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办人民满意教育是深圳教育的不懈追求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3日01:31  南方日报

  ———访深圳市教育局局长张宝泉

办人民满意教育是深圳教育的不懈追求
深圳市教育局张宝泉局长
办人民满意教育是深圳教育的不懈追求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第30个年头,也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第28个年头,人们在总结30年改革开放成果时惊喜地发现,一个城市的教育,在短短20多年时间里,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和历史性超越,凸现了耀眼亮点和鲜明特色。有专家认为“深圳教育发展历程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特例,也是一个奇迹”。深圳教育“特”在哪里?深圳教育“奇迹”是怎么产生的?有哪些值得总结借鉴?为了探究这些大家关注的问题,笔者专访了深圳市教育局局长张宝泉。

  翻开《深圳教育志》,我们读到这样一组数字:特区创立之时,全市仅有中小学、幼儿园269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高教、成教、职教几乎是空白。

  如今,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学校1472所,其中全日制高校单位9个,普通中学273所,小学347所,幼儿园819所,中职类学校19所,特殊教育学校和工读学校各1所,成人高校1所,成人中学2所。在校生共114.67万人,教职工9.2万人,其中专任教师6.49万人。基本形成各类教育门类齐全、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大教育体系。

  张宝泉90年代初来到深圳工作后,主要从事高教工作,对深圳高等教育发展感受更深。他说:“特区建立之后,深圳高等教育从1983年创办深圳大学起步,全市现有全日制高校单位9个,包括3所市属高校、深圳大学城引进4所大学、1所民办高校、1所全日制高校二级学院(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1所非全日制高校(深圳广播电视大学),高等教育全日制在校生达到5.89万人,户籍适龄人口(18-22周岁)全日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5.65%,常住适龄人口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3.12%。比如深圳大学,在高等教育的诸多领域从体制机制上进行大胆改革尝试,经过20多年的反复探索,今天的深大,无论是学术水准、教学水准、师资队伍,还是社会对学生的认可度,在同类学校中都是领先的。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有了这样的规模、这样的发展成果,应该说也是一种”深圳速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用十几年的时间建成了全国示范性职业院校,现在正在为建成国际知名的高等职业院校而努力。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仅用6年时间,就走在国内同类学校前列,现正建设国家级示范性软件学院,奥体中心附近的新校区2010年建成后,将成为现代化生态型的一流校园。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可以说,没有20多年的改革开放,就不可能有深圳高等教育的今天!”

  回顾深圳发展历史,张宝泉作了概括性描述:上世纪80年代迅速改变教育落后的面貌,90年代实现由农村教育向城市教育的转变;21世纪初期(2004年)建成“广东省第一个教育强市”,教育整体实力特别是基础教育水平跃居全省前列,基本完成了教育现代化奠基阶段的历史任务,基本满足市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

  “深圳教育之所以发展如此之快,首先得益于历届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始终坚持把发展教育摆在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张宝泉说,80年代初市委市政府提出教育与经济同步发展的方针;90年代提出把教育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适度超前发展;进入新的世纪,市委、市政府提出加快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提出要像发展高科技那样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全省率先提出建设教育强市;2004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颁发《关于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努力建设学习型城市。从“同步发展”、“适度超前”、“优先发展”,到“均衡优质发展”,不仅反映发展力度的加大,而且体现发展质量的提升。

  “其次,市民群众对教育越来越强烈的需求,是深圳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张宝泉谈到,教育牵系千家万户,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老百姓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怎样,教育办得好不好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办好教育为人民”,这是党和政府的庄严承诺。我们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必须放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上,让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人民群众,这是教育发展的永恒追求。在深圳教育发展历程中,我们每一项教育改革和发展都是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的。比如九年义务教育从全面实行免试就近入学,到推进均衡优质发展;高中教育从全面推行初高中分离办学,到加快寄宿制高中和国家示范性高中建设;职业教育根据就业导向大力发展,成人教育按照岗位需求狠抓继续教育等。这些举措,都是为了尽可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迫切需求。

