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孝陵卫 穿越600年的坚守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19日04:02  现代快报

  

孝陵卫 穿越600年的坚守
Humane Nanjing

  责任编辑:王磊 美编:侯婕 组版:陈恩武

  

孝陵卫 穿越600年的坚守
孝陵卫 穿越600年的坚守
孝陵卫 穿越600年的坚守
孝陵卫 穿越600年的坚守
孝陵卫 穿越600年的坚守
孝陵卫对很多人来说,不过是个地名。这附近有两所高校,人文气息浓厚;位于紫金山脚下,自然环境不错。已经很少有人关注地名背后的涵义:600年前,这里是禁地,朱元璋为自己挑选出来的5600名精锐皇家士兵,驻扎于此,忠诚地守着他的陵墓。

  出了中山门,越过一个很陡的大坡,坡道向东延伸向远方,下面就是孝陵卫。因为地铁施工,这一带的马路看起来乱糟糟的,灰白色的建筑扬尘取代了古代兵马操练时的尘土飞扬。“以前守陵的士兵就住在这里。”中山陵园管理局退休职工刘维才熟知明孝陵掌故。在古代,为皇帝守陵的人,由与逝去的帝王有着密切关系的家族担当。守陵的职业世袭,朝廷定期发放俸禄。朱元璋挑中了老家凤阳的周、李两姓。李姓早已迁离分散,周姓却一直延续了下来,还有一位老人在。直到前几年环境整治,这位周姓老人终于也搬迁离开了家族戍守了600年的地方。

  孝陵卫,守着明孝陵,也守着南京城。明代自然是重兵把守,到了清代,又成为清军江南大营的驻地,及至民国,一袭前朝惯例,将孝陵卫作为护卫首都南京的东大门,修筑工事,派驻精锐重兵把守。有趣的是,到了清代,这里还是遐迩闻名的酒乡。每到冬日,当地人用糯米和灵谷寺前霹雳沟的泉水酿成美酒,味醇力足,饮者易醉,时人称之为“迎风倒”。当时的孝陵卫酒坊林立,芳香飘溢。有竹枝词写道:“孝陵卫上满街香,几处行人在醉乡。”

  士兵早就不在了,小酒坊到了民国前后,也在战乱中相继消失。但总有些结实的东西,耐得住岁月磨蚀。孝陵卫600年的历史,仍有迹可循,如今被浓缩在孝陵卫西侧的一个公园里。

  去年国庆,下马坊遗址公园向游客免费开放。中断多年的下马坊至大金门间的神道得以恢复,这才令人们想起:原来这里,才是明孝陵的起始。冲天式的牌坊伟岸高耸,额上横刻“诸司官员下马”,指示各级官员到此必须文官下轿、武官下马步行,以保持陵区的肃穆和尊崇。

  更醒目的是牌坊前双面“五爪金龙”龙纹石雕,龙纹石雕整体呈卧碑状,断裂成三块,但威武的金龙雄姿犹存,四周云纹环绕,据说是明代神烈山碑亭的遗物。石雕对面,是明代的禁约碑、神烈山碑以及清代的康熙免税碑,逐个看过来,也是在读孝陵卫的兴衰。当年盔甲鲜明、待遇优渥的王牌部队到了清代,已经变为紫金山下的普通民户,因此才会引来康熙的“同情”,免除他们部分赋税。

  还有从更远地方搬来的明清石雕石构件、观音阁大石壁、前湖边不知为哪位妃子墓驮碑的无头赑屃……民间征集来的石马、石柱,则与新建的梅花桩、大鼓、旗杆混搭在一起,重现600年前“孝陵卫”大营场景,几名外地游客看得津津有味。而住在附近的居民更喜欢的则是公园里的绿树成荫,空气清新。已经逝去的,就这样和正在发生的融为一体。

  快报记者 孙兰兰 文

  快报记者 赵 杰 摄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