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华巴洛克建筑群一期改造完成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8日04:42  哈尔滨日报

  本报记者 金 鑫 王履臻

  青砖、牌楼、回廊、雕花……集中国古典建筑结构和西洋巴洛克雕饰于一体、被认为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中华巴洛克建筑群落的道外中华巴洛克保护性改造工程,日前已完成一期南起南勋街、北至靖宇街、东起南三道街、西至南二道街合围区域及84号院落的改造任务。改造后的中华巴洛克保护街区再现了当年老道外的商市风貌,为哈尔滨市又添一重要旅游景观。

  保护街区旧颜展新貌

  从规划、拆迁到保护性改造,用了整整两年时间才初战告捷的道外中华巴洛克一期改造工程可谓精益求精。昨天,在市建委中华巴洛克建设指挥部有关负责人的带领下,记者走进改造后的保护街区。

  在这里,随处可见的中式院落回廊,让人有身处传统四合院之感;抬头处西洋风格的雕饰,又让人有种身处欧洲的恍惚。置身改造后的中华巴洛克楼群中记者发现,无论是楼群外的小街,还是楼群内的小巷,都通过通道和骑楼有机相连。一种曲径通幽的意境由然而生。

  改造工程充分考虑了保护与更新结合的原则。在原有院落肌理没有任何改变的情况下,采用的“待业式框架”结构,为今后业态组合提供了方便。

  如今走进这个街区,老建筑中全部贯穿的是现代设施———水、电、热、气、电话、电视、网络、消防、无障碍及智能监控等配套设施,在这个古老建筑群里,品味着老建筑古朴的同时,还能享受到现代设施带来的惬意和便捷。

  据介绍,为达到保护街区在改造中将古朴风貌和现代功能最佳结合的效果,改造工作遵循了几大原则:即外街内巷的整体空间保护原则;创精品旅游服务的景区建设原则;以“院落”为单位,保护与更新结合原则;服务商业的“待业式框架”结构原则;保护更新的实事求是原则;配套设施一步到位的原则;材料和色彩运用坚持尊重历史的原则。正是这些原则的严格贯彻实施让整饰一新的道外中华巴洛克成为兼具文化底蕴和商业潜力的“新生”旅游区和商业区。

  修旧如旧让现代与传统融合

  走进改造后的老建筑群,仿佛置身百年前的哈尔滨。这种感觉是改造中运用“修旧如旧”手段产生的效果。

  在这个街区里,参观者可随时看到一些有一定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且保存尚好的建筑;而新建筑也完全与老建筑相融合,让人无法分清谁的年代更久远。

  专家介绍,为确保“修旧如旧”,让改造后的建筑群有历史感,改造采取了四种手段:修旧如旧、落架修缮、更新改造、拆除新建。

  由于四种手段以“修旧如旧”理念为核心,所以改造后,现代建筑元素与传统建筑符号都有机融合起来,使面貌一新的老街区成功地保留了原有的韵味,成为一处别具特色的城市旅游新资源。

  重现当年老道外市井文化

  中华巴洛克保护更新项目一期工程的竣工和陆续投入使用,使道外区老商市文化又开始复苏。

  据介绍,随着目前招商工作的进一步推进,曾经活跃在老道外的特色小吃、古玩字画、花鸟鱼虫等市井文化开始在这里选择重生之地。

  市建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改造过程中就确定了该街区的商业定位和文化定位———老道外商市文化,展现百姓市井生活。在这一宗旨下,此次改造在继承原有商业业态的基础上,融入现代生活元素,以建筑特色旅游为主线,带动和促进区域经济繁荣。待招商工作完成后,这里必将成为哈尔滨一处可游览、可休闲的好去处。

  ●名词解释

  中华巴洛克

  “中华巴洛克”是指西洋“巴洛克”建筑风格与中国建筑艺术在立面装饰技巧上的有机结合,体现了中西合璧建筑手法的综合运用。中华巴洛克建筑在外立面上,保留了巴洛克建筑的精美造型和装饰手法,应用蝙蝠、牡丹、如意、铜钱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图案装饰,传达福、禄、吉祥之意;在平面布局上,则保留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四合院格局,院内设有天桥、天井、回廊,具有“前店后宅”的民居商市功能。

  专家介绍说,哈尔滨道外中华巴洛克保护街区以其中西合璧的建筑组群和历经百年的原貌延续,成为目前我国保存最大、最完整的传统特色建筑群落,具有极高的观赏、文化、史料和研究价值。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