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户籍改革带动城乡人口双向流动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2日04:30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城乡统筹、打破城乡二元化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目标,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社会学研究会会长陆学艺认为,《决定》找到了农村问题的症结,开出的“药方”是到位的。

  农村问题是“结构问题”

  记者:目前城乡二元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陆学艺:城乡经济结构完全不同,土地、资金、劳动力、农产品向城市单向流动,不是等价交换。比如土地,目前的征地办法都有利于城市,对农村有很多歧视性政策。第二是资金几乎只流向城市。第三是劳动力以农民工的形式流到城里,而且得不到应有的报酬。第四是农产品价格很低,“剪刀差”依然存在。

  记者:三农问题的本质是什么,如何解决?

  陆学艺:是结构问题。中国的经济结构不合理,2007年GDP中,农业创造的产值比例为11.3%,而农村常住人口比例为55.1%。55.1%的人去分11.3%的财富,农村怎么可能不穷?只有减少农民,才能使农民富裕,这是社会学家的共识。关键是如何减少农民。

  解决结构问题,第一要解决的是户籍制度改革。《决定》提出放开中小城市落户条件,是个很大的进步。但解决户籍的根本是在大城市、特大城市进行改革,难点也在这里。

  关于户籍改革,一直有两个观点,一种是我主张的,取消城乡户口差别,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逐步去除附加在户籍上的价值。这几年城市户口的附加值还在增加,必须尽快改。第二种观点是先把户口上的附加值都一一去掉,拉平城乡在医疗、养老、教育方面的差别,户口自然而然会失去意义。我认为这样做实际上会推迟改革,至少需要30到50年才能改完。

  城乡人口双向流动才正常

  记者:放开城乡户籍会不会造成农村人口大量涌向城里?

  陆学艺:不会。现有的户籍制度不仅阻碍了农村人进城,而且阻碍了城里人流动到农村。正常状况是农村、小城镇、城市之间的人口有一个双向流动,而中国只有单向流动。

  目前至少有三种人去不了农村。一是大量的退休人士。中国历来主张告老还乡,老人希望能够回到农村去颐养天年。但现在一切资源围着城市转,结果农村公共设施跟不上,连菜都比城里贵,看病也找不到好医院,退休人士自然不愿意回去。现有政策也导致城里人没法回农村置业。第二种是愿意住在郊区、到城里工作的人。郊区条件不好,交通不便,生活成本很高。这些都是政策造成的。第三种是愿意到农村就业的人。户口上的附加值让人不敢去农村,因为变成农民就什么也没有了。

  如果解决了这些问题,像北京就会有一百万人流向农村。另外,大城市高昂的房租、交通费用也会引导一些人流向中小城市和农村。城乡条件差别缩小后,人口要素会有一个合理的双向流动,大城市人口不会爆炸。

  土地流转给了各地改革空间

  记者:还有哪个问题最需要解决?

  陆学艺:土地问题是第二个关键问题。《决定》提出现有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流转,这给了各地很大的改革试验空间。土地可以流转了,就可以规模化经营,农民占有的生产资料多了,就可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其他的统筹土地利用和城乡规划、城乡产业发展、城乡劳动就业,逐步实现农民工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等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等,都建立在户籍制度改革和土地流转基础之上。本报记者 黄秀丽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