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西部第一村的历史和变迁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19日04:03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西部第一村的历史和变迁

  东岭仅存的一间土坯房已经成了村里忆苦思甜、不忘过去的历史标本。

西部第一村的历史和变迁

  如今的东岭村发生了巨变。图为村民在洋房前拉家常。

  □文/图 本报记者 王飞 刘俊 实习生 吴良慧

  30年前连填饱肚子都困难的宝鸡东岭村,去年人均年收入竟超过4万元,成为西部地区名副其实的“过百亿元村”,村办企业东岭集团立下了汗马功劳。早在数年前,这个村就创造过令人不可思议的神话——连续跻身“中国企业500强”,并蝉联陕西民营企业纳税第一。前不久,其带头人李黑记以财富30亿荣登《2008胡润百富榜》第269位,这个名叫“东岭”的村子再次闯入人们视野。

  东岭村致富的秘诀是什么?其发展模式能否被我省乃至西部广大农村借鉴、推广?面对如日中天的发展前景,东岭人有着怎样的反思和忧虑?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闭幕之际,本报记者前往宝鸡——

  一切从小作坊开始

  10月14日下午,东岭村小区,盆花簇拥,秋阳暖照。

  走进绿地广场对面的村委会办公室,大办公室的几张办公桌上立着“拆迁处”“协调处”的牌子,有村民赶来办理旧村拆迁手续。“拆了旧房子,还140平方的新高层。”拆迁处的办公人员解释说。

  出了村委会办公楼向南,是六栋7层欧式风格单元楼,单元楼往西,是八栋16层和18层的楼群。几位年长的村民正在楼前的空地上翻晒玉米、红辣椒。尽管生活好了,村里没地了,但有的村民不干农活反而手痒痒,就在南边的渭河边上开荒,种点玉米和辣椒。干点活儿,身体舒服,精神也舒畅。

  谁能想到,30年前连填饱肚子都困难的辛苦耕作,今日竟成了调剂生活的闲情逸致。

  在小区的东侧,二期改造项目的10万平方米楼盘正在热火朝天的建设中,最高35层,最低的18层,这些项目在明年建成后,东岭还有三期建设。未来5年,一个容商务、办公、休闲、娱乐的现代化东岭新村将会矗立在宝鸡的东大门。

  但是谁能想到,30年前,东岭村的凄凉?“村东村西水汪汪,村前河滩白茫茫。半年糠菜半年粮,有女不嫁东岭郎”。这是昔日外人对东岭村的真实“嘲讽”。

  东岭村的巨变,源自于一个叫李黑记的村民的“背水一战”。1975年,李黑记高中毕业回乡,正赶上父亲盖房时摔伤,小弟也从小生病,生活尤为困窘。李黑记发誓改变艰难困顿的命运。

  “背水一战”从1979年的黑白铁皮加工作坊开始:加工簸箕、烟囱,粉刷房子、油漆家具……只要能挣钱,他们就想方设法接活干。听说建筑工地缺灰斗灰桶,他们找来样子连夜加工;附近单位要定做铁门,没地方接活,他们就上门设计安装,对方满意再给钱……

  小小的加工作坊,就这样越来越火,发展成东岭铆焊机械厂,奠定了东岭村蓬勃发展的基石。

  东岭的发展一波三折,为兑付集资款,李黑记带领村民冒险倒卖钢材,被工商部门查处。后来他了解到沿海城市有乡镇企业已涉足钢材贸易,在内陆城市无人敢开此先河之时,他通过与亏损的国有公司合作形式,取得了经销钢材的合法身份,东岭人解放思想的信念更坚定了。

  1999年,东岭撤组后设为独立行政村。在这前后,东岭人创造性地提出了“以企带组(村)、组(村)企合一、共同发展”模式,打破了组办企业受村组管理之弊。2000年,集体企业改制,村民成为股东,消除了影响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东岭事业走上“快车道”,去年集团总收入达138亿元,成为西部第一村。

  这几年,村民充分享受到东岭村的发展成果:55岁以上老人享受退养制度,村民子女从幼儿园到高中,学杂费由集体统一承担。东岭成为远近农村羡慕的样板村。

  66岁韩宝民的“三级跳”

  “不敢想!不敢想!”住在宽敞明亮的花园式楼房里,66岁的韩宝民老人回想几十年前的艰难困顿,连说两个“不敢想”。和东岭村的其他村民一样,跟着李黑记一起干,在不到20年里,韩宝民完成了从贫困线上徘徊到生活有所改善、几次翻新盖房,再到衣食无忧、安度晚年、人见人羡的 “三级跳”,每一跳都是“脱胎换骨”。

