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从“炉边谈话”到“信心喊话”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8日07:36  解放日报

  近几周,由美国金融市场引发的危机在全球迅速地蔓延了开来,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一时间,世界金融市场风雨飘摇。人们担心:这次的危机会否最终演变为如1929至1933年席卷整个西方世界的那场大危机?各国政府该做些什么来遏止住危机的进一步恶化并重塑人们的信心?

  危机面前,人们不禁又想起了罗斯福总统的“炉边谈话”,想到了罗斯福新政。在1933年3月罗斯福就职以前,美国经济早已是一个危机四伏的烂摊子:至1932年冬,全国至少有1300万人失业,人们依靠极少的私人施舍和政府的公共救济度日。经济萧条逐渐演变为信用危机,1933年2月14日晚,整个美国银行开始总崩溃,成批的银行倒闭,全国银行库存黄金不到60亿美元,却要应付410亿美元的存款,银行挤兑风潮遍及全国,就在罗斯福宣布就职的那一天,全国金融的心脏停止跳动,证券交易所关闭了。

  罗斯福上任后即宣布全国银行停业4天,并颁布了《存款保险法》。1933年3月12日,在罗斯福总统宣誓就职的第8天,他坐在自家的壁炉前,通过广播向美国人民发表了第一次“炉边谈话”。他的谈话亲切真挚,简洁实用,他耐心地向人民解释当时的经济危局以及银行暂停营业的做法的合理性,最后他向美国人民保证:“我可以向大家保证,把钱放在经过整顿、重新开业的银行里,要比放在褥子下面更安全。”第一次“炉边谈话”获得了巨大成功,第二天人们就在部分重新开业的银行门前排起了长队,将大包小包的黄金和货币重新存入银行。在罗斯福担任总统的12年里,这样的“炉边谈话”共进行了30次。同时,罗斯福总统并不是只谈不做,而是“边谈边做”。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就任总统,仅3月9日至6月16日间,就通过了70多个新法案,史称“百日新政”。新政的实施将美国经济从崩溃的边缘拉了回来。

  反观这次布什总统的几次“信心喊话”,似乎并不能对民众的信心提升有多大作用。在85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在美国国会艰难通过后,美国股市反而是应声暴跌;在布什总统签署了立即动用2500亿美元拯救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文件后,股市依然不给情面。问题出在哪里?

  首先,罗斯福总统当年是“新官上任”,人们对他全面整顿经济体系、重塑金融体系抱有极大的期待,而布什卸任在即,就算他有一整套整顿经济的计划,时间也不允许了!这就是民众认为他的“信心喊话”空洞无物,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能应付一时,不能解决金融体系根本痼疾的原因。

  其次,当前的经济情况与罗斯福当年已经大大不同,这突出地表现为: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爆炸性”发展,金融体系已成为了整个经济的“神经中枢”,不仅有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而且,金融系统的风险也被极度放大了。只要资金链条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整个经济体系就将面临瘫痪。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危机已不再像罗斯福当年所经历的那样:先是产品的危机,再是商业危机,再连累到产业,最后才是信用危机的全面爆发。当今的经济危机一开始就是信用危机,其来势之凶猛,非罗斯福时代可比拟。

  第三,“救市”固然必要,但钱从哪里来?美国政府早已经是负债累累,不可能拿得出钱来,这样,除了发行国债和印钞票外,并无他途。发行国债要有人买,印钞票会导致美元加速贬值,这不仅会损害有大量美元储备的国家的利益,甚至会使以美元为主导的世界货币体系彻底崩溃,从而对世界经济造成更大的灾难。

  最后,这次灾难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的爆发,祸起西方国家的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畸形、爆炸式发展。金融衍生品,原是为控制风险而设计的,却不料日益发展成为了高风险的投资工具。以信用衍生品为例,这种金融创新品种的诞生是为了银行能有效地控制信用风险。传统上,银行在控制信贷风险方面没有多少办法,其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一是对贷款申请人做信用评级,甄别出其中风险较小的。对信誉好的公司集中放贷,一方面控制了风险,但另一方面也使风险集聚。这就是困扰银行多年的所谓“信用悖论”;控制风险的第二个办法是限制贷款规模,这种方法可以减轻风险的程度,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由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危害。信用衍生品的横空出世,似乎突然使信用风险的控制问题得到了解决。银行不必再费心去甄别、监督借贷方了,只要将贷款合同卖给其他投资机构,银行取得固定的略低的收益,投资机构承担借贷方违约的风险并取得银行固定收益以外的那部分收益。因此,银行可以随意放贷,一些信誉不佳的公司也能贷到款了。在经济发展良好的情况下,各方仿佛都能各得其所。

  这样,从1991年起,短短的十余年间,信用衍生品市场爆炸性发展,至2005年,信用衍生品市场的价值已经相当于美、英两国股票净市值的总和。但是,一些头脑清醒的人士早就对此发出了警告,如巴菲特,他一直将信用衍生品称为金融市场的一颗“定时炸弹”,是“金融领域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认为信用衍生品只是将银行的风险转移了出去,但无人监管并急剧膨胀的放贷市场,将使整个金融市场的风险放大,特别是,资金链条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将导致毁灭性的后果———言犹在耳,让人心痛的是现实被他不幸而言中了。

  因此,布什所面对的危机比罗斯福当年所面对的更为复杂、惨烈,现在的问题不是接管几家银行、发展工业、扩大就业所能解决的,而是需要重塑整个金融体系,限制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切实监管金融机构、控制风险。

  据说在华盛顿有一个雕塑:一个衣着普通的平民,坐在房间一角,侧着脑袋,正全神贯注地聆听罗斯福的“炉边谈话”。这样的场景不由人不心生感慨:只有在危急时刻,某些平常不被人注意的本质性含义才凸显了出来。比如,政府的职责是服务于民众的福利,只有民众的信任和信心,才是国家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作者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