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寻找消失的街巷(十六):踪影全无的北牛肉巷(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7日11:08  山西新闻网
山西新闻网 山西晚报 

  

寻找消失的街巷(十六):踪影全无的北牛肉巷(图)

  太原市迎泽区(原南城区)有两条叫做牛肉巷的小街,一条叫北牛肉巷,一条叫南牛肉巷。两巷隔开化寺(西)街直对,一在街南,一在街北。如今,南牛肉巷,虽已不再起街巷的作用,但因为巷尽南头巷西侧有古清真寺原正门,东侧有原“四美园”后门,所以遗址尚存,而北牛肉巷已被“新星大厦”和“华宇购物中心”分而占之,踪迹全无。

  关于南、北牛肉巷的记载,最早见于清康熙《阳曲县志》,但它的产生则不会晚于元末明初。因为太原穆斯林,最晚在明代开国已定居古清真寺附近,而现存的清真古寺大殿则遗有元代建筑风格。依此而论,南、北牛肉巷便是当年回民族穆斯林聚居之地,所以用牛肉巷确定为街巷名正是这个少数民族生活习俗独具一格的形象反映。

  据上世纪80年代中地名普查资料所载:“北牛肉巷原是回民聚居之地,以加工出售牛肉为生。该巷南北走向,长约70余米,宽约3米,南端起开化寺街,北不通,多为明清传统瓦房建筑。”据此载可知北牛肉巷有两大特色,一是少数民族回族居民聚居地,一是牛肉交易之商市。追溯太原回民族市民的迁徙史,在正太铁路(今石太线)通车之前,太原的回族居民主要是元末明初由山东和江苏南京迁徙而来,似有从宁夏来的但为数其次。明清两代500多年间,他们在太原与当地的汉族和其它少数民族和睦相处,生活繁衍,逐渐发展为太原本府穆斯林,据说有“十大姓”之说。正太铁路通车后,河北保定府所属各地回族,陆续向山西迁徙,形成太原回族居民的新鲜血液,新的人口构成。据民国中叶的有关宗教资料记载,在1935年之前,“太原穆斯林”约二百余户,千七百余人。”为生存方便,他们“小聚居大分散”,一部分居住在当时的城乡交错区域,大部分散居于太原城南北牛肉巷、棉花巷、上马街,大南门街、旧城街、鼓楼街等处,以清真古寺为轴心。经营的产业则有房地产、商铺、牛羊肉营销,个中不乏精英人物、学者、专家、教师等。

  解放后,太原回族居民人口激增,生活日好,文化构成迅速提高,成为太原少数民族中一支非常重要的族群。改革开放以来,太原穆斯林已达3万之众,人口增长为民国中叶的17.4倍。2001年12月,多年来困扰太原回族居民的墓地问题在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得到解决,广大穆斯林无不欢喜雀跃。

  北牛肉巷——当年太原穆斯林的聚居地,你虽然在旧城改造中不复存在,但当听到太原穆斯林近年来一件件的喜事,一桩桩的新闻,一定会欢喜翘首。作为曾经是太原老街巷的你,在太原的土地上经过了最少七百年的风雨历程,最终以传统民宅瓦舍演变为大厦高楼,你为太原的城市化建设做出了鞠躬尽瘁的奉献,太原的人民会永远记住你的。

  王继祖

  摄影:马立明 制图:刘铁军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