  小学毕业后,上不起学的韩宝民只好回家种玉米、麦子,1965年开始种菜,1980年东岭村办起小商店,韩宝民就给商店拉货,从宝鸡买了货,再用架子车拉回来。韩宝民的小儿子从小得病,差点把全家拉垮,一年12个月有8个月在医院,用老人的话说,儿子吃药能“吃下两间房”。一年挣一百来块钱,用在儿子看病还不够,过年一结算,还倒欠生产队的钱。过年时,生产队借给他家五口人50块钱,就算过年了。

  农村三件事:供娃上学、盖房、娶媳妇,韩宝民也逃不过。他的两个儿子只上到小学毕业,女儿上到初中毕业,家里没钱,实在供不起。但韩宝民身上传承着东岭人艰苦奋斗的精神,他没黑没明地挣钱,1969年盖了两间土厦房,1980年盖了三间砖房,1991年盖了三间平房。有了房就能给儿子娶媳妇,尽管结婚时炕上只铺着几块钱的毯子。

  现在,韩宝民的两个儿子、两个儿媳和其他村民一样,都在东岭集团工作,每人月工资一千四五。两个儿子都住上了村上的欧式洋楼,每人一套房子,每套都在140平方米左右。前些年盖的三间平房年底要拆迁,拆了又要给他们分两套房。韩宝民掰指头算了算,这四套房最小的一套也值40多万元。

  每年10位“荣誉村民”

  常晓辉,32岁,宝鸡市千阳县人,10年前中专毕业时应聘到东岭集团,从一名普通的销售员做起,现在是东岭集团物流总公司的总经理,他每年带领员工完成总收入100亿元。

  东岭村不排外,有难共担当,有福大家享。常晓辉作为一个外来人员,靠着“十年磨一剑”的韧劲、踏实、务实、非凡的业绩,给东岭人创造财富,2007年成了东岭村的“荣誉村民”,享受一切村民待遇:住上140平方米的欧式住宅;享有东岭村占有东岭集团的股份;按家里人口算每年都享受集体分红,去年是人均1.4万元,他家三口分红一项是4.2万元。

  “荣誉村民”跟其他本村村民一样,是“终身制”待遇。和常晓辉一样成为东岭村“荣誉村民”的,去年共有10人,有来自东北的,有来自山东的。

  李黑记日记里有这样一段话:“东岭村的发展和变化离不开东岭集团,而东岭集团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对东岭事业无限忠诚、业绩特别突出、深受集团全体人员爱戴尊重的村民和职工。” “每年解决10位‘荣誉村民’,吸引特别优秀的外来职工进入村里,连续不断地用20年时间,将现在东岭村的180多户变成400多户,由原先的地方农村,改变成新时代的东岭村。”

  目前,这项激励政策已用文件明确下来了。“无论是我当领导,还是别人当领导,这项政策都不能改变。”李黑记说。

  求贤若渴、待遇留人、事业留人,在东岭不只是口号。已经融入了东岭村的常晓辉谈到自己在东岭的“十年磨一剑”时,认为“个人努力是一方面,好的平台是一方面,缺一不可”。东岭集团2007年年初承诺,为公司创造利润千万以上的人奖一辆价值50多万元的小轿车,年底承诺兑现,他们不仅一次给完成任务的员工奖励了8辆小轿车,而且还一次拿出300万元,给优秀干部、先进标兵、“五好员工”奖励笔记本电脑、劳力士表、欧洲游……

  “东岭模式”之辩

  刚刚结束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结合农村改革发展这个伟大实践,以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新农村的发展难题。那么“东岭模式”在我国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上,能否被广泛地复制、借鉴、推广?

  村支书李黑记的观点是可以。他有自己的看法:“农村啊,要解决农村后续发展,核心问题是农村的农业必须工业化,用机械化去经营管理,必须走这条路。就是做农产品也必须走这条路,你还想在地里下势根本不行。”“特别是地被征用的村子,发展必须要搞民企,不搞就死了。”“农民办企业的过程中来说,一定要容天下人、干天下事,自己的力量是不行的。”“东岭这么大,靠的是把每个村民、村办企业每个职工的最大能力发挥出来,这就要靠激励机制。”

  李黑记身边总带着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软皮本,随时想到啥都记下来,他不用秘书,每次开会的发言都事先写在上面。翻开一看,信纸、白纸、宾馆的便笺夹在其中,那是他随手记下来夹在本里的。一个100页的软皮本,半年就用完了,记满了他的发言、行踪、感想、思索。

  东岭人现在还面临一个问题:身份是农民,实际上又不是完全意义的农民,甚至比城里的居民还富有。从现在来看,村民的保障相当到位,比城市居民保障还要好,但市场瞬息万变,退一步说,如果东岭企业发展困难,而农民又失去了耕地,农民以及农民后代的社会保障如何继续?

