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三十年议案三段记忆变迁 刻录民主进步民生热点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8日13:05  新闻晚报

  

三十年议案三段记忆变迁刻录民主进步民生热点

  1984年 1月11日,淮东 居 委94岁老人到投票站投票

  

三十年议案三段记忆变迁刻录民主进步民生热点

  

三十年议案三段记忆变迁刻录民主进步民生热点

  胡远杰

  

三十年议案三段记忆变迁刻录民主进步民生热点

  老档案记录三十年社会进程 本版图片均由黄浦区档案局供图

  

三十年议案三段记忆变迁刻录民主进步民生热点

  1954年区一届人大代表们分组讨论市代表候选人名单

  

三十年议案三段记忆变迁刻录民主进步民生热点

  

三十年议案三段记忆变迁刻录民主进步民生热点

  □晚报记者 张建群 报道

  30年来,一份份代表议案在完成了参政议政的使命之后,如今无声地存放在档案馆中。翻开看一看,30年的民主发展、民生变迁,清晰地跃然纸上。

  黄浦区地处中心城区,可谓是上海最典型的一个缩影。黄浦区档案馆的库房中保存着25万余卷的档案,日前,记者走进档案馆,从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以及代表们所提议案和书面意见的悄然“变脸”中,触摸到30年社会进程的沧桑巨变。

  “老档案”记载历史的足迹

  1954年,上海市各区召开了第一届人代会,到“文革”开始的1966年,共召开过五届人代会。此后,因“文革”爆发,人大建设遭遇重大破坏,地方人大停止行使职能。

  打开黄浦区历届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和书面意见的历史案卷,我们看到,从建国初期到“文革”前,原黄浦区等各区 (当时曾为黄浦、老闸、邑庙、蓬莱、南市等五区,后分别撤并、重组)共经历了五届人大,代表提交议案和书面意见共1698件。经归类,其中反映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的仅占10%,其余则大多是围绕政治运动和评价国际国内时事。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明确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黄浦区的人大代表们所提议案和书面意见也开始悄悄“变脸”……

  谈起对当时的记忆,黄浦区档案局副局长胡远杰说,1980年是难忘的一年。经过十年动乱之后,这一年,他25岁,第一次参加了选举。 “人们都欢天喜地,真是非常热闹。我的心情和大家一样也很激动。 ”当年的黄浦、南市两区分别召开七届人大一次会议,标志着改革开放后两区民主政治建设重新步入轨道。

  当时,胡远杰已经从事档案管理工作三年时间,职业养成的习惯和敏感,让他勤于思考,善于发现。刚刚走过的30年,通过对一份份人大代表议案的一次次搜寻,在他心目中深深地刻下了三个巨大的 “脚印”,每一步都坚实有力,前行求索。

  【“老档案”谈变化】

  专注民生,接通地气

  □记者 张建群

  晚报讯 “我国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伊始,人大代表便被赋予了联名提出议案的职权,同时也被赋予了个人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的职权,这两项职权也是人大代表执行代表职务、参与管理地方国家事务、代表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之一。”作为一位学者型的资深 “老档案”,胡远杰认为,虽然我们走的路途并不平坦,但是一路向前的轨迹没有改变。

  从对档案材料中的人大代表的议案和书面意见的整理中,胡远杰感受到一个突出的转变是:“代表们参政议政的中心一步步走向了以经济建设和民主政治为重点。 ”

  改革开放之后的前三届人代会,代表们开始为选民们,即本系统、本单位的利益出发提出议案和建议。随着改革进程的推进,此后几届的议案和书面意见中,胡远杰感到尤为欣喜的一大转变是:“代表们的思想和眼光放得更远更宽了,不仅仅是局限于本选区的局部利益。他们以更加开放的胸襟和姿态,积极探索着代表和选民之间更加广泛,更加有保障的沟通途径。亮点的一大特征就是,始终围绕和民生息息相关的内容。”代表们能够从全民的利益和国家的需要出发,大多数涉及市政建设和选民迫切要求改善的生活环境、生活质量等方面。

