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隐现的老年人社区(节选)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7日10:35  南风窗
隐现的老年人社区(节选)
上海财经大学调研团队成员冯婕

隐现的老年人社区(节选)
上海财经大学调研团队成员宫富耀

隐现的老年人社区(节选)
上海财经大学调研团队成员陆华艺

隐现的老年人社区(节选)
上海财经大学调研团队成员潘家彧

  隐现的老年人社区

  ——基于上海证券营业部里老年人股民的调查(节选)

  一、导论

  (一)调研背景

  在股票投资普及老龄人口增加的双重背景下,我们注意到越来越多关于白发股民的新闻报道,于是,从今年的4月初到5月末,我们四次走进上海市杨浦区居民区附近的证券营业部,发现了这些现象:

  首先在人员数量构成上,200多平方米的营业大厅里,每天容纳200多名散户,其中85%以上是50至70岁的老年人,50岁以下的中年人不到20人。再看他们的活动,老人们总是三五成群坐在一起,有的聊天,有的织毛衣,还有人甚至直接支起桌板在打牌,看起来注意力并不在大盘上。同时,比较四次去营业部的观察结果,发现营业部里的老年人基本固定。他们大都早上9点营业部开门之前就在门口等候,中午休市了有的老人就在营业厅吃自带的便当,收盘后就回家了。我们在徐家汇、淮海路等商业中心的证券营业部也看到类似的情况。虽然商业圈中的营业部环境相对较好,管理也更严格,然而在散户室中,老年人也同样占据了绝大部分。

  在与老年人股民的交流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虽然有的老年人也会通过电话和因特网完成股票交易,但他们还是会选择去营业部炒股,并把这当作是每天固定的一项重要活动。这些老人每天都呆在营业大厅中,但他们的操作并不频繁,基本上做一些与炒股并无关系的事情。而据报道:营业部内的环境可以说非常脏乱,空气混浊、声音嘈杂、卫生也不好。甚至老年人在营业部中猝死的状况也时有发生 。

  对此,我们对以下问题产生了困惑:

  首先,为什么每天营业部里会有这么多的老年人?他们在这里都做了些什么?

  第二,老年股民为什么与营业部发生了如此紧密的联系?如果把“社区”定义为一个以同质人口为主体的人群生活共同体相对独立的地域 ,那么营业部这个“社区”对这些老年股民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他们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个环境不好气氛又紧张的地方呢?是觉得孤独空虚,老无所用还是由于其他原因促使这些老年人选择了这样的生活?

  再者,从深远角度来看,营业部和股市对老年股民来说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吗?老年股民和证券营业部的丝丝“纠葛”是否能给老年人的养老方式提供一些改进的建议呢?

  带着这一连串问题,我们决定深入地去研究这些老年股民和营业部背后的故事。

  (二)调研地选择

  我们选择上海市的营业部作为调研地,因为上海是我国的经济、金融中心,有丰富的证券营业部资源和股民资源。在上海开展关于老年人股民项目的调研活动,将更容易进行样本分层和抽样工作。

  另一方面,上海市民政局、统计局统计显示,截至2007年年底,上海60岁及以上老人有286.83万人,占户籍人口的比重为20.8%。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口50.24万人,占全市老年人口的17.5%。调查还显示,到2007年年底,上海老年人中近30%属于纯老年家庭,这其中有两成多是单身独居老人。通过试调查,上海证券营业部里大部分都是老年股民。选择这样的一个城市来研究关于证券交易大厅与老年人的关系,实证充分,具有典型性。

  据统计,上海总共18个区和1个县(崇明县),共有营业部143个。我们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以5个营业部为1组,把18个区分成了5组,崇明县单独位第6组。在每1组,随机抽取1-3个营业部进行重点调查。确保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更具代表性的资料。

  二、调研现象概况

  我们先后走访了16家证券营业部。首先,我们对营业部里的环境和股民情况进行观察发现:

  (一)证券营业部的环境与所在区的功能和形态有紧密联系。在商业性质较浓、企业较多的区(如徐汇区、浦东新区),各证券公司的营业厅多为中户室和大户室,设施及服务好,进入的资金门槛也很高,大多为50万元以上;里面的交易者多为生活条件较好的中青年阶层,没人都有单独的交易机,可容纳人数100人左右。而在居民区较多的区(如闸北区、杨浦区),各证券公司的营业厅则以散户室为主,只具有基本的设施服务、公共的大盘、部分交易机、连排椅等,卫生条件不是很好,可容纳人数在50人至200人之间。

