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城镇化率从17.9%上升到44.9%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7日21:16  新华网

  从国有占绝对优势到非公快速发展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改革开放30年来,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实现了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向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转变。

  1978年,全民所有制工业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77.6%,国有占绝对优势;2007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下降到29.5%。

  国有企业占比的下降并没有改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仍占绝对优势。与此同时,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对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活跃市场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中,非公企业产值占68%。

  城镇化率从17.9%上升到44.9% 城乡协调共同发展

  改革开放在推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使得中国城乡二元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基本实现了由城乡分割向城乡协调共同发展的转变。

  中国城镇化水平由1978年的17.9%上升到2007年的44.9%,年均上升0.9个百分点;城镇总人口年均增加1453万人,乡村总人口年均减少216万人。

  国家统计局报告说,大量乡村人口由农村向城镇转移,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城镇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增强,城镇就业人员占全国的比重从1978年的23.7%上升到2007年的38.1%。

  主要产品产量世界前列 商品和服务从短缺到总体平衡

  曾几何时,物资短缺、排队购物是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如今,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商品和服务供给由短缺转向总体基本平衡或略有结余。

  农产品供给能力稳定提高。2007年,粮食产量达50160万吨,比1978年增长64.6%;肉类产量增长5.5倍。工业产能扩张迅速,制造业大国地位初步确立,第三产业迅速成长。2007年工业增加值突破10万亿元,比1978年实际增长了23倍;中国制造业占世界比重在22个大类中有7个(如纺织品等)名列第一;第三产业增加值实际增长18.6倍。

  2007年,谷物、肉类、棉花等主要农产品,以及钢、煤、水泥、化肥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位。

  新增公路269万公里 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瓶颈”不断缓解

  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曾是制约发展的主要瓶颈。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改革开放30年来,加大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投入取得明显效果,“瓶颈”制约不断缓解。

  能源生产能力由弱变强。2007年,中国能源生产总量达23.5亿吨标准煤,比1978年增长2.8倍,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总自给率达90%。

  交通运输能力明显增强。铁路营业里程由1978年的5.2万公里增加到2007年的7.8万公里;公路里程由89万公里增至358万公里。

  邮电通信业蓬勃发展。移动电话用户由1990年的1.8万户迅猛发展到2007年末的5.47亿户;互联网上网人数达到2.1亿人,居世界第二位。

  教育普及程度接近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改革开放前,与经济发展的落后相比,社会事业发展更加滞后。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社会事业呈现加快发展态势,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明显增强。

  教育普及程度接近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2007年,全国高等、高中、初中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23%、66%和98%,小学教育净入学率达到99.5%。2007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比1995年增长9.6倍。

  卫生、文化、体育事业都取得了长足发展。2007年,中国每千人口医师数和医院卫生院床位数达到发展中国家中等偏上水平。居民预期寿命由1981年的67.8岁提高到2005年的73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运动员共获得世界冠军2137个,占建国以来总数的99%。

  30年的成就巨大辉煌,未来任务仍相当艰巨。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要清醒地认识面临的诸多问题,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结构矛盾和粗放型发展方式尚未根本改变,农业基础仍比较薄弱,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国际形势日趋复杂多变。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更多关于 改革开放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