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罗湖记忆1980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1日01:21  南方日报

  触摸改革的质地感受历史的体温

罗湖记忆1980
罗湖记忆1980
罗湖记忆1980
罗湖记忆1980

  我们有很多角度可以去回顾、梳理、归纳过去的三十年,对于我们的国家、城市,对于每一个个体,这三十年的意义,可以多维度地阐释,也经得起聚焦。

  三十年的沧桑巨变,深圳是一个不可不说的城市;深圳的崛起,罗湖又是一个不可不说的区域。这是一组有关细节的报道,我们选择从深圳建立特区起的六个年头———1980、1985、1990、1995、2000、2005,对罗湖作六次“切片”式的回忆打捞,所有的故事与人物,都与罗湖有关。这是罗湖的记忆,也是改革的记忆。历史充满细节,属于每个人。以下为报道指南:

  罗湖记忆1980(南方日报10月21日)

  罗湖记忆1985(南方日报10月22日)

  罗湖记忆1990(羊城晚报10月23日)

  罗湖记忆1995(深圳晚报10月24日)

  罗湖记忆2000(香港商报10月27日)

  罗湖记忆2005(羊城晚报10月28日)

  罗湖记忆1980(南方日报10月21日)

  罗湖记忆1985(南方日报10月22日)

  罗湖记忆1990(羊城晚报10月23日)

  罗湖记忆1995(深圳晚报10月24日)

  罗湖记忆2000(香港商报10月27日)

  罗湖记忆2005(羊城晚报10月28日)

  敬请读者垂注。

  1980年白描

  ●农历庚申年,在中国,距离提出改革开放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已过去两年,人心思变,拨乱反正的工作正在继续之中。

  ●5月17日,中共中央为已故国家主席刘少奇举行了追悼大会。

  ●6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处理文化大革命中一些干部在报刊和文件上被点名批评问题的通知》宣布一律平反。

  ●7月,第22届夏季奥运会在苏联莫斯科举行,为抗议苏联入侵阿富汗,许多国家抵制了这场奥运会。美国总统选举:共和党候选人罗纳德·里根战胜民主党候选人吉米·卡特。

  ●8月26日,五届全国人大第15次会议决定: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的厦门设置经济特区。

  ●12月8日,约翰·列侬在纽约寓所附近被歌迷枪杀,享年40岁。

  ●年底,台湾的新竹科学工业园正式成立。

  ●姚明、谢霆峰、张柏芝、容祖儿、陈冠希等,一批日后的体育、演艺明星也诞生于这一年。

  “八十年代第一春”,在1980年刚刚开始的时间,这个句子频频见诸报端。春天,一个新的开始,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粉碎“四人帮”,整个国家拨乱反正,开始改革开放,乐观向上的情绪感染着国人,人们满心欢喜地迎来了1980年。

  1979年3月,中央和广东省决定撤掉宝安县,建立深圳市,在与香港紧邻的地方开展经济建设,虽然与资本主义的香港仅仅一河之隔,深圳与若干年之后举世闻名的特区———奇迹之城,还有很大的差别。可是,历史的大帷幕已经拉开,罗湖,这片最靠近香港的土地,成为最早热闹起来的地区。

  1养鸡与养牛

  省委机关报《南方日报》当时每天只有4个版,元旦这一天,用了1000多字的篇幅,发表了通讯《喜迎八十年代第一春》,记者林羽和范任仁与通讯员刘学强合作而成,报道深圳的见闻。文中写道:“当八十年代降临的时候,我们正在祖国南方的门户———深圳进行采访。虽然大自然的冬天还没有过去,但是,我们却在这里感受到一股强烈的春天的气息。你看,一座座山丘正在被削平了,一间间房屋正在动工兴建:宁静的乡村响起了机器的轰鸣,加工装配工厂陆续诞生......,自从中央批准我省在这里试办经济特区以来,深圳开始为我省四个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靠近罗湖口岸的地方,深圳友谊商店在元旦前夕建成开业了,在当时看来,这家商店货品极为丰富,分为家用电器、百货、副食、糖烟酒、家具、饮料六大类,其中包括有在当时十分高档的电视机、收录两用机、电风扇等商品。为迎接即将来临的春节,友谊商店提前一个多用派人外出组织货源,节日的商品已全部就位,“有各种高级糖果、饼干、家具、丝绵被,以及黑瓜子、香肠、腊鸭等副食品和各种水果、肉类罐头、名牌香烟和瓶装酒等。服务员们都努力做到熟悉商品价格、性能,认真练习商品包装,以提高服务质量,使节日供应尽善尽美。”