  (二)居民区附近的证券营业部里的股民年龄构成情况与我们之前预调查的结果大体一致。根据我们在营业部的统计结果显示,散户厅绝大部分的股民为60至80岁之间的老年股民。

  (三)每个营业厅里的部分股民相对固定,他们只在这个营业部看盘和交易。并且,他们基本上都和固定的一些人交流。无论是在东北证券局门路营业部,还是在南方证券新闸路营业部等一些我们长时间走访的营业厅,我们都发现了类似的情况。

  (四)在熊市中,证券营业厅中的老年股民存在行为差异:

  1.半数以上老年股民选择长时间地盯盘,偶尔与周围股民交流看法和意见。小部分股民会在交易机前交易;

  2.一部分股民会分散为各个小团体,他们经常以小团体的形式讨论股票、国家大事,甚至拉家常。这些小团体存在共同的特点:①小团体一般由3至5名固定成员组成。他们几乎每天都来营业厅,坐在“固定”的位置,并且每个成员都有一种“小团体”意识,对外界警觉性较大;②小团体内部有1至2名核心成员,他们经常发起话题并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其他成员大多扮演倾听者的角色,偶尔参与讨论;③小团体的成员彼此之间相互信任,他们一起讨论各种话题,比如股市、奥运及家常,成员在小团体内部畅所欲言,没有顾忌;④小团体内部的讨论会吸引周围股民参与讨论;⑤小团体里成员有时也会进行娱乐活动,例如打牌和下棋;

  3.少数股民会在证券大厅做与炒股无关的事情,例如拉家常、织毛衣、打牌及下棋。

  (五)不同的股市行情,老年股民会产生不同的反应。在我们调研期间,恰逢奥运前后,老年股民的前后行为形成了鲜明对比。奥运开幕之前,股市一直在跌,营业部里股民的数量已不如06年(据营业部的股民所说)。因为经历了长久的压抑,大家也都冷谈了、麻木了,营业厅里的股民既有在看盘的,也有在打牌和聊天的,他们对股市的涨跌并不是很在意。但是当奥运开幕后,散户大厅就沸腾了,有人忙着清仓,也有人在等待时机,有人讽刺股市也有人冷静地观察行情。

  (六)证券营业厅里人们的活动已不局限于炒股,而是向生活化、群体化和社区化的防线发展。证券营业部已成为很多老年股民生活的重要场所。社区是建立在地域基础上的,处于社会交往中的,具有共同利益和认同感的社会群体,即人类生活共同体 。这一概念包括了地理空间,生活在其中的一群人和各种社会性活动三个要素。与普通的老年人活动社区不同,证券营业部这一社区本身的服务功能是提供设施和服务进行证券交易。然而,随着证券营业部客户年龄结构向老龄化发展,营业厅这一“社区”已开始产生一系列与股市并无紧密联系的“衍生功能”。

  三、隐现的“老人社区”

  我们在调研过程中采访大量老年人股民,发现绝大部分的老年人都拥有类似的生活状况。退休以后,他们早上会去晨练、做饭,然后去证券营业厅炒股,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相对固定的生活模式。证券营业部已不知不觉地融入了他们的生活,并且扮演着非常重要角色。以陈阿婆和冯老伯为例,他们的生活就代表了营业厅内大多数的老人。

  陈阿婆(67岁,上海证券广灵四路营业部)的一天 :每天早上7点左右起床,随后到附近的公园锻炼身体,然后顺路去菜场买菜,接着回家烧饭。大约9点左右,陈阿婆忙完家务后就和朋友一起前往上海证券营业部看盘和聊天,中午休市后就回家吃饭。下午1点继续去营业厅炒股,晚饭过后就去公园散步或在家看财经频道,例如第一财经。到晚上10点左右,阿婆就会准备休息了。“一般只要没事,这里(证券营业厅)开门了我都会过来的,已经习惯了,退休了没事做,大家都是这样的。”陈阿婆说道 。

