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特写:两岸医科学子上海“比武”竞技(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19日14:33  台海网

  “医疗包扎,台湾都用弹力绷带,大陆的三角巾几乎没见过。”为比赛专门学习了“三角包扎法”的长庚大学七年级学生曾诗婷坦言,“比赛很有挑战性。”另一位参赛选手朱彰尧则表示,两岸在医疗领域的确存在一些差异,参加比赛,可以促进进一步互相了解。

  大赛现场气氛紧张、安静。只见辅仁大学医学系的四人团队正在进行“腰穿”(脊髓穿刺)项目的比拼。戴着一次性医用口罩、穿着实习医师服,辅大七年级的高瑜蔓在同伴的帮助下亮出自己的绝活。

  “上海学生的缝合技术很完美,真令人惊讶。”长庚纪念医院临床技能中心主任简竹君拿着评委记录表,一笔一划写着,并频频点头。

  与简教授并肩担任评委的上海交大附属瑞金医院外科主治医师邓漾认为,如何提高医务操作能力,是两岸学生所面临的一项共同挑战。邓医师说,比赛可以帮助两岸学生彼此了解对方的医疗体系和环境,也可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空间。

  据上海交大医学院副院长黄钢介绍,为筹办大赛,两岸医界在过去半年多时间里,多次举行视频会议,针对医学专有名词、评价标准等存在的差异,进行沟通。为使比赛公正,还启用了简繁体字对照、英语注释,并聘请两岸数量对等的评委,特设了比赛仲裁小组。

  黄钢说,两岸学生同场竞技,比的是动手能力和人文素养,两岸在不同的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缺憾,通过取长补短,将有所改进。

  长庚医院简竹君主任则表示,消弭两岸医疗领域的隔阂,增进彼此的互信也很重要。他说,这场别开生面的比赛,可提升两岸医务界对彼此医疗体系的了解度和信任度,未来或可惠及更多的两岸患者。

  闯过实战“比武”、知识竞答、病例分析等一关关考验,两岸五支参赛队分享了“医学未来之星”等奖项。一些评委则建议,大陆与台湾之间的医学交流,仅有技能竞赛还不够,未来还需进一步拓展至学校互认学分,使更多的医学人才有机会赴对岸临床实习。

  上一页

[上一页] [1] [2]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