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自掏腰包20万 制作挂历送灾区

  

自掏腰包20万制作挂历送灾区

  自制挂历免费送给灾区人民

  地震后第一时间赶到灾区的义乌摄影师骆青敏希望这些挂历能带给灾区人民鼓励和慰藉

  这是骆青敏今年第三次到成都。昨天上午,他带着亲手设计制作并自费出版的“抗震救灾”挂历,希望通过本报把挂历送给灾区的部队官兵、医护人员、教师、新闻工作者、基层工作人员和灾区群众。骆青敏在浙江义乌经营一家彩扩中心和婚纱影楼,地震发生后,他丢下生意,只身来到灾区,用快门记录下了那段日子。后来,他从这2000多张照片中精选了80多张,编排制作了5个版本的抗震救灾挂历,首批5000册已印刷完成。

  曾经:

  背着照相机徒步入震中

  5月12日2点28分,骆青敏正在义乌某建筑的17层,俯下身子捡东西的他明显感觉到了晃动。几个小时后,他在网上看到汶川地震的消息。十多年前,曾在九寨、黄龙采风的骆青敏在映秀停留过,如画的风景和淳朴的山民不时还在他的脑海中浮现。

  接下来有关地震的报道似乎都在用力拉扯骆青敏的每一根神经。5月13日晚,骆青敏背上2架相机,8块电池,6张内存卡和简单的换洗衣服赶到上海,搭乘了第二天最早到成都的航班。一下飞机,骆青敏拦下一辆出租车就往都江堰赶。随后,骆青敏背着好几十斤的摄影器材,跟着救援官兵和志愿者们,经过21个小时的艰难跋涉,终于到达映秀镇漩口中学。

  沿途,骆青敏再也找不到昔日的秀美山镇,每当看到救援部队的身影,他会不由得打起精神,用相机记录下救援的一幕幕动人场景。“这是救出废墟下被困68小时的幸存者……”“这对受伤的夫妻互相搀扶着,为救援部队让路……”“这是在漩口中学拍的,被大雨淋湿的课本散落在残垣断壁上……”每一张照片他都记得背后的故事。

  5月16日,原本打算再往震区进发的骆青敏停下了脚步,不仅因为道路不通,还因为他想为眼前的同胞实实在在地做点事。于是,他和四川登山队的五名救援队员一起护送映秀中、小学的300多师生,到达深山峡谷之中的岷江河畔的生命渡口。

  现在:

  自制挂历送灾区带去鼓励和慰藉

  当骆青敏只身前往灾区时,他的妻子则在宜宾老家待产。今年6月,骆青敏第二次到灾区,又拍摄了不少灾区军民重建家园的照片。然而这两次到四川,他都没去宜宾看看老婆和未出生的孩子,直到8月1日,妻子发来一条短信告知他,女儿出生,母女都平安。

  说到这里,这个已43岁的汉子眼睛有些泛红。“女儿差不多出生100天了,我还没见过。这次来送挂历,我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看看他们娘俩。”骆青敏用手背蹭了一下眼角,“孩子出生前,我对老婆说两次到灾区的感受,她也很受触动。”当时,他想孩子出生如果是男孩儿,就叫“汶川”;是女儿,就叫“映秀”,妻子立刻同意了。

  从6月开始,骆青敏就忙着出版挂历的事。“实在没空去照顾她们。”经过一番努力,他把精选出的上百张抗震救灾图片带到杭州,向浙江美术出版社提出申请,最终获得了出版部门的批准。接着,骆青敏自掏腰包20多万,将精选的80多张图片分《生命的赞歌》和《众志成城》两个专题制作成五个版本的抗震救灾挂历,首批5000册已经印制完成。这些挂历,骆青敏想送给灾区的部队官兵、医护人员、教师、新闻工作者、基层工作人员,表达他的敬意,同时,他还想在新年之际,把挂历送给灾区的群众。

  “我有一个心愿,就是在灾区的帐篷或是板房里,挂上一本这种挂历,让大家每天都能看到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那些场景,里面有很多部队官兵救援的画面,还有医护人员、志愿者们和灾区同胞在一起的画面,虽然此刻可能已经不在他们身边,但看到这些挂历,他们就会想起那些生死相依的日子……”骆青敏希望用这些挂历,给灾区同胞更多精神上的鼓励和慰藉。

  记者刘璐实习生 胡沛尹文婷摄影朱建国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