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开国上将萧克逝世享年102岁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5日04:00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开国上将萧克逝世享年102岁

  萧克遗像新华社发

开国上将萧克逝世享年102岁

  战争时期的萧克(资料图片)

  曾任中顾委常委、国防部副部长兼军事学院院长和第一政委

  新华社北京10月24日电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原委员,国防部原副部长兼军事学院院长、第一政治委员萧克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8年10月24日12时51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2岁。

  萧克同志1927年3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1907年7月14日出生在湖南嘉禾的萧克,集战将、军事教育家和作家于一身。他25岁当军长,27岁率领红六军团先遣西征,拉开万里长征序幕,29岁被任命为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抗战前夕,刚而立之年的萧克就任八路军120师副师长,成为那一级将领中最年轻的一位。他同时还是在红军一、二、四方面军都担任过高级将领的将军,与十大元帅中的每一个都共事过的将军。枪林弹雨中,萧克创作了日后引起巨大反响的长篇小说《浴血罗霄》。50多年后正式出版,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将军萧克29岁当红二方面军最年轻领导

  1926年,萧克远赴广州考上中央军事委员会宪兵教练所第二期,正式走上军事道路。次年3月毕业后到叶挺所部当政治指导员。

  1927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在这血雨腥风危急关头,萧克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下旬,萧克随部队到达南昌。8月1日凌晨2时,南昌起义爆发。之后,萧克随部队转往广东,连队被打散。萧克只好转移到湖南老家。

  1928年1月,萧克任宜章县游击队长并参加湘南暴动。后率部上井冈山,被编入红四军,先后任连长、营长、营党代表、第一纵队参谋长等职。他亲身经历了朱毛红军在井冈山的会师。

  1932年10月,年仅25岁却已身经百战的萧克调任湘赣红八军军长。次年6月,湘赣红八军改为红十七师,萧克任师长。

  1934年8月7日,红六军团军团长兼十七师师长萧克率红六军团9758人,由江西踏上西征与贺龙率领的红二军团会合之途。

  部队连续行军50多天,攻入贵州老黄平县城旧州。在教堂,萧克找到一张1平方米大的外文标注的贵州地图。这张地图对六军团后来的行动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后来,红六军团历经80余天,转战2500多公里,于1934年10月24日与红二军团会师,此时红六军团兵力已锐减到不足4000人。

  1936年7月5日,在四川甘孜,红二、六军团接到中央军委电令组成红二方面军,贺龙为总指挥,任弼时为政委。年仅29岁的萧克为副总指挥,成为红军历史上最年轻的方面军领导人。

  军事教育家萧克当军训部长抓军队教育训练

  1950年三四月间,萧克在武汉汉口接到调任军委军训部部长的通知。到北京后,萧克才知道,那个军训部只有自己一个“光杆司令”——没有办公地点,没有工作人员。经过5个月筹建,军训部框架搭了起来,各项工作也准备就绪。

  萧克上任抓的第一件事就是筹建陆军大学(后改为军事学院)的工作。1951年1月15日,南京军事学院正式开学,从此,我军有了一所正规化的高等军事院校。

  此前,萧克曾对全军院校进行摸底,发现陆军中只有化学兵没有院校。他认为化学兵是个重要兵种,在现代战争中不能缺少,而当时又特别缺乏这方面的人才,就向军委建议组建化学兵学校。1950年11月底,毛泽东同意了萧克的报告。1个多月后,化学兵学校在四川江津成立,以后又迁到北京的南口。

  截至1957年,全军共建立了100多所各级各类军事院校,为我军现代化建设先后培养了20多万干部,并造就了一大批军事教学人才。

  “掌握新技术,学会联合作战。”这是我军军事训练的重要方针,是萧克在1950年11月举行的第一次全国军事学校和部队训练会议上创造性地提出来的。

  1950年,萧克组织有关人员着手编写纪律、内务、队列三大条令。根据刘伯承的指示,又经过多次修改补充后,1951年2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颁发了解放军内务条令。人民军队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终于有了自己的共同条令,有了军队建设的准绳。

  作家萧克枪林弹雨中写就《浴血罗霄》

  萧克不仅爱好书法,还嗜书如命,对文学创作也一直非常有兴趣。

  说到萧克在文学创作上的赫赫战绩,最值得称道的便是那本被著名作家夏衍称为“中国当代军事文学史中一部奇书”的《浴血罗霄》。1988年建军节前夕,诞生于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之中的《浴血罗霄》,终于跨越半个世纪出版了;作者萧克也从一个30岁的年轻人,成为81岁的老人。

  1991年3月,中国作家协会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办公室通知84岁高龄的萧克,《浴血罗霄》荣获1984-1988年度茅盾文学奖荣誉奖。之后,经夏衍等介绍,萧克成为中国作协会员。

  西安事变后,萧克阅读了苏联小说《铁流》,让他激动不已。经过构思,他决定以第四次反“围剿”时期罗霄山脉红军一支小游击队伍成长的历程为故事主线,以此展现中国革命力量的兴起。

  战争年代写小说,困难之多,难以想象。那时,日军隔三岔五就来轰炸,躲飞机时,萧克就带上小板凳,在山沟边坑旁一坐,写起小说来。一颗颗炸弹炸响,他全不在意。

  从1937年5月动笔到1939年10月完稿,萧克写出长达40万字的小说初稿,书名暂定为《罗霄军》。在随后的四五年中,他先后做了3次大修改,无数次小修改。

  “文革”时,造反派以路线斗争的新观点批判他和小说。为批判萧克,造反派又将书稿拿去油印了数百册。有人开玩笑说,这是全国唯一一本还没正式出版就被油印的小说。本报综合新华社等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