  近几年来,人大代表们议案的针对性和建设性更强了,提出的教育、就医、住房、就业、社会保障等问题,紧紧地扣住了老百姓的冷暖。 “可以说,代表们对当前群众利益的变化和需求掌握得非常准确及时,民生民情的细微之处,都进入了代表们的视野。 ”

  胡远杰认为,围绕对民生的关切,让代表们坐实了身板,找准了感觉,接通了地气。“以往官员占多数的现象,正在逐步被削减和改善,越来越多的有眼光、有文化、有见解的‘草根代表’前来参政议政,直接带来最基层的声音。曾经有一段时间,有的代表自豪感极强,但是对政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敢提出不同意见。现在,荣誉感对于他们来说,似乎已经逐渐成为了次要,代表们身上洋溢出越来越多的责任感,开始真正地担当起人大代表为人民的重任。 ”

  【档案记忆·1980年—1992年】

  “衣食住行”进入代表视线

  从1980年至1992年,两区共经历了三届人大,收到代表议案和书面意见13970件,在这些议案和书面意见中,有一部分是围绕 “文革”遗留下来的历史案件及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意识形态问题,但已经有50%左右的议案和书面意见开始将目光投向了选民们的衣食住行。在当时,这确实是一个重要变化。“仅仅这个比例的大幅度提高,就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胡远杰说,其所涉及的内容也是过去难以想象的。

  而黄浦区1980年的第七届人代会,选民的情绪空前高涨,原黄浦、南市两区收到议案1508件,书面意见2235件。“这个数字比前五届总和翻了一倍还要多。可见,面对百废待兴,代表们有多少能量需要喷发。 ”

  在解决了温饱之后,人们对生活质量有了相应的要求,如何不断改善生活成为人们最迫切的呼声。1990年,22名区人大代表以书面意见的方式反映,浦东地区(当时属于黄浦区)水质差,气味难闻,令人难以入口,已经严重地影响了该地区30万居民和上千个单位饮用水安全。

  区十届人大常委会一方面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向市里提出解决的意见,一方面约请市人大常委会领导视察,引起了市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由于财政资金短缺,又无法动迁房源,相当长的一段水管无法埋没,使得黄浦江上游引水工程难以全线贯通。这是当时摆在面前的一道无比严峻的难题。经过各方面的协调配合,一次次地研究制定方案,最终完成了从黄浦江上游取水工程,并于1991年4月通水,改善了浦东地区自来水的水质,人们不用再为“清水一杯水不清”而忧虑。人们敲锣打鼓来到工地,表达饮水思源的一片真情。

  这是一件在当时引起巨大反响的典型案例,媒体对此也给予了详尽热情的报道。在黄浦区档案馆中,记者还看到一份1991年4月14日的《解放日报》。一篇题为“引来上游水,造福浦东人”的报道中写道:许多浦东的“老土地”动情地说:“人大代表讲出了人民的心里话,人民政府真正在为老百姓办好事。 ”

  在改革开放初期,国民经济发展尚处在起步阶段,物质和生活资料的生产还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人大代表关注的多是 “黑 (煤)、白(米)、绿(菜)”等与百姓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代表议案和书面意见反映较多的也是群众的衣、食、住、行。然而,这些问题尽管比较琐碎,但却真实地展示了当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是代表当家作主意识的觉醒和萌发。

  【档案记忆·1993年—2000年】

  城建管理意见显著增多

  邓小平南方视察之后,改革开放出现了根本性的转机。 1993年至2000年上半年,原黄浦、南市两区十一、十二届人大共收到代表议案和书面意见1752件。一个新的特点是,关于城市建设与管理的书面意见显著增多,占比达到52%。

  “上海人生活真正的巨变应该是从这时开始的。有规划的城市改造大手笔一处处出现,表明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城市大规模的开发启动了。 ”胡远杰从存档的人大代表的议案和书面意见中看到,其重点是以土地批租为契机,建设现代商贸楼宇,带动一批市政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的建设。 “城市改造直接关联着老百姓的根本利益,大家的生活水平随之也上了一个新台阶。 ”

