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住房篇:人均居住面积增6倍 住宅品质比肩京沪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8日10:11  华龙网-重庆晨报

  1980年,人均不足5m2;2007年,达到27.31m2

  “40年来,我完整地见证了重庆人居住条件的改善。”彭邦兴说。

  “截至2007年末,重庆的人均居住面积达到了27.31平方米,比改革开放初期(1980年)的人均不足5平方米翻了近6倍。”市国土房管局副局长董建国称,“改革开放30年来,重庆市民的居住环境真正实现了从‘居者有其屋’向‘居者优其屋’的飞跃。”

  做过建筑设计师,开发过楼盘的重庆邦兴物业公司董事长彭邦兴称:“在我4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可以说完整地见证了重庆市民居住条件从量变到质变的全过程。”

  南坪最早有小区房

  1962年大学毕业后,彭邦兴就一直从事建筑设计工作。1973年初到重庆市第四设计院工作时,参与了重庆居民住宅的设计建设工作。对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市民的居住条件,彭邦兴记忆犹新。

  “在当时,住宅只能严格按照33平方米、45平方米、55平方米三种面积来设计。”彭邦兴称,由于面积受限,户型设计时只能设计成小厅小卧。为了节约空间,卫生间尽可能地小。不少卫生间的面积不足1平方米,胖子在里面转身都困难。”

  彭邦兴称:“受制于当时的施工水平,很多设计都很难实施。比如,设计一个新颖的异型阳台,需要‘线浇’技术,但是当时不少施工队只做‘砖混’。所以当时的居民楼都一个样子,四四方方像个盒子。”

  “1985年前后,我市开始旧城的成片改造,南坪开始出现了我市最早的小区。”彭邦兴称,“当时的南坪的小区没有名字,是用数字来命名的。虽然当时的小区周边,学校、商场、医院等配套一应俱全,不过面积还是受到33-55平方米的限制,居住环境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楼盘设计走在前列

  彭邦兴称,1992年起,重庆开始了住房改革,房地产市场开始向民营企业开放。“民营企业的介入,特别是和记黄埔等外来优秀的开发商进军重庆房地产市场,给重庆的房产开发带来了全新的理念,‘洋河花园’、‘加州花园’等早期的花园小区,让重庆市民耳目一新。”

  彭邦兴称,从那以后我市花园小区越建越多,居民逐步搬出了单体楼、筒子楼,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由于工作的关系,我经常会去北京、上海、深圳等沿海大城市考察。通过考察发现,重庆虽然地处西部,但是楼盘的品质丝毫不亚于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彭邦兴说,“重庆开发商不仅善于学习,而且善于创新,在楼盘的设计上走在前列。”

  重庆率先按套内计价

  “市民居住条件的飞跃,得益于住房制度的改革,我市的多项房改制度都走在前列。”董建国称,“1986年起,我市部分企业就开始提高公有住房的租金,出售公用住房的试点改革,1991年正式实施房改。1994年起,我市又相继推行公积金、集资建房等一系列房改制度。”

  董建国说,除了在全国率先进行住房制度的改革外,为了保证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我市推出了多项全国领先的房地产市场的管理措施。比如,全国率先实行套内计价,杜绝了面积的纠纷;实行了土地房屋两证合一,方便了市民办理产权证。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