过程的监管,对奶站和运奶车实施24小时监控。蒙牛集团负责人表示,今后将陆续在位于中国各地的4000多个原料奶收购站里安装摄像头,并在所有运奶车上安装GPS定位装置。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相关部门也加大了对乳制品企业的监管力度。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副主席郭启俊先生介绍说,当地政府坚决不让不合格产品出厂,并出动了4000多人到奶站进行监管。他还表示,为了减少奶牛养殖户因销毁原料奶所遭受的损失,政府已拿出专项资金对其进行补贴。他说:“我们要维护奶农利益,在事件发生过程中,对所有奶农倒掉的奶给予临时补贴,中央政府补贴1亿元人民币,自治区政府决定拿出8000万元,基本可以补贴奶农损失。另外还要支持企业努力实现正常生产。”

  目前,中国乳制品企业的原料奶一部分来自于规模化牧场,另一部分则来自比较分散的奶牛养殖户。因此,为保证奶源安全,推进规模化牧场建设是关键。蒙牛集团总裁杨文俊先生透露,公司已有7个具备万头养殖规模的超大型现代牧场,来自规模化牧场的原奶已经占公司奶源的五成,今后他们将再建设20个超大型牧场。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先生也承诺,在5到10年内,每年投入数亿元人民币用于加快牧场建设进程。

  对于分散的奶牛养殖户,内蒙古正推广一种集中饲养的方式。养殖户可将自己的牛寄养到大型养殖场,由其按照专业标准饲养,他们则每年从养殖场的收入中获得分红。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副主席任亚平先生说,这种集中饲养奶牛的方式将在内蒙全面铺开:“这次事情最大的教训是千家万户的奶源管理起来比较困难。下一步最主要是从奶源开始,把全过程监管好。把他们养殖的奶牛尽可能集中起来,进养殖小区,实现防疫、喂养标准化。现在已经有这样做,但没有实现全部,应该加快这个进程。”

  伊利集团和蒙牛集团的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表示,这起危机会让中国乳制品企业深刻认识到了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他们相信,只要产品质量安全不断提高,中国消费者会逐渐恢复对本国乳制品行业的信心。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