  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加强农业发展这个基础”,而东岭村的主业现在是工业,给人的感觉是“有村无农”。“东岭模式”在这二者上遇到的矛盾,又该如何处理?

  东岭集团行政办主任李伟的观点是:农村要解决后续发展,核心问题是农村的农业必须工业化,用机械化去经营管理,必须走这条路。就是做农产品也必须走这条路,想在地里下势根本不行。特别是企业都征了村里的地,村子再不搞民企就死了。目前,在发展东岭村集体经济这块,最少留够村子面积25%的地皮,给东岭村以后的发展提供土地保障。

  李黑记:坎坷教我学会珍惜一切

  全国文明村、中国十佳小康村、中国十大过百亿元村、西部第一村,东岭村在短短十几年内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东岭村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村子进入大众视野。创造这个奇迹的人是李黑记。

  记者:你认为在东岭发展之路上,人的因素占第一位,还是制度、机制或机遇等因素占第一位?

  李黑记:人和制度谁重要?初期人更重要,后期要靠制度,但是再好的制度还要人完成,人加制度,才能发展好。

  比如我们进入冶炼行业,就从东北、广东、四川、山东、甘肃等地请来了专家、技术人员,带着东岭人一起走,培养出一批人才。我们不用交学费,就搞成功了。

  记者:听说你常用“微软总裁都言称微软公司将在18个月内倒闭”来激励东岭人。从目前看,东岭村和东岭集团的步子很稳,事业越干越火,为什么您还会产生这种危机感呢?

  李黑记:我想机遇也罢,运气也罢,在每个人、每个村面前都是平等的。无论哪一方面成功的人,付出的总比成功多得多。东岭之所以能成功,就是我们有种争强好胜的强烈欲望,不满足现状,如果满足了,就没动力了,就不可能再去发展了。

  记者:中国早期发展起来的小康村,如大邱庄、南街村,都是在优秀带头人的领导之下发展壮大的,但它们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遭受的质疑,也都和带头人有关。你也是村子和企业的带头人,你如何避免这些问题?

  李黑记:我走进村是村民,是老百姓,回家是家庭一分子。就像有时从外面回到家,又冷,又饿,又渴,又烦,这时必须找到自己的位置。想想生产工人还在车间里劳动,以此安抚自己、启发自己,心态就平静下来了。你在村子、企业中是领头人,但在利益面前,你不能自己先挑一个大的西瓜。

  至于村办企业的接班人,不存在八十年代那些民营企业,让他的什么人接班。这个接班别无选择,只有成功不能失败。让你(的人)唱主角,唱不好,台下没人了,日塌(方言,完蛋的意思)了。要从做企业的人里挑,“容天下人,才能干天下事”。

  记者:你发展企业的核心理念是“艰苦创业,追求卓越”,怎么来理解这句话呢?

  李黑记:我一生当中,喜悦啊,荣誉啊,表扬啊,都不会记住,但会记住坎坷。我说这么几件事:第一件是80年代,我父亲得了肺气肿要输血,家里没钱,借不来钱,那时候人穷,别人说“你等几天才有”,就是不想借给你,怕当面说没钱伤了面子,但等几天要命呀!第二件是我特别爱面子,那时我十七八岁,起来早一点,把水担上,再把院子一扫,就要让我家跟别人家不一样。第三件是生产队水泵轴坏了,吃水要到周边企业接水,水接满了,企业里的女娃拿把菜在你桶里一涮,水弄脏了,她还骂你呢。为啥,因为你穷啊!这些事激励着我,教我学会珍惜一切。

  记者:你对西部今后的发展有怎样的思考?

  李黑记:西部今后要发展,衡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要抓一些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这是以后发展的动力所在,谁有资源谁就有主动权。我们现在也是把方向开始转到这里,在陕西、新疆、西藏,还有墨西哥,都在开发资源和能源。东岭村的目标是:2012年总收入达到500个亿。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