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买一块毛料足足奔波3天(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8日02:54  海峡都市报
买一块毛料足足奔波3天(图)
当年的东街口一带没什么建筑,东街口百货商店相当抢眼。(资料图片)

  那年,毛料属于紧缺商品,准岳父下了死命令,没有一套毛料衣服就别结婚;他为此搭了一整天货车,从龙岩赶到福州,拿着介绍信,从售货员一直“磨”到百货商店领导,才得到批条

  本报记者侯希辰包华

  “再过几天,就是我们夫妻俩结婚30周年纪念日,这勾起我对当年坐一天汽车到福州东街口百货商店,等了三天只为买一块结婚用的毛料的回忆。”昨日,家住龙岩永定的刘勇给本报热线968111打来电话说,当年的东街口百货商店,就是现在的东百大楼,这可是当年来福州一定要去的地方之一啊。

  那时东街口没什么高楼,东百很抢眼

  “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是当年结婚必备三大件,可我一月工资只有12块半,要养一家人,哪里买得起啊。”今年49岁的刘勇回忆说,1978年底他准备结婚,可被聘礼难住了,“最后岳父拍板,最起码要一套毛料衣服,否则这婚就别结了”。

  “跑遍县城的几家供销社,都说一个店只有几十米毛料指标,早就卖完了。眼看婚期快到了,心急火燎的。”这时,在福州的朋友来信让刘勇过来试试,随后,刘勇就找单位开了介绍信,带着100元钱和布票,搭了整整一天的货车,第一次来到福州。

  “朋友一见面就说,东街口百货商店是福州最大的店,里面什么都有,买点毛料肯定没问题。”在朋友的带领下,刘勇来到东街口百货商店,“就在现在东百的位置,那时东街口一带没什么建筑,东街口百货商店很抢眼”。刘勇走进商店时,看什么都觉得新奇,“一层楼就有好几个供销社大,年轻人穿得整整齐齐,在一排排玻璃柜台间边看边说说笑笑”。

  掏出结婚介绍信,央求售货员给批条

  刘勇记得,卖布料的柜台在二楼,摆着好多没见过的漂亮布料,特别是有一种和窗纱一样的布,好多人排着长队在买。排了许久的队,没有收获的刘勇才打听到,毛料在福州也属紧缺商品,售货员让他第二天再来碰碰运气。

  “次日一大早,商店还没开门我就守在外面,第一个跑到布柜,售货员认得我,说‘刚来了一批藏青色毛料,把布票和条拿来吧。’”当时刘勇就愣了,只知道买布料要布票,还要什么“条”?再一问,原来买毛料这类紧缺商品需要销售部门的批条。“在福州人生地不熟,哪能搞到批条。我一急,就把介绍信拿给她看,把来省城的前因后果讲给她听,希望她能帮帮忙,真的差点哭了起来。”刘勇的话打动了售货员,她收下介绍信,说是向领导汇报争取帮刘勇拿到批条,让他第二天再来。

  “售货员再见到我时,微微一笑,招招手让我过去,从口袋摸出一张小纸条。我拿来一看,上面写着同意出售多少毛料。”之后,又一次来到布柜的刘勇,紧紧地握着售货员的手,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带着毛料和对售货员的感激心情,刘勇回到老家顺利举办了婚礼。

  戴着东百的胸章,上澡堂都不用排队

  对于刘勇那段难忘的经历,今年58岁的黄英说,在那个物资、商品供应紧张的岁月里,这种事并不少见。1974年,黄英成为东街口百货商店绸缎柜的一名售货员。

  黄英说,在那个年代,能成为一名售货员是件很让人羡慕的事,“街坊邻居、亲戚朋友都跑来交代,店里要是进了什么紧缺商品,一定要赶紧通知一声”。

  他说,那时福州本来商店就不多,东街口百货商店算是最好的一家,在省内也很有名气,一楼卖纽扣、鞋、肥皂等日用百货,二楼卖布、童装,三楼卖五金、自行车等,外地人到福州肯定要到东街口百货商店逛逛。

  当时,常有外地朋友坐火车到福州逛东街口百货商店。

  “结婚想买点布啊自行车啊,找到我帮忙,可那些东西确实很难买到。”黄英记得,他们上班都要佩戴一个“东街口百货商店”的圆形胸章,“去澡堂洗澡时,人家看到我戴着这胸章,就说百货商店的来了,不用排队”。

  黄英印象最深的是,店里经常一大早就会排起长队,“都是听说有紧缺商品赶来买的,要是没排前面的话,一会儿就没货了”。而紧缺商品除了自行车、手表外,最紧俏的是肥皂、香皂、的确良。比如有一种叫健康牌肥皂,长条的,洗衣服用的,相当抢手,因为一次只进几箱,一个人只能凭票买几条。邻居经常见面就问:“你们店什么时候有肥皂卖啊?”据了解,1982年,东街口百货商店改名为东街口百货大楼。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