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杨振宁与学生面对面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7日04:30  大江网-江西日报
杨振宁与学生面对面
杨振宁与学生面对面

  10月26日下午4时,南昌大学音乐厅座无虚席。在热烈的掌声中,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健步走上讲台,给大学生做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物理学的诱惑》报告。他以大师的风采、科普的形式,讲述了一个个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故事,给现场的每个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研究物理学的动力是好奇心

  “很多人认为物理学是很难的学问,其实不然,研究物理学的动力是好奇心,有了好奇心,钻研物理就不难了,而研究的结果常常可以改造人类的生产力,为人类带来福利。”杨振宁微笑地讲起了物理学中的故事。

  因为好奇,法拉第在一个线圈里面放了一块磁铁。磁铁不动,线圈里没有电流,磁铁动一动,线圈里就有了电。由此,发现了“电磁感应”,这就是发电机发电的基本原理。所以说,是法拉第带着人类走进了电子时代。因为对电磁学的兴趣,麦克斯韦研究了电磁波和光的速度,得出了19世纪最重要的物理学贡献——麦克斯韦方程,证明了光波即电磁波。这一成果给人类带来了诸多福利。比如,电磁波的发展引领了人类的电视和网络时代。

  中国科学家不久将获得诺贝尔奖

  “一位国际著名物理学家预测:历史上中国曾扮演世界文化领袖的角色,当中国从她的浴血革命时代走出,重新担任她的历史角色以后,她对未来世界物理学将作出重大贡献。”杨振宁用这段话结束了报告,现场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接着,杨振宁热情地回答了大学生的现场提问。他说,中国目前没有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科研经费太少,比如,清华大学有一台先进设备,美国的大学就有五台;二是缺少科学研究的传统,青年人不知道什么值得研究以及如何去研究。现在,这种情况大为改善,国家对教育和科研的投入越来越多,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取得了可喜成绩,相信在10年至20年后,中国肯定有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

  中国教育模式有长处也有短处

  “中国的大学教育水平是很高的。美国的大学乐意招收中国学生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杨振宁说。但是,他认为中国的大学生,也应该了解中国教育模式与美国教育模式的区别,这样,才能明白自己应该如何去学习和思考。中国的大学教育是训导式的,要求学生读很多书、上很多课。这样当然好,对一门专业知识来说,既学得深又学得透,缺点是只能做一件事。美国的大学教育是思想奔放型的,要求学生有广泛的兴趣,对某一专业知识的要求并不很深。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科学研究的领域越来越广,一个新的科学发明往往需要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在交叉科学研究中诞生。所以,当代大学生只掌握一个领域的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杨振宁热情地勉励大学生,眼光要看得宽一些,培养自己的科学兴趣,对科学研究大胆设想、敢于创新、勇于实验。总之,要倡导一种充满好奇、敢于挑战权威的科学精神。

  本报记者李文亭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