  记者林羽和范任仁在文锦渡口看到,各种车辆来来往往,络绎不绝。其中很多是运送活鸡的,深圳由于办起了一批鸡场,一年当中给香港输送了二十几万只活鸡。农业是深圳的传统产业。也是与香港“对接”最早、见效最快的领域之一。挖塘养鱼、圈地养鸡,很快成为一道风景,南方日报3月份报道:附城公社新村大队于头一年4月份办起养鸡场,不到一年,已上市了23000多只鸡,纯收入4万多元,按全大队总劳力计算,每个劳动力增收八十多元。报社还配发了编后语:城市发展养鸡难不难?说一点困难也没有,不切实际;说难到不得了,也并非如此。看来,只要领导重视,又注意解决养鸡中的具体问题,纵使有困难,也是可以克服的。

  在特区建设初始的几年,养鸡业极为兴盛。饲养鸡的主饲料是玉米,需求量极大,主要依靠进口,街头处处贮立着存放玉米的金属罐。在有心人眼里,这成了商机,王石从东北运来了第一批国产玉米,开始了他在深圳的创业。数年后,“万科”上市,成长为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龙头企业。

  深圳处处开工,需要大量的工程施工人员,部队成为最及时的补充。1月21日,张廷顺随基建工程兵部队来到深圳。

  这一年的春节是2月15日。为了过好来深之后的第一个春节,张廷顺所在的连队在一家外贸单位花了20元买了两头大黄牛。这家单位刚从内地运了一批大黄牛到深圳,准备将这批牛销往香港。晚上,大家都在追看电视连续剧《霍元甲》。早晨起床才发现,牛跑了一头。当天,宰杀了留下来的那头牛。全连200多名官兵就这样一起过了第一个春节。春节后,大家将扒下的牛皮拿到附近的收购站去卖,卖了38元,还赚了18元。

  外贸单位往香港运牛的现象比较普遍,很快带来了问题。下半年,检疫部门发现口蹄疫在深蔓延。10月28日,深圳市革委会发出关于防治牲畜口蹄疫病的紧急通知。市革委会决定采取由市畜禽防疫领导小组派专人负责扑疫工作,封锁疫点、防疫消毒、加强管理其他寄养牛群等措施,对于“寄养在田贝、笋岗一带威胁区的牛只,应优先安排出口。”

  2首家中外合资宾馆与第一个商品房小区

  1月1日,元旦,香港商人刘天就一早就过了罗湖关。此时的深圳,还是一派田园风光,只有两条土路,没有大巴,更谈不上出租车。刘天就找来一辆自行车让别人骑着,他则坐在后架上一路颠簸来到深圳市政府临时办事处。刘天就不仅是香港妙丽集团董事长,而且是《天天日报》社社长,他了解到,当时深圳市委研究商定了一个“房产补偿贸易法”,即深圳出土地、厂房,外商出设备、资金,赚的钱双方分成。刘天就想到深圳投资宾馆,他看中的是位于罗湖东门北路的一块地,当时宝安县的干部参加劳动,在那儿种了一片竹林。中国的第一家与外资合办的宾馆———竹园宾馆,就在这一天拍板兴建。第二年,宾馆一期工程完工,正式开业,住客多是港人。合作的摩擦很快就出现了。

  港方要求,服务员每天都要清理一遍客房,保证房间没有臭味。中方服务员认为十天半月清理一次就足够了。港方要求女服务员每天都要抹口红,中方管理层认为,这是资产阶级小姐作风。服务员上班懒散,慢慢腾腾。磨合不好,港方刘天就准备撤资。最后,在市政府的调停之下,竹园宾馆正式引入香港用工管理办法,打破铁饭碗,收入与表现挂钩。因为效益好了,员工收入增加,改革成功。竹园宾馆的经验被推广,中组部专门派人来总结。