  深圳教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一靠改革,二靠发展,应该说,改革与发展是深圳教育进入快车道的“车之两轮”,是深圳教育腾飞的“鸟之两翼”。张宝泉表示,28年来,深圳教育紧紧把握改革与发展这个主题,及时捕捉教育动向,预测教育社会需求,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思路、战略和措施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既符合教育普遍规律,又体现鲜明时代特征。一是由数量扩张型教育转向质量提高型教育,大力推进内涵发展、优质发展,各类教育都涌现了一批有影响、有社会知名度的优质学校;二是在强化基础教育优势的同时,逐步实现“重心上移”,推进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三是由结构单一教育体系发展为类型齐全、结构合理的大教育体系,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创造条件。

  “要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根本出路在于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深圳的根,是深圳的魂,也是深圳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张宝泉说,“深圳教育走过的路是一条改革创新之路。以改革促发展,以改革创新解决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难点问题,是我市抓教育工作的一条基本经验。”

  首先是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我们积极推行政府为主、多元办学的体制,民办中小学占全市中小学校总数的近50%;现有高校采取政府办、合作办、民办等多种模式,成人教育机构和幼儿园主要由社会力量举办,国际学校和港人子弟学校也是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创办的。华为、创维、康佳等企业集团投资创办了培训学院,为创建学习型企业进行了有益探索。

  其次是改革教育管理体制,特别是基本完成农村教育向城市教育的转变后,改革特区内外“二元制”模式,做到特区内外教育管理体制相一致,推进深圳教育统筹协调发展。

  第三是改革学习制度。针对深圳的城市和人口特点,特别是考虑为几百万青年务工人员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我们改革学习制度,打破户籍、年龄和时间限制,引入“弹性学制”、“学分互认”等办法,正在积极探索构建打通各级各类教育之间衔接的“立交桥”,实行多样、灵活、开放的办学模式,解决在职人员的工学矛盾,做到“多时空入学,多平台毕业,多资格证书”。

  第四是全面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全国首个基础教育课改实验地区,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先行先试”的成果,不少还得到国家教育部等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肯定和推荐。

  第五,改革教育培养模式。我们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重视突出德育、英语、法制、艺术、科技教育、信息技术教育,逐步实现“校校有特色、人人有特长”,着力培养学生符合现代要求的综合素质。第五提升教育开放度和国际化水平,特别是深港教育合作开展得比较早,取得较大进展。深圳大学上世纪80年代后半期就开始与香港进行了项目合作、教师的个人合作、课题合作等多种方式,到了90年代,特别是新世纪,合作就更为广泛、更为深入。基础教育领域,深港通过与香港的中小学缔结“姊妹校”的方式,深圳已有近100所中小学和香港的中小学建立了“姊妹校”关系,双方相互交流教育成果与经验。已首先从一些外语学校开始,构建基础教育的国际化校园。如果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申办成功,深港教育合作将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特别是为深港高等教育合作以及目前在建的南方科技大学提供更加优良的政策环境和更好的发展平台。

  张宝泉说:“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无疑也是我们教育事业发展的行动指南。当前,我市教育系统正在按照上级部署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们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主线,以解决教育科学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为抓手,全面提升教育科学发展水平,努力满足市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让改革开放成果惠及市民群众。”

  张宝泉强调,实践性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特征。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提高思想认识是基础,解决突出问题是重点,创新体制机制是关键,促进科学发展是目的。

