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杨振宁谈“第二春”没翁帆也要婚

  2004年,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殊荣的华裔科学家杨振宁以82岁高龄迎娶28岁的翁帆,这桩美事一时成为华人世界茶余饭后的话题。

  近日,杨振宁到新加坡接受南洋理工大学名誉科学博士荣衔,他接受专访,畅谈自己当时如何决定再寻第二春、思考“老少配”。他说:没遇到翁帆也会再婚。

  袒露心声

  曾想入住老人村找个寡妇

  记者(以下简称“记”):不少东方人认为人年届暮年,配偶离世,就应该孤孤单单终老。不这样做,会让人侧目。这是为什么四年前当你决定再婚,会引起世界华人舆论沸腾。想请问在再婚前,你是怎样思考的呢?

  杨振宁(以下简称“杨”):你的问题问得很好。年龄相差太大,代沟让两个人对事物的看法不一样、价值观不一样、习惯不一样,这样的婚姻容易发生问题,是毋庸置疑的。不过,这也不能一概而论。我和翁帆的婚姻基本上没出大问题,这可能与我们两人的个性有关。

  我常和翁帆说,杜致礼(杨振宁亡妻)不在后,我如果没有和她重逢,我会不会和其他人结婚呢?我想我是会的。

  我认识英国一位非常有名的物理学家派尔斯(Rudolf Ernst Peierls,1907~1995),他比我大十几岁。派尔斯和妻子有一段非常美满的婚姻,妻子故世后,他还活了十几年。这十几年,他很孤单,一个人在家做饭,自己照顾自己。每年他到世界各地去看孩子、朋友,多半时间自己住在英国。我想,我是不愿意过像派尔斯那样的生活。

  十多年前,我曾经和杜致礼去探望美国佛罗里达州一个老人村。那里有千多户人家,都是退休老人,我们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Stony Brook)有些教授退休了也去了那儿。我们在那儿发现一个现象,就是好些丧偶的朋友,都在那儿再婚了。我想,如果没有碰到翁帆,我也许会搬去那儿,住些时候,也许就跟当地一个寡妇结婚。总而言之,我不愿意过派尔斯丧偶后那样的孤独生活,那不符合我的个性。

  再婚忧虑

  我不在了,她可以再婚

  记:你现在的婚姻能维持多少年?

  杨:我查了一下统计,了解82岁的人平均可以再活6年。6年是个平均值,这表示有人一年就不在了,有人可以多活10年。我和翁帆已经结婚4年,情况还很好。我又查了一下统计,一个86岁的人,平均还可以活5年,我能活到90多岁的可能性相当大。

  我和翁帆是1995年在汕头大学初识,真正的认识是2004年她给我写了一张贺年片,寄到美国去,再转寄到香港。我后来给她打了电话,约她来看我一下,她就来了。那之后的几个月,我对她有了更多了解。我们之间年龄的巨大差异是我始终考虑的重要问题,除此,没有其他问题。

  忧虑年龄的差异,我并不是怕人言可畏,说我和年轻人结婚是不道德的事。我不在的时候,翁帆还很年轻,无法和她在一起太久,这是我决定再婚最大的忧虑。

  记:后来你是怎样解除这个忧虑?

  杨:我想了很久,后来想通了。我告诉翁帆,我不在的时候,她可以再婚,那样就有人照顾她了。翁帆说,我不可以这么说。我说,这话是年纪大的杨振宁说的,年轻的杨振宁是不会这么说。对我来说,婚姻生活里,负责任的心理是一个重要环节。

  婚姻新论

  聪明人的婚姻会比较成功

  记:你对前妻的期待显然跟对翁帆的期待不同,是吗?

  杨:当然。主要原因跟杜致礼和翁帆无关,问题在我这边。和杜致礼结婚时我年轻,和翁帆结婚,我已经年纪大了。年纪轻和年纪大处理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很不同的。我觉得处理这样的事情,我现在比从前聪明了。

  记:你的“聪明”指的是什么意思?

  杨:就是我刚才说的那句话,结婚成功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得要能够接受你后来发现的关系跟你当初想像的不完全一样。你得要能接受,而且得要能彻底地接受。这个观念是我累积了几十年的人生经验和教训得来的,所以,我变聪明了。我认为一个聪明的人,他后来的婚姻会比较成功。有人曾经研究过这个课题,发现第一段婚姻的不成功率是比第二段婚姻的不成功率来得高。

  记:你可以举些和翁帆生活在一起后,体验到与你预期不同的例子吗?

  杨:我想不到什么太具体的例子,都是些小事。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很幸运的人,除了翁帆,我不容易另外找一个像我现在一切都很顺利的配偶。能和翁帆在一起,实在是个巧合。(羊城晚报)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