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清华收藏2000年前战国竹简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3日02:26  新京报

  

清华收藏2000年前战国竹简
昨日,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李学勤(左二)与同事们在研究竹简。新华社 郭海军 摄
清华收藏2000年前战国竹简

  本报讯 (记者郭少峰)清华大学昨日宣布,该校日前收藏一批楚地出土两千多年前的战国竹简。经权威专家鉴定,这批竹简为珍贵的历史文物,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一项罕见的重大发现。这批竹简以书籍为主,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李学勤认为,这应是目前发现数量最大的竹简书籍之一了。

  外形 竹简文字多清晰精整

  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介绍,这批珍贵竹简是今年7月由校友捐赠、自境外抢救入藏的。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李学勤表示,初步统计竹简数量约为2100枚(包括残片)。这批竹简形制多种多样,简的长度最长的有46厘米(战国时的2尺),最短的不到10厘米,较长的简都是三道编绳。记者在清华大学特别陈列室里看到,已现黑色的竹简上文字多书写精整,多数仍很清晰。

  内涵 内容两千年来首面世

  清华所藏的这批竹简以书籍为主。李学勤说,这批简的很多篇都是前所未见的佚篇,是传世本《尚书》里所没有的。其中还有一篇编年体的史书,所记历史上起西周初,下至战国前期,与《春秋》、《史记》等对比,有许多新的内涵;其中的史书、礼书、乐书以及与《周易》有关的书等,都先于秦始皇焚书坑儒,两千余年来无人见过。

  他举例说,先秦《尚书》据传共有百篇,目前传流下来的只有29篇,据初步研究,这些竹简记录了29篇外的内容。

  研究 破译难度不啻甲骨文

  据估计,这批竹简上有近万字。李学勤说,战国时期各国都有自己的文字,破译它们的难度不亚于解读商周时期的文字。

  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表示,清华要以这批战国竹简的收藏为契机,把竹简等出土文献的研究和保护作为学科建设和学科交叉的一个重要平台,作为文、史、哲等基础文科发展的突破口,进一步促进基础文科的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促进文科和理工科的学科交叉与融合。清华大学预计到2011年才能整理出首本关于这批竹简的研究资料。

  ■ 名词解释

  简:竹或木制作,是纸发明以前中国用以书写的主要材料。一支一支的简,用丝绳编连起来,就称为册。简册上面的文字,都是用毛笔和墨写成的。

  ■ 历史

  据介绍,此前,中国历史上大规模发掘古代竹简只有两次,一次是1993年在湖北荆门的墓葬中出土过800支竹简,另一次是1994年上海博物馆收集到1000多支竹简。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