  竹园宾馆的工资是港币发放,在当时,拥有外币仍是一件令人羡慕的事,在竹园宾馆工作被视为美差,服务人员不少都有“来历”,这些人也是最难管理的。整顿时,港方要开除几名表现不好的员工,其中一位是惠州地委一名副书记的儿媳。市政府派驻竹园宾馆工作小组的组长李定因此接到这位书记的两次电话,希望通融,最后,这位儿媳还是下了岗。竹园宾馆并不是刘天就在1980年元旦这一天的唯一收获。这一天,刘天就和深圳方面还签订了一个“补偿贸易”:深圳出地,刘天就出资金,双方合作开发一个小区“东湖丽苑”,利润分成为港方15%,深圳方85%。跟刘天就洽谈这一项目的,是深圳市房管局副局长骆锦星。骆锦星得想办法找米下锅:找到钱在一年内为市政府搭建2万平方米,200多套的干部宿舍楼。

  项目还没等动工,仅仅是设计图纸刚刚出来,1980年春节期间,刘天就就开始在香港打广告卖房,并由深圳方面承诺,一次性付款,优惠9.5折,同时提供购房入户,每家大约配备3个户口名额。当时一次推出108套房,户型面积大约50-60平方米,均价2730港币/平方米,一套房仅约10万港币,和香港楼价相比,便宜了一半以上。前后共有5000多人排队购房,最后只好抽签定盘,一次性售罄。

  黄水友的丈夫陈先生在东湖丽苑1栋2单元买了一套60多平方米的2房,总价14万港币。黄水友夫妇都是宝安县葵涌人,陈先生1957年去了香港,当建筑包工头。买东湖丽苑的房子,因为想把一家包括孩子的户口迁到深圳,买房可以配送深圳户口。黄水友是东湖丽苑的第一个业主,东湖丽苑也被认为是中国的第一个商品房小区。1981年该小区竣工入住,按照香港的模式成立了我国第一个物业管理公司。东湖丽苑之后,与外商合作建房在深圳获得默许,当时,深圳方面定下原则,多层建筑二八分成———深圳方面得80%利润,高层建筑三七分成———深圳方面得70%利润。

  3渔民村“发”了

  深圳建市,张勋甫被广东省委任命为首任市委书记。走马上任,张勋甫面对的第一大挑战,不是如何开展经济建设,而是逃港风潮。

  1980年前后,深圳河畔的居民在深圳河中洗衣洗菜,捕鱼捉虾。这一年,深圳的第一个游泳池工人文化宫游泳池建成,池中的水直接由深圳河引入,还有鱼虾青蛙,来游泳的胆小女孩被吓得哇哇叫。

  1980年,深圳有两个镇和15个公社。很多人记忆中的小“渔村”,指的是坐落在深圳河岸上的小村庄—“渔民村”,距离罗湖边检站只有几百米。1979年,7家香港工厂在渔民村投产,厂房租金给村里带来可观的收入。

  深圳到处是工地,渔民村的村民们利用两条货船开始跑运输,到中山、东莞运水泥、钢材到深圳卖,有了启动资金后,又买了汽车参与陆上的运输生意。见运输车辆奇缺,渔民村人到香港买二手货运汽车,稍加维修后再转卖。渔民村人的大胆很快就有了回报。1980年,渔民村出现了36户“万元户”。第二年,户均收入达到33000元,成了中国第一个万元户村。家家盖起了别墅,这一名声,吸引了邓小平于1984年前来视察。时任村支书的吴伯森问前来视察的邓小平:政策会不会再变?小平回答:政策会变,不过是变得越来越好!

  希望近在眼前,逃港风潮平息了。新华社名记者穆青在《深圳河畔的消息》中讲了一个故事:许多当年逃港的人,又开始回到深圳。罗湖村一位名叫袁德的村民,为了决定是否从香港返回深圳定居,前前后后考察了3个多月,“认真地计算一家一家的收入,仔细地打听深圳的发展前景,暗暗地比较两种社会制度的优劣。他认为,尽管深圳的生活水平还不如香港高,可是回到深圳当农民比在那边当工人要挣得多得多。1980年,他下定决心和祖母回乡定居,很快就盖起了小楼,结了婚。在香港的工友来看望他时,十分羡慕地说:‘这才几年,你过得比我们都强!’”。

  《肃清“穷光荣,富变修”流毒依靠集体建设“富裕边防新村》,”《南方日报》发表了记叙渔民村转变的通讯,并配发长篇评论,文中说:(渔民村的经验)生动地说明了,搞好经济建设,是巩固边防的重要条件。生产力发展了,社会主义优越性显示出来了,人民群众富裕起来了,就为在政治上、思想上巩固边防打下了牢靠的基础。

  4“老天爷的选择”

