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震后救灾何事为先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8日12:01  新世纪周刊

  -推荐人/韩福东

  1999年9月21日,地震发生时,大家还都在熟睡中,凌晨1时47分,里氏7.3级的地震在顷刻间断送了2 000余人的性命。近10年过去了,“九二一”地震仍是台湾挥之不去的梦魇,时不时来侵扰一下,让生者悲伤。而悲伤记 忆之外,台湾历经数载的灾后重建,毫无疑问已是历史珍贵资源,可为汶川大地震提供相当程度的经验支持。

  《九二一震灾灾后重建实录》是“九二一”震灾之后,代表台湾官方立场的较详尽的经验总结。现任“行政院长”刘 兆玄当时是“行政院副院长”,他担任灾后成立的重建会首任副主任委员兼执行长。他在该书的序言中回忆道:当他受命在震 灾当日南下出发前,“总统”李登辉问他:救灾千头万绪,何事为先?他回答,“建立迅速准确的情资管道为第一优先。”这 一句话可以看做是“九二一”地震灾后重建的画龙点睛之语。无论是救援、安置还是漫长的重建期,都有赖于“迅速准确的情 资管道”的建立。

  我在采访台湾地区“新闻局”一位处长时,他竖起大拇指,对震后的信息传播和温家宝总理的表现表达了敬意——这 是台湾很普遍的观感,虽然他们也在某些具体的环节有所批评。他们也都很愿意将台湾震后重建的经验与中国大陆分享。而从 台湾乃至世界的经验看,在四川地区震后仍存的恶劣环境下,建立迅速准确的情资管道无疑仍是重中之重,而这有赖于媒体信 息的公开流布。仍以台湾为例,虽然台湾官方的表现似乎不错,但媒体仍以批评性报道为主流,这是值得玩味的一个现象。灾 后救援、安置和重建过程中的腐败,是必然要发生的,例如,即便在媒体强大的监督力量下,台湾灾后重建的公共工程品质仍 堪忧,计有19.5%的不合格率。

  本书的总主持黄秀政认为,重建成果不容抹杀,与默默投入震灾重建工作的英雄相比,过多非理性的批评并不是最好 的作为,如果批评者能够以客观的角度提出诤言,甚至亲自第一线投入心力、物力,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言与监督,才对整体的 重建工作有更大助益。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相关专题 新世纪周刊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