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现在的合作社,更像公司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7日01:01  南方日报

  ———麻涌大步、彰澎两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考察

现在的合作社,更像公司
这次,东莞农民正在为“合作社”这个词赋予崭新的含义。苏仕日摄

  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其中特别提到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

  早在2004年,东莞麻涌大步村就出现全市第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东莞麻涌大步香蕉专业合作社,今年,该合作社又在全市率先领取了工商营业执照。同时,彰澎村、华阳村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也在发展壮大。目前,东莞全市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内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经超过20个。

  这些农民专业合作社,究竟在农业比重不大的东莞经济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未来发展前景又如何呢?

  10月24日中午,东莞麻涌镇彰澎村,50亩绿油油的水稻田,在周围枯黄的蕉林衬托下格外显眼,彰澎香蕉专业合作社社长梁锦科站在田头,不无自豪地说:“这是社里今年租下的。早稻别人只有600多斤一亩,我们有的打了700多斤,晚稻估计也不差。”

  今年,梁所在的合作社租了160多亩地,其中120亩种水稻,其余的种玉米、木瓜等。运作方式是:160多亩平摊到每个社员头上,统一采购种苗化肥农药,统一销售。社员来田间上一天班发40元工钱,年底平均分红。“要赚一起赚,要赔一起赔”。该合作社正在申请工商营业执照,以利于建立企业化管理的模式。而在相距不远的大步村,大步香蕉专业合作社法人经营执照已经挂上了墙。

  麻涌镇农办负责人表示,要进一步增加合作社数量、扩大合作社规模,推动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高投入换来高产出:“你算算谁赚了?”

  2004年,时年58岁的麻涌大步蕉农何建贤和村里18户蕉农成立了“东莞市麻涌镇大步香蕉合作社”,据说这是近30年来东莞第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今年1月,社长何建贤如愿以偿地拿到了东莞第一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人营业执照。目前,该合作社有社员50户,有一家肥料生产企业,香蕉种植面积达700亩。

  何建贤说:“我们社里都是专业大户,有经验。合作社统一采购种苗、肥料、农药,价格成本低,香蕉质量又好,不愁卖。现在想加入的人还不少。”

  他说,社里的香蕉是“高”投入、高产出。一亩香蕉地每年地租400元,肥料1100元,有机肥料440元,人工100元,种苗330元,农药220元,加起来超过2500元。普通农户由于不需要地租、有机肥料投入,种苗、农药、肥料质量品牌要求也没有合作社高,一亩地只需投1200元左右。

  何建贤说:“我投的钱多一倍,但我们的亩产也多一倍,是4000斤,病虫害也少得多。你算算,谁赚了?”

  在合作社办公室,两个技术规范———《无公害香蕉生产质量控制措施》和《生产操作规程》很醒目。控制措施规定了种苗和农业投入品准入、产品检测和溯源等。生产操作规程第一页是一大堆GB、NY开头的农业技术标准规范,对施肥用量规定精确到了克,香蕉套袋规格精确到了厘米。

  不知情的人看了这两份文件,可能会以为这是哪个地方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规范标准,很难想到这只是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定。

  按何建贤的想法,将来还要专门找人发展物流运输等,让合作社不但能为社员服务,也能为其他农户提供服务。

  上工就发钱,令人想起当年给社员记工分

  何建贤认为,大步的合作社与常见的“公司+农户”模式不一样。这个合作社完全是农民自发组织起来,按统一标准各自管理销售。合作社包括最高权力机构成员大会,负责日常管理的理事会、监督成员大会决议执行和理事会运作的监事会,还有专门的会计、出纳,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俨然一家小公司。

  合作社规定,社员入社押金和各级财政扶持补助资金等作为公共资金,统收统支,主要用于邀请专家和技术人员辅导、组织外出参观学习等,社员购买农药等还能有10%的补贴,社员种植投入和收益自收自支。

  这种模式不错,但彰澎香蕉专业合作社的梁锦科还在尝试突破这种模式。彰澎的合作社现在有800亩土地,其中有600多亩香蕉,日常管理和收益分配与大步的合作社差不多。今年新增的160亩地是以合作社名义租的,从投入到产出全部实行统收统支,社员可以自愿投资入股。现在28家社员都出了钱,买种苗、化肥、农药都从这里出,赚的钱扣除集体部分后大家平分。

  梁锦科还给社员们排了班,谁下田干活一天,可以发40块钱,这不禁让人想起人民公社时代给社员打工分的情景。梁锦科说,收益是大家的,当然都得干活,干了活合作社有收益,当然也要发钱。

  会不会有人吃大锅饭?梁说:“肯定有人这样想,我们也要进行批评教育。”

  按梁锦科的想法,以后扩大规模再租田时,最好沿用用这种模式,以平衡合作社集体和社员权益的分配。

  麻涌镇农办负责人黄伟雄这样评价两个合作社的区别:“彰澎是一家公司全管了,大步则是总公司加分公司。”

  融资难:一分钱难倒英雄汉

  彰澎合作社的玉米长势不错,旁边就是另外一家农户自己种的玉米。梁说:“种子是市里科研单位给的,他们给种子给技术,我们给他们做实验。”

  麻涌香蕉种植多年,土地肥力消耗较大,市农业部门推广轮作制,鼓励蕉农种玉米、水稻,改善土质,市镇都有相应补贴,但并不是每个蕉农都愿意改。

  梁说:“一亩地一年投入几千元,都是新东西,一个人谁敢种?只有我们合作社敢。种好了,就能带动大家一起来。”

  这种说法得到当地农户的证实:“种了一辈子香蕉。现在种水稻,效益不好;种玉米,没经验;租地买种子,一赔就是几万元,我试不起。看看他们(合作社)怎样做再说。”

  让梁锦科遗憾的是,由于资金不够,社里每年扩大的土地并不多,“不是无地可租,而是无钱来租”。

  他不是没有想过银行贷款。但问题是,“现在土地租金、农资价格都较高,小额贷款十几二十万元用处不大,如要大额贷款的话,我们自己的地只有几十亩,其他的地都是租的,拿去抵押谁愿意接受?”

  何建贤说,曾有银行表示,如果合作社愿意出面担保,可以贷款给农户。但是农业生产周期长,影响因素大,收成好不愁还钱,收成不好,拿什么来还钱?“我们不敢做这个保”。

  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小额信贷,鼓励发展适合农村特点和需要的各种微型金融服务,允许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这让两个合作社看到了希望。

  “现在政府和村里每年都给我们一定财政扶助,我们还希望以后能获得银行和其他资金的支持。”

  专题撰文本报记者段思午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