  8月26日,《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获五届人大常委会批准并公布的消息传到深圳以后,“这里的干部群众特别高兴。他们一致认为,有了这个条例,建设深圳特区,就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了,因而对搞好特区的经济建设,更有信心了。正在深圳洽谈生意的客商,对条例也拍手欢迎,认为到深圳投资经商有了法律保障,进来做生意不用顾虑了。”一篇报道中说。

  成立特区,给深圳人带来的一个直接好处是,加了一次工资。原罗湖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廖虹雷回忆:1980年6月他的工资从10多年来的38.5元升至50.5元。当时深圳在全国率先取消粮油统一供应,副食品价格放开,市场物价上涨不少,人们的工资当中有了特区补贴一项。摄影家何煌友抓拍一幅群众在市场买菜的镜头,几位大嫂对着连根连头的一把青菜:“哗!5毛钱一斤。”

  随着特区建立,深圳城市建设工程全面启动,处处开工动土,就像一个大工地。中国建设总局第三局地处湖北荆门,局长张恩沛正在为四处拉项目找米下锅发愁,面对热火朝天的深圳,张恩沛作出了中建三局到深圳发展的决定。在尾随他到来的第一批先遣队里有两个年轻人,一个是刚刚大学毕业的罗君东,另一个就是后来担任国贸工程工地负责人的王毓刚。

  4年后,中建三局在国贸大厦建设工地上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

  8月的一天,曾参加“特区条例”策划和起草工作的国家进出口委员会副主任江泽民来到深圳,在市委书记秦文俊、黄施民的陪同下,到罗湖考察。深圳的夏天,雨说来就来。一阵瓢泼大雨之后,地势低于海平面2米的罗湖低洼地带,霎时间变成一片汪洋泽国,大小马路也变成一条条纵横相交的小河。公共厕所的脏纸、粪便也漂到街上来了。从罗湖桥过关而来的香港人,一个个挽着裤子,高高举着鞋子,在水中深一脚浅一脚地摸索前行,江泽民本人也被大雨淋湿了。

  这一年,深圳有过一次“大讨论”。规划深圳首先开发的片区时,有两派意见,一派主张先开发罗湖,一派主张先开发上步。深圳市委第一书记吴南生很支持开发罗湖的意见,他说:“罗湖是外商进入国门后的第一站,关系到深圳乃至中国的形象。我们要成功地进行招商引资,一定要先拿下罗湖。搬掉罗湖山,土方正好来填平那些洼地,岂不是一举两得?”。

  反对者把“状”告到省里,12月12日,省委常委开会,正好到广东考察的江泽民在会上发言,联想到8月的经历,他说,“我看,不用争了,老天爷早就替你们做了结论了”。会议最终达成共识:决定炸平罗湖山,用罗湖山的土,垫高罗湖片区的地势。

  不到一年,蹲踞在罗湖关口附近的罗湖山倏然消失了。90万立方米的罗湖山,化成罗湖片区的130万平方土壤,罗湖小区首期0.8平方公里土地平均增高了1.07米,最低洼处增高了4米。小平第一次视察深圳时登高望远的国商大厦及后来的国贸大厦、发展中心、香格里拉酒店等宏伟建筑,就是屹立在罗湖山上的。

  刚建立起来的罗湖区委宣传部只有4个人:张玉城、谢维平、廖虹雷和李兆杰。廖虹雷后来回忆,当时主要工作是宣传党的十一届三中合会,如开全区各级干部会议,重点开展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具体结合罗湖区实际就是解放思想,尽快恢复过境耕作、开展边境小额贸易、引进外资、大力搞来料加工和种养事业,总结和树立渔民村党支书吴柏森、向西村党支书张星南、蔡屋围村党支书冯树泰、罗芳村党支书陈天乐、莲塘村党支书周仁生、下梅林村党支书郑富妹、蛇口渔业一村党支书周德仔、渔农村党支书郭胜全和下沙村党支书黄美祝等带领村民建工业村、建酒楼、开挖渔塘、开办养鸡、鸭、猪场等集体致富典型经验,组织新闻稿件在新华社、中新社、《人民日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和后来的《深圳特区报》等主要传媒发表。宣传部还要组织开展“五讲四美”、“文明礼貌月”等活动,征用土地建罗湖文化公园、成立罗湖业余艺术团、创办罗湖文艺杂志和罗湖足球队、业余体校等。忙得兴致勃勃、不可开交。

  本版撰文吕冰冰摄影鲁力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