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丁力:广东产业转移的挑战与出路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6日20:28  南风窗
丁力:广东产业转移的挑战与出路
丁力

丁力:广东产业转移的挑战与出路
丁力在演讲

  [2008年10月25日上午,“南风窗改革开放30年论坛——中国制造的挑战与未来”在浙江绍兴鉴湖大酒店拉开帷幕。会议由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杨锦麟主持。浙江绍兴市有关领导、南风窗杂志社社长陈中、永利集团董事长周永利、众多论坛嘉宾以及各大媒体界朋友出席了论坛。本次论坛主题为“中国制造的挑战与未来”。以下为广东社科院科研处处长丁力所作的主题发言:]

  丁力:我是浙江人,但是现在在广东工作,这次很高兴《南风窗》和永利集团请我到浙江来,我觉得有一种家乡的亲切感,原来在浙大,今天回来跟父老乡亲介绍广东的情况,我觉得代表广东的学者向浙江父老乡亲做一个汇报,这是我的荣幸。

  我说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围绕大家现在比较关注的广东产业转移问题。说一下它的背景,也许对浙江的下一步发展有意义的,第二在这个转移当中广东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第三个可能对策是什么?对浙江有什么借鉴意义?

  讲到广东的产业转移,首先说一下广东经济发展的现状,广东的经济发展在一定意义上,可能对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更具有代表性,因为我们在研究当中发现,广东主要靠四个发展起来:第一改革,包括深圳特区;第二开放,我是02年过去,长三角真正开放是在浦东崛起以后,开放进入了快车道,在这个之前,我们的开放,特别是浙江,实际利用外资在全省经济当中所占的比重比较低,但是广东利用了对外开放良好的区位优势,率先走了这一步,一个重要的优势,就是杨锦麟先生所在的香港,对广东特别是珠三角经济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广东由于开放,形成两个外,一个叫外向型经济,这是大家比较熟悉,包括绍兴有许多产品卖到国外去,这是外向型;但是实际上改革开放30年还要重视另一块,外源型经济。外向指的是产品到境外,外源是企业从境外投资,到广东到中国来投资。

  广东区域发展存在不平衡

  我们比较注重外向,但是似乎对外源研究并不是很深刻,但是我举几个数据,广东现在的区域发展有重要的特征,就是发展不平衡,跟浙江不一样,浙江区域平衡水平在全国最高。广东、福建、江苏这些沿海地区,他们在开放当中都形成了不同形态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广东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珠三角是4万平方公里,45000万人口,占据经济总量85%,广东的发展是珠三角的发展。珠三角周边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人均比值达到1:10。为什么出现一种那么大绝对不平衡,得出的结论是和外源经济有关。广东改革开放30年,实际利用外资2000亿美元,其中85%-90%沉淀在珠三角,换句话说,珠三角说起来是9个地级市,三分之二虽然在广东,但是并没有获得广东率先改革开放排头兵的实际意义。我们认为在广东改革开放30年,形成了一种很独特的区域结构,底层有广东人自己干,叫内源性,再加上一层是外源性。全国改革开放30年实际利用外资是8000亿美元,如果按照期算,5万亿及将近6万亿,很多外资企业来投资集聚在沿海8个省,广东四分之一,福建、浙江、上海、山东,再往北是天津、北京,八个省占了实际利用外资95%,中国形成的区域不平衡在很大程度上和开放程度不平衡有关,8个省只占了不到20%的红利,中部崛起,东部疲软,西部要真正崛起难度相当大。广东区域发展的现状也是全国的缩影,根源是一样的。

  广东产业转移面临三大难题

  广东在这样的背景下,带来很多问题,珠三角没有土地,周边地区很穷,省委书记汪洋先生去广东以后,采纳了我们对广东的分析。汪洋先生提出,也没有可能把珠三角过分集聚的产业转移到周边地区去,这样产生腾出空间,发展出更新,技术更新的产业,转移出去的产业带动周边发展,应该是合理的,但是问题怎么做?广东做的时候碰到三大挑战或者困难:

  第一个困难叫做时机不对,刚才听到有人说有很多决策都是在错误的场合,错误的时间推出的,我觉得我们似乎也面临着这样的困难,为什么?因为广东的经济发展外源型的发展模式,升级换代不是靠自己,而是靠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国际产业资本转移,但是研究后发现,随着这一轮金融危机让国际资本像过去那样汹涌而来,估计难度比较大,如果说没有产业资本的转移,可能就会出现人们所担心的空心化,这个问题现在摆在广东产业面前很麻烦的问题,广东人自己的话说“旧鸟走了新鸟在哪里”?

  第二个挑战就是方法不对,这次产业政策的推出,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政府用了工夫,包括珠三角和周边地区的政府怎么样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发现政府有两个东西没有考虑,第一企业在转移当中有什么好处?包括浙江这几年,政府主导欲望越来越强烈,只要政府想干的事情就没有干不到,但是事实上在广东产业转移当中碰到了挑战。另外一个,大量的村民的利益没有考虑,绍兴和东莞做个比较,绍兴主要靠自己创业,老百姓自己搞企业,永利集团就是本地的企业;但是东莞有相当一部分是外资企业,而且有一部分农民,并不是自己创业,他们在守摊子,第一靠自己的民宅出租,因为广东有2000多万人口居住,第二靠集体分红,主要是集体建厂房,厂房出租,第三个是靠自己做点小生意,这个比重不大,所以说这些农民,广东改革开放30年有2000万农民,大多数没有融入工业化的行列,在这样的背景下,产业转移意味着这些农民的利益可能要进行调整,大家也注意到东莞市委书记讲过,有些政府买单,事实上政府买单并不强;

  第三个问题机制上的不对。对浙江也要引起警觉,改革开放30年越来越多学者和官员,越来越迷信政府长期以来的政府主导性,觉得这个模式百试不爽,市场看不见到底灵不灵,金融海啸不是市场看不见的手出问题,是美国政府出问题,美国以政治的信用透支来弥补美国实体经济在上个世纪就已经出现了疲软的现状,我个人认为全球化发展趋势,市场看不见的手还会继续成为普世价值观念,为大家接受。但是在产业转移过程中政府主导恰恰是阻碍产业转移。各地政府都有自己的财政税收指标,都有自己的GDP,任何转移都不是积极,而且更重要的是,现在的政府比较注重眼前利益,比较注重本届利益,比较注重自身的利益,对于全局利益,对于长远利益,比如说自主创新,接下来这一轮中国经济的调整,自主创新是唯一选择,但是坦率说有许多政府官员处于自身利益考虑,他们不会真心实意抓自主创新,因为自主创新是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现在的政府机制是前人请客后人买单,如果不对机制体制进行重大调整,包括税收问题,政府机制体制调整的核心就是各界政府的事权和财政问题,到目前为止没有人出动,广东转型意味着全国转型的先声,广东能够趟出血路对全国有好处,但是现在方法正在寻找,等广东人寻找出来再来向大家汇报。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