  冯老伯(65岁,南方证券新闸路营业部):家住在营业部附近,每天上午经常来营业厅。2000年以后他就不再买卖股票了,来营业厅只是关注一下行情,找朋友聊天。由于营业厅内设空调,因此也是一个不错的避暑地。平常他也去公园锻炼身体,天气太热的时候就不去了。下午,冯老伯常去静安区图书馆看报和读杂志,主要是《金融时报》和《第一财经日报》等。晚上老伯会准时收看财经频道和新闻联播。他说,国家大事要关心的,经济走势也是要关心的,股票正好把大家和宏观经济联系到一起,不会和社会脱节。

  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证券营业厅中的老年股民与营业厅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营业厅已是他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许多老年人股民在受访中都纷纷坦言,如果证券营业厅消失话,他们不知道该去哪里打发时间。证券营业厅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特有的“老年人社区”。早在1881年,德国社会学家费迪南多·腾尼斯就对社区下过这样的定义:具有共同价值取向的同质人口组成的关系密切、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富有人情味的社会共同体 ,并将“社区”这个词作为社会学的一个范畴来研究。滕尼斯在提出 “社区”(Gemeinschaft)这一概念时,旨在强调人与人之间所形成亲密关系和共同的精神意识以及对社区的归属感、认同感。因此,在滕尼斯的视野中,社区的涵义十分广泛,不仅包括地域共同体,还包括血缘共同体和精神共同体,人与人之间具有共同的文化意识是其精髓 。现在社会学家们一般认为“社区”就是以一定地域为基础的社会群体。具体地说,住于一定地区里的、具有共同联系并彼此交往的人们,就构成一个社区。每个社区都有其特定的人口和特定的地理区域,其居民之间有着共同的制度共同的价值观念以及重要的社会交往。

  根据我们已经调研得到的案例来看,证券营业部已经是一个“社区”。证券营业部以大厅为场所吸收附近居民区特定的老年人股民,他们在此因炒股而相互认识,成为朋友,相互关心,互相帮助。炒股就是是他们共同的价值观,股市文化就是他们共同社区文化。

  四、证券营业厅与老年股民的隐性因素

  然而,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老年人股民聚集在证券营业厅呢?他们在此发生了哪些故事?营业部这个“社区”对这些老年人又有什么样的意义呢?他们为什么会选择在这样一个环境不好气氛又紧张的地方呢打发时间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深入采访了具有代表性的15位老年人股民,发现老他们去营业厅的主导因素大致可分为4类:

  (一)炒股赚钱的因素

  炒股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获得收益,老年人炒股也不例外。在证券营业部,看盘的和交易的股民占了绝大部分。他们投放入股市的资金多为退休金和多年积蓄,股票盈利与否将直接影响他们的老年生活水平。上海虽然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但老年人经济收入水平并不是很高(见表一),他们普遍都有通过证券市场来增加收入的愿望。

  上海市城市居家老人经济收入与消费水平评价

  经济状况自评(%)月均收入(%)恩格尔系数(%)

  差(1)15.610.455.8

  中(2)70.156.424.7

  良(3)14.333.219.5

  平均等级分1.982.231.64

  综合等级分1.95

  表1上海市城市居家老人经济收入与消费水平

  注:在经济收入和消费水平方面,具体考察“月均收入”、“恩格尔系数”、“经济状况自评”三项指标。对“月均收入”重新编码形成定距变量,根据上海市老年人口收入分布状况和水平,调查中属于“小于290元”,“290-500元”归为差,赋值1;属于“500-800元”、“800-1000元”归为中,赋值2;属于“1000-1500元”、“1500-2500元”“2500元以上”归为良,赋值为3。“经济状况自评”指标的调查中属于“很困难”和“比较困难”的归为差,赋值1;属于“一般”归为中,赋值2;属于“比较宽裕”和“很宽裕”归为良,“恩格尔系数”大于50%的归为差,赋值1;属于“40%-50%”范围的归为中,赋值2;属于40%以下范围的归为良,赋值为3。根据上表所列加权值,得出计算平均等级分的方法是不同等级分值的加权算数平均数,经过计算,其结果如下:

  “经济状况自评”的平均等级分是1.98,“月平均收入”的平均等级分是2.23,“恩格尔系数”的平均等级分是1.64,三项指标的综合平均等级分是1.95,属于中等偏下水平 。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