  首先是继续解放思想,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工作,创新教育理念,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人才观、发展观,基本要求是统筹兼顾,实现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目标是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教育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本质核心是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其次是突出重点、破解教育发展难题。一要进一步强化安全责任。要以对人民负责、对每一个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抓好学校安全工作,把工作着力点放在重点和薄弱环节上,尤其要加强对民办学校、幼儿园的安全督促检查,确保安全责任到位、制度到位、措施到位、整改到位,同时建立和完善学校安全保障的长效机制。二要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要在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上,创新高中教育发展思路,采取有力措施,通过优化配置、加强督导、扩大宣传等途径,努力打造一批新的优质学校,尤其是促进区属高中办学质量和水平的全面提升,不断满足市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三要进一步加快推进高校管理体制改革。争取深圳成为“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在办好现有高校的同时,加快南方科技大学筹建步伐,力争使之成为“高等教育改革试验田”,在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机制和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等方面取得突破。四要进一步科学规划学前教育发展,加强学前教育制度建设和政策研究,填补在这一方面的政策制度空白,提高规范管理水平,从幼儿抓起,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五要改善民办学校发展环境,加大扶持力度,提高办学水平。六要抓好校长教师队伍,加强教育系统政风行风和师德师风建设,激发党员干部的创新、创业、创造活力,把教职工的积极性引导到推动科学发展上来。

  第三是改革体制机制,加快制度创新。当前,国家和省正在制定《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市委、市政府也在研究制定《深圳市改革创新规划纲要》,教育系统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就是要继续高扬经济特区这面旗帜,以“特”的意识、“特”的思考和“特”的举措,把深化改革创新作为重点深入研究,进一步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推动深圳教育新一轮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根本动力。要积极争取深圳成为“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力求在办学模式、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教育优质发展等方面取得突破,努力形成一批制度创新的成果。

  第四,转变干部思想作风,提供组织保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能否取得实效,落实在基层,基础在干部,关键在领导。要结合“深入开展干部思想作风整顿活动”,继续深入查摆、严肃整顿干部队伍中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坚决纠治不思进取、精神不振,不负责任、推诿扯皮,虚多实少、说多做少等不良习气;着力解决责任不到位、工作不落实、管理不严格等问题,进一步增强领导班子和干部、教师队伍的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打造一支适应科学发展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促进深圳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

  本版撰文白雪

  改革开放30年

  深圳教育开篇语

  30年,对于个体来说,是从依呀学语的孩童成长为而立之年的社会栋梁。而改革开放的30年来,深圳从偏南一隅的沿海小渔村迅速蜕变发展成拥有1300万人口的创新型大型城市。期间,深圳的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的长足发展。

  1979年,深圳仅有普通中等专业学校1所,普通中学24所,小学226所,幼儿园90所,仅有专任教师2300余名。

  2008年上半年,深圳已有高校9所,普通高中59所,普通初中214所,普通小学347所,学前教育机构819所,各级各类学校共计1471所,在校学生114.67万人,教职工9.2万人,其中专任教师6.49万人。

  2007年,深圳市3-6岁儿童受教育率达98%,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高考升学率达90%以上,基本达到发达国家水平。30年间,深圳建立起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等较完整的教育体系。

  站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深圳人同样以改革、创新的理念为深圳教育发展注入鲜活血液。

  1994年深圳颁布《深圳经济特区成人教育管理条例》,这是我国第一部成人教育方面的法规。

  2003年由育才中学、育才二中、育才一小、育才二小四个省一级名牌学校组合而成的育才教育集团成立,成为国内首个以追求社会效益为唯一目的的教育集团。

  2005年由深圳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的首部《深圳教育蓝皮书》问世。

  就这样,在2004年,深圳从普通农业县的教育水平跃升为广东省第一个教育强市,创造了全省“五个第一”的神话,即全省第一个教育强区(南山区)、第一个教育强镇(西乡镇)、第一个“镇镇为教育强镇”的教育强区(宝安区)、第一个“区区为教育强区”的教育强市和全省第一个教育强市。

  而今,深圳并没有在现有的成绩前止步。深圳正努力建成公平程度和国际化程度高、持续发展能力强的现代教育体系,并加快发展社会科学研究,为城市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从今天开始,我们开辟了“广东教育改革开放30周年———深圳教育篇”专栏,约请市、区教育局局长和名校校长进行访谈,希望由此梳理出深圳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创新、教育特色、教育成果等方面的经验与教训,以资借鉴和参考。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