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抓牢重点 突破难点:省委中心组专题研讨涉农重大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4日09:13  云南日报

  “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中央对当前“三农”问题的清醒认识,透出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坚定决心。

  10月21日至22日,省委中心组学习连续用两场专题讨论,研究如何深入推进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农村发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木本油料基地建设、中低产田改造、整合支农资金资源,这些惠农利农的好事、实事进入了中心组的讨论专题,化作了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

  抓住改革主体 健全配套政策

  “我省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走到了全国的前列,云南模式在全国推广。随着林改的推进,山区农民有了更多的自主权、经营权,他们开发山、利用山的热情高涨,农民致富有了新的切入点。”李纪恒的发言让大家感到欣喜。

  没有在成绩的回顾中过多停留,大家就把话题集中到下一步的工作中。“改革发展不平衡、配套改革任务艰巨、林权纠纷调处较难……”孔垂柱把问题摆了出来。“要从法律层面进一步落实我省公益林和商品林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要赋予商品林经营者更多自主权,使他们真正成为独立的林木生产者和经营者。” 秦光荣说:“像基层同志讲的,让林农把山当田种,把树当菜种,根据自己的‘胃口’发展。”生动的比喻引来了大家的笑声。“健全完善生态效益补偿机制、进一步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四方面配套政策、简化低产林改造手续、对商品林用地管理采取更加灵活的政策、改革山地林采伐的限制管理……”秦光荣的发言,把来自基层的期待和省委、省政府的积极回应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一定要把主体改革抓到位。” 李纪恒说:“下一步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建设林业产权流转中心,规范流转程序,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另外还要构建政策、科技、服务三大平台,抓好新型林业产业化、林业保障、干部队伍等五大体系建设。”“发展林业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李纪恒一一分析后语重心长地说:“现在推广种植核桃,但有的地方品种不好,这个事情解决不好,8年10年后怎么办?”他话锋一转:“多年后,当我们退下来后,留下的政绩是什么?领导干部要把政绩写在青山大地,写在老百姓的心坎上,写在百姓的笑脸上。”此话引起共鸣,大家纷纷点头。

  白恩培接过话头说:“各级林业工作者特别是林业局长要切实负起责任,如果出现假苗、劣苗,就要承担责任。林业工作是十年树木、百年树林,做得好就是千秋万代的功绩,如果失职出了事就会成为千古罪人。”

  “云南希望在山,出路在山,致富在山。因此,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更要重视对山林的管理。” 李汉柏的思考围绕着“山”字展开:“我们要思考如何完善森林资源的保护机制,要把林权改革后的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得既符合森林法要求,又能将林改各项措施落实。林农有了自主权,但山林不能随意开发,而要变成惠及子孙的绿色银行。”

  大家提出,要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把握确权、发证、调处纠纷、培植产业、规范流转等重点,加快集体林改主体改革步伐,同时,重点推进采伐管理、林权抵押贷款、生态补偿机制等配套改革和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工作。

  注重产业带动 提高科技含量

  一组数字令人深思。我省核桃种植面积1200万亩,面积、产量、产值列全国第一;油茶、膏桐的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全国前列。2007年全国共消费食用植物油2342万吨,而云南食用油省内生产量约为40万吨,仅占全国产量的1.5%。“木本油料的产业带动作用日益显现,正逐步成为促农增收,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主导产业,但也面临整体水平不高、科技支撑弱等困难,期待加快发展。”孔垂柱说。“木本油料基地建设是加快农民增收的一篇大文章。”王学仁、罗正富都认同此观点。黄毅说:“一定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木本油料品种多,但符合云南气候土壤的一是核桃二是油茶三是油橄榄,各地发展要科学论证,不能一哄而上。另外,要依靠科技进步,在繁育推广优良品种方面整合资源,提升产业层次。”

  大家认为,现在云南周边的几个省都在进行木本油料基地的建设规划。时不我待,建议省里要尽快审定木本油料作物的发展规划,要像抓两烟一样抓木本油料作物基地建设,把它扶持成我省农业的新支柱产业。

  大家提出,要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思路,以基地建设推动规模化发展,以龙头企业培育促进产业化经营,以强化科技支撑转变发展方式,努力把我省建成全国最重要的木本油料基地。“玉米单产250公斤,马铃薯单产220公斤,麦子是150公斤,我省粮食的平均单产是240多公斤,比全国平均单产低74公斤……”秦光荣报出的一连串数字,把话题引到如何提高粮食产量上的同时,也带出了一个热点话题——粮食安全。“目前云南粮食品种的调剂,调出去的是马铃薯、杂粮等,调进来的是大豆、大米等。一定要千方百计地提高土地综合生产力。”孔垂柱说:“只要每亩单产提高50公斤,我们粮食增产的任务就可以完成。”

  白恩培说:“粮食要新增100亿斤不能单靠增加农田面积来解决,关键是要靠科技手段增加粮食单产来解决。”王学仁说:“靠扩大可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其效果非常有限。”

  每年建设以提高灌溉能力为主要内容的高稳产农田100万亩,每年改造以坡改梯为重点的中低产田100万亩,力争到2020年累计建成5000万亩左右的基本农田和高稳农田,实现全省农民人均拥有1亩以上高稳产农田……这些,都是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好办法。

  创新思路举措 整合资金资源

  “支农资金整合是重大课题也是难题,受原有体制机制的制约因素较多,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举措,探索各类资金整合方式。”罗正富介绍了省政府整合资金资源、加大“三农”投入的情况后,提出这样的观点。“要以产业为纽带对资金进行整合。”孔垂柱举例说明:“今年茶叶卖不掉,企业没钱收不起茶,我们筹集了6000万贴息资金,一下解决了几个亿的贷款,解了很多地方的难题。”晏友琼提出:“能否通过土地流转,让有实力的大集团去搞现代农业、规模农业?” 黄毅说:“建立农村金融资金的支撑体系,引导鼓励金融部门在农村设立金融机构和分支机构。”仇和说:“要加快‘三农’开放,引导民间、工商、外商资本进入。”“要采取财政贴息的办法,放大财政的扶持功效。” 李纪恒说。“新农村建设是个筐,各种支农资金都能往里装,实现大整合。”张田欣这句话,揭示了抓住新农村建设就抓住了“三农”问题的总抓手这一道理。白恩培接过话题:“就是要做到投入不减,渠道不变,统筹使用,各记其功。”罗正富说:“要形成‘一个龙头出水’的资金使用格局。”郎友良说:“要把政府加大投入与调动农民积极性充分结合起来。”仇和说:“财政是个杠杆,作用大小在于基点,基点在于投向。投向好,可以发挥最大最科学的效力,四两拨千斤。”李汉柏说:“要突出涉及国计民生和影响全局、带动全局的项目。”

  秦光荣提出:“支农资金整合潜力大、范围广。一定要统一思想,明确方针,加强协调,制定办法,下放权限,加强管理。通过推介项目、培育龙头企业、改变拨款方式、加大财政贴息、完善担保、发行农业专项保险等措施,放大资金效益。”“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好钢要用到刀刃上”……大家认为,要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农田水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劳动力培训、生态环境保护、科技研发和推广等方面,整合分散资金,确保重点目标实现。

  记者 刘晓颖 谭晶纯 谢 炜(云南日报)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