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10月24日电 美国《侨报》10月23日发表方焰撰写的文章说,民进党和其他“台独”势力对陈云林访台极力阻挠,是毫无道理的,只能证明他们不关心台湾民众的疾苦,不尊重民意。民进党的意图就是千方百计甚至不惜制造暴力事件阻挡陈云林访台,阻挡两岸进一步改善关系。
文章摘录如下:
民进党计划在本月25日再组织一次大游行,欲在呛马的同时为绿营造势。在笔者看来,这只是一次以攻为守、外强中干的游行。
何以见得?请看民进党政治口号的变迁:其执政时的奋斗口号是“正名、制宪、独立”,今年“8•30”游行时的诉求是“顾肚腹、护主权、要阳光”,而“10•25”游行的诉求又变成“顾主权、顾台湾、顾安全”。第一个口号直截了当地宣布追求“台独”,摆出一副强悍的进攻姿态。第二个口号不敢亮出“台独”二字,用“主权”代替,不说“求”,而说“护”,明显从“攻势”改为“守势”。含义变成:台湾已是“主权独立国家”,不需追求“宣布独立”,只求保住“事实独立”,摆出一副柔弱的防守姿态。第三个口号把“护主权”改为“顾主权”,一字之差,含义和语气却是不同。“护”是保护、捍卫;“顾”只是照看、顾全。民进党节节降调,也反映蔡英文舍弃“刚性、显性台独”,改行“柔性、隐性台独”路线。
为何从“攻势台独”转变为“守势台独”?有五大原因:其一,国际和台海局势显著变化。李登辉、陈水扁都认为,北京奥运会前“是台湾宣布独立的最佳时机和最后时机”,诚然,“无与伦比”的奥运会使中国的国际声望大增,中美、中日关系进一步发展,使“台独”丧失“外援”,更无可能。其二,台湾“变天”,民进党失势,权势、财力、政府资源、舆论优势一并丢失,衍生“树倒猢狲散”效应。其三,扁家贪腐丑闻愈演愈烈,对民进党形同“凌迟酷刑”,政治上大失光彩。其四,民进党与陈水扁利益纠葛紧密,关系盘根错节,再加上蔡英文优柔寡断、投鼠忌器,不想、不愿、不敢切割,以致民进党与陈水扁至今混缠在一起。蔡英文的政策是“既不挺扁,也不反扁”,等候司法审判,自己不动手术,等待别人割癌瘤。这就使得民进党无法自清门户,更不能重整再起。其五,民进党内除挺扁、反扁两派之争外,还有新潮流系、其他派系间错综复杂的斗争。所以,民进党根本强势不起来,能维持不分裂,守住政坛一隅就很不易了。
既然弱势,为何非游行不可?为了生存,不能不游。对蔡英文和民进党来说,“柔性、隐性、守势台独”虽得浅绿和一些中间民众拥护,使蓝绿、族群紧张关系有所缓和,却为深绿所不满。蔡英文和民进党必须采取行动有所作为,否则将失去深绿支持,在绿营更加式微,领导地位恐再次陈水扁夺去。游行对蔡英文和民进党而言,仅具有显示自己仍然存在、还在战斗的作用。还有没有更大作用,需要游行效果来证明。
对陈水扁来说,更是必须参加游行不可。扁案正在收网,他不会束手就擒,而要通过游行造势,凝聚挺扁力量,进行入狱前的最后抗争。
这次游行等于“台独”力量的又一次亮相和检阅,人们也可乘机了解,“台独”还剩下多大力量?他们的政治诉求、队伍构成、抗争策略究竟是怎样的?这比民调准确得多。
笔者以为,马政府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不是游行,也非扁案,而是经济,这是台湾民众最关心的切身利益所在。台湾要想度过此次金融风暴,一靠自己,二靠大陆。美、日等国都指望不上。陈云林访台正是时候,是实现当年汪道涵未能完成的遗愿,也是海协海基两会谈判渠道恢复后的又一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据悉,陈(云林)江(丙坤)二度会晤将商谈扩大两岸直航、截弯取直、班机日常化、海运直航、陆资投台、食品安全及金融合作、共同克服当前困难等议题,都是关系两岸同胞共同利益的实实在在的问题。
民进党和其他“台独”势力对陈云林访台极力阻挠,是毫无道理的,只能证明他们不关心台湾民众的疾苦,不尊重民意。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21日在台南被民进党籍市“议员”追打,是民进党内某些人有预谋的行动。事发前一天,民进党人已在闹事,阻挠张铭清以厦门大学传播学院院长身份出席学术研讨会。蔡英文回应:“虽然保护陈云林的责任在台方,但若会引发这些事情(指殴打张铭清事件),陈云林应认真考虑是否要来台湾”。这就很明显,民进党的意图就是千方百计甚至不惜制造暴力事件阻挡陈云林访台,阻挡两岸进一步改善关系。
凡与民意背道而驰者,必为民众所厌弃。殴打张铭清的肇事者们,最后必定落得“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