  主席团通过并列为正式议案的分别是 《抓好旧居民区的改造是为民办事的当务之急》、《加强黄浦区旧里改造的步骤,提高黄浦区居民的水平》、《关于把豫园地区功能开放和环境管理作为突出重点来实施的几点设想》等。这些议案在大会之后被列入了两区政府的实事项目。例如南市区15位代表联名提出的结合豫园改造,建造上海老街,力争三年环境有所变化这一议案得到了实施。 “上海老街”方浜中路旅游休闲街的改建成为豫园地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从这一期间代表们提出的议案和书面意见来看,代表们所关注的焦点是城区建设和发展,涉及到人民广场、外滩、南京东路(一期、二期步行街)、豫园、南外滩地区综合改造,以及苏州河沿岸、天津路、复兴东路、陆家浜路、中山南路、河南南路、西藏南路等主要干道的建设。由此,城区面貌开始发生明显的变化。

  胡远杰说,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伴随着城市大规模的改造,自己一家人的居住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动迁,他们搬进了新居,兄弟姐妹结婚之后每人都有了自己的房子。而在他们的成长岁月中,全家6口人挤在一处只有19.6平方米的小屋子中。而在曾经一段很长的岁月中,这是无数上海人普遍的生存状态。“以前看到有人搬新家,真是羡慕得不得了。后来,很多人和我一样,梦想都变成了现实。 ”

  【档案记忆·2000年以来】

  “民生问题”成为关注焦点

  2000年原黄浦、南市两区“撤二建一”之后,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新的黄浦区成立后,经历了三届人大,先后确定了8件议案,代表共提出书面意见587件。尽管数量不是很大,但是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更多议案和书面意见关注的是教育、就医、住房、就业、交通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

  黄浦区档案馆的档案资料显示,在2000年区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有23件书面意见是针对当时交通不畅,提出改善道路交通问题的建议,区政府在与市有关部门多次协商后,解决了在人民广场周边地区设立终点站的问题,方便了老百姓的出行。在2003年区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一些代表提出了“关于尽快解决多层居民液化气改为管道煤气”的问题,当年试点地区213户液化气用户全部改为管道煤气,此后几年,区政府每年将此问题列入实事项目,目前已有3277户居民得到了解决。

  面对棘手的难题,人大代表们给予了锲而不舍的“追踪”,直到水落石出。过去曾被称为“橡皮图章”,在行使民主监督等权利的过程中,越来越硬朗了。

  在2004年区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有4件关于解决中小学生营养午餐的书面意见和议案,这一问题涉及全黄浦区2.2万多名中小学生,得到了区人大常委会和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在代表的呼吁下,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共同努力克服技术难点,让学生吃得有营养,吃得开心和放心。对于污泥运载车乱停乱放,臭气熏天严重影响环境和交通安全,市民反应意见很大。区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代表提出了这一议案。区政府据此按计划、有步骤地给予了逐一落实。为了防止“反弹”和“回潮”,区人大常委会组织了“回头看”活动,督促有关部门长效管理。

  在2008年初区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面对即将来临的新一轮入幼高峰,幼儿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又成为了代表们关注的重点,13位代表提出的议案得到了人大和政府的重视,目前政府有关部门正在通过优化规划,统筹调整教育资源,逐步完成低标准幼儿园的改造工作,并将新建一批新标准幼儿园。

  通过对这段时期大量存档代表议案和书面意见的仔细查看,胡远杰深深地感到了一股强烈的新气息:“为了更好地反映民情民意,代表们更加注重走访和调查,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于细微之处关注民生,于深远之处考虑政策的实效,参政议政的能力和水平进入了一个新高度。 ”

  而代表们所提议案和书面意见的悄悄“变脸”,展示出人大代表们正以日趋开放的心态和愈益积极的方式,探索代表与选民之间更加广泛、深入的沟通途径。提出的议案和书面意见不仅有理有据,指出问题症结所在,而且还为解决问题开出不少标本兼治的“药方”。

  当今民生问题成为代表议案和书面意见的关注焦点,这种变化不仅让代表参与管理地方国家事务的工作重心和履职方式发生很大变化,也让人大代表与老百姓的距离越来越近。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