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老街将去唯存记忆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6日04:43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老街将去唯存记忆

  昔日热闹的炭市街市场。

老街将去唯存记忆

  炭市街市场昨正式拆除。

老街将去唯存记忆

  华威市场内一派忙碌景象。本组照片由记者 张波 魏影 摄

  昨天上午9时,随着炭市街市场拆迁指挥部一声令下,炭市街市场拆迁工作开始。

  大棚内的钢架结构在挖掘机隆隆的轰鸣声中轰然倒地,每一个店铺的解体和轰隆倒地似乎都带着些“悲壮”。市场内被丢弃的死鱼烂虾瞬间被掉落的尘土掩盖。

  炭市街市场大门前聚满了人,多数是这里的老商户,还有白发苍苍的老者,他们专程来到这里,最后看看即将被拆的炭市街。负责市场管理多年的常经理独自一人站在大棚内的另一端,他慢慢地环顾四周,脸上满是凝重。不舍写在每个人的脸上。

  前世今生

  卖炭卖鱼再到专营海鲜

  炭市街市场因为白天经营海鲜,晚上变身热闹的夜市成为西安一景,就连不少外地游客到了西安也会到此一转。每逢遇到外地游客到炭市街游玩,老高师傅总会不厌其烦地给这些慕名而来的游客讲讲炭市街的辉煌历史。

  据资料显示,“炭市街”最早形成于唐朝的西市,唐代白居易所作《卖炭翁》可考证,随后逐渐演变北迁至现在的位置。历经唐、宋、明1400多年历史演变,作为历史名街名市的“炭市街”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今天的炭市街水产市场是从1978年由自然形成的露天马路市场发展而成,它的形成和发展见证了西安改革发展的30年。这条专营海鲜水产的马路市场经过30年的发展,依靠其丰富的品种、物美价廉的优势在水产副食品行业造就了很好的口碑,“炭市街”被打造成西安水产品批售的金字招牌。

  炭市街市场是陕西乃至西北地区同行业中,形成最早、规模最大的副食品交易品牌市场和龙头市场,曾被评为全国十大农贸品牌市场。承担着西安乃至西北地区水产海鲜的供应。据统计,每天西安星级以上饭店及城市消费的80%以上鲜活产品都来自该市场。

  依依惜别

  专程赶来为看最后一眼

  昨天,在炭市街市场门前,不少人驻足目睹炭市街市场拆迁,其中有不少老人是专门赶往这里。

  早上8时5分,一位身着唐装的老人拄着拐棍站在炭市街大门口,他久久凝望着炭市街红色的门楼不肯离去。据介绍,家住菊花园的他早期在炭市街摆摊养家糊口,之后随着炭市街改造,他的儿子开始在炭市街经营海鲜至今。“我们几代人都没有离开炭市街,马上就要拆迁了,过来看看!”

  70多岁的胡老太一大早从北郊赶过来,她说,以往至少一周要到炭市街买一次海鲜,每次来炭市街都要四处逛逛。“今天来,是想最后一次购买炭市街海鲜,还想亲眼目睹炭市街拆迁。”

  不舍情结

  “炭市街”牌楼可否保留?

  炭市街拆迁,熟悉这里的老市民在依依不舍的同时,也对炭市街今后的改造充满期望。

  一位专程赶来拍照的女士告诉记者说,炭市街本身连接着东大街和西一路,几十年来因为市场阻断了东大街到西一路交通,每到夏天腥臭扑鼻、苍蝇飞舞、污水横流,附近居民早有怨气。西安是国际旅游大都市,在东大街这条最繁华的商业街上还留有大棚市场,实在影响西安形象。专程赶来的黄先生指着正在拆迁的炭市街市场告诉记者,他相信,拆迁后的炭市街经过整体规划和改造后一定会更加漂亮。

  不少市民建议留下炭市街口红色的门楼。 张女士表示,“炭市街”的仿古牌楼与西安整个城市风格相辅相成,留下来不仅会留给西安市民对炭市街的回忆,更能为西安增添一处旅游景点。

  存在隐患

  牌楼拆除后牌匾将保存

  对于市民保存“炭市街”牌楼的建议,市糖酒集团董事长张军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现有“炭市街”牌楼存在安全隐患,将在此次“炭市街”市场拆迁中拆除,牌楼上的牌匾由市糖酒公司保存。

  张军说,从1978年至今,炭市街多次整修改造。上世纪80年代的炭市街入口仅是个拱形钢架结构的门楼,到1994年,炭市街重新改造时修建了目前的牌楼,用以替代了原有的拱形门楼,并请著名书法家石宪章书写了市场牌匾。整个牌楼均为钢架结构,外面包了一层铁皮,再刷上仿古漆,形成仿古牌楼的效果,牌楼和市场大棚仅有局部连接。14年来,牌楼经过风吹雨淋,曾因老化多次进行过修缮。此次炭市街大棚拆除后,牌楼很难独立支撑,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据了解,市场和牌楼拆除后,具有收藏价值的牌匾将由市糖酒公司保存。本组稿件由记者 周瑞 实习生 南楠 采写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