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哈尔滨大米何以甲天下?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9日04:19  哈尔滨日报

  编者按

  30年前,安徽小岗村的20位村民摁下的鲜红手印,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使农村与城市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年,哈尔滨市以粮食产量突破200亿斤对这一改革的成功加以佐证。回顾改革历程,我们必须对历史有所交待,哈尔滨的粮食生产,是怎样地融入了中国农村的改革大潮?本报从即日起陆续刊载“农村改革30年金秋走笔”,展示农村改革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变化,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 王作龙

  在木兰县三胜农民合作社一望无际的稻田里,飘着稻谷的香气。在合作社里种了80多亩稻子的种粮大户邵财,指着一码码金黄的“龙稻3号”水稻告诉记者,他今年将为上海市民提供6万多斤大米。按合同规定,他的大米要比市场价格每斤多卖3分钱。今年水稻开秤的价格每斤就达到了8角8分钱,已经超过了去年最高价8角5分钱,再加上上浮的每斤3分钱,他家的收入可以达到7万多元。而像邵财这样的农户,在木兰就有6000多户,为上海生产数百吨大米。当春天布谷鸟发出第一声呼唤时,种田的人种子还没下地,秋天的大米就已经被上海人买走了,且价格随行就市还高出3分钱。都说风起云涌的市场不相信眼泪,而这种有订单的市场却波澜不惊。

  从显贵一时的席上之珍,到寻常百姓的口中之粟;从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到重新组合成的农业合作社,30年来,哈尔滨人为了吃上自己亲手种植的大米,付出了怎样的艰辛?哈尔滨的大米是如何走向全国的?

  当人们拿着各种颜色的购粮证排大队期盼领到几斤大米的时候,有谁能想到经过一场土地革命,喷香的大米就走入了寻常百姓之家

  哈尔滨的水稻种植史起于何时?

  170多年前,三个朝鲜族人在黑龙江五常的茫茫荒野上开垦水田种稻,这或许是哈尔滨最早的大米。到了上世纪50年代,五常的水稻面积已经达到近10万亩,并逐渐成为中国水稻生产第一县。

  五常的作为,在于星星之火使哈尔滨的水稻发展形成了燎原之势。

  在全国产粮大县双城,曾经无人会种水稻,因而留下了“大米干看心想鱼”的俚语。双城最早种水稻的是万隆乡的几个农民,他们把旱田改了水田,漫撒了一麻袋的水稻种,结果只打了一簸箕稻子。几个人用鞋底子搓了几碗大米煮着吃了。上世纪70年代初,为让老百姓吃上大米,双城出动了千军万马,硬是在五常和双城之间凿了一条人工河,将水源丰盈的五常拉林河引入双城境内,人们称为“引拉工程”。这条人工河,引发了双城人吃上大米的欲望。也是在万隆乡,退休教师张学民在PH值达8以上、连草都不愿长的“碱巴拉”里,用文化加技术,成功种植出20亩水稻,在双城大地上添加了一片希望的新绿。1981年,日本一位老人为了弥补当年侵略中国的罪过,远涉重洋身背稻种来到了方正县,他就是被日本农林部门誉为“水稻王”的水稻种植专家藤原长作。他把日本的“旱育稀植”技术毫无保留地移植到了中国的土地上。藤原的水稻种植方法令中国农民惊奇不已:原来种水稻不是越密越高产!所谓“旱育稀植”栽培是用旱地育秧的方法培育出根系发达、矮壮多蘖的秧苗,扩行减苗稀植,辅以科学施肥和节水灌溉等配套的水稻栽培技术。这项技术在中国北方得到广泛推广,取得了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据统计,旱育稀植水稻比常规种植平均每亩要增产10%以上。藤原长作在此后的10年间,先后8次来到方正县,手把手地向当地农民传授这项水稻种植技术,使方正全县的水稻亩产由原来的164公斤提高到了500多公斤。2000年,老人把一半骨灰埋到了方正。就是这位宽厚的长者,在哈尔滨大地上掀起了一场绿色革命,使哈尔滨地区的水稻面积迅猛增长,且在全国迅速推广。1998年,中国的旱育稀植面积达到了2.03亿亩,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42%。这一革命性的技术有效解决了水稻低产的难题,使普普通通的农家也能吃到上等的大米了。

  如今,哈尔滨的水稻面积已经达到了665万亩,总产已经达到了70亿斤。全国平均每人可以吃到5斤哈尔滨大米。全国水稻大县五常,水稻面积达到170万亩,是建国初的17倍。而旱育稀植技术的发祥地方正县,80万亩耕地已经有60万亩种上了水稻。

  改革30年来,哈尔滨的水稻面积翻了两番多。

  当年曾经为清廷贡米的哈尔滨大米,现在已进入寻常百姓家,世界水稻杂交之父袁隆平尤其喜欢吃哈尔滨的五常大米

  2006年4月,水稻杂交之父袁隆平一路风尘来到哈尔滨五常市考察。这位曾经为世界上数亿人解决了饥馁之苦的老人,想要探寻的一个奥秘就是:哈尔滨的五常大米为什么那么好吃?

  在五常民间流传着一个故事,对饮食挑剔到极致的慈禧太后曾多次提起五常大米“非此米不能进食”。是否属实现在已经无法考证,但史志可考的是清朝道光十五年(1835年),吉林将军富俊组织少数朝鲜族居民在沙河镇的亮甸子、王家街一带引水种稻,所产稻谷用石头碾子碾成大米,其后成为清朝后期历代皇帝的贡米。

  袁隆平的夫人告诉五常的农民水稻育种专家田永太,他们家里长年吃五常大米。遇到田永太,袁隆平此行寻访的难题迎刃而解。1993年,田永太在田里发现一个12棵穗的稻子,种了12垄,秋风一吹稻子就有扑鼻的香味。在百万分之一变异的几率中,田永太培育出了香米“稻花香二号”,现在面积已经达到100多万亩,成为五常的主打品种。

  原来,“扑鼻的香气”是一位农民创造的。这一发现,十余年来,已经为各地种植这个品种的农民增收数亿元。

  水稻生长的基本条件是“水”和“土”。五常市有天然的“水田”条件,有拉林河、阿什河两大水系,一级支流15条,二级支流14条,三级支流274条,河流总长度约2240公里,河网密度为0.3公里/平方公里。世界三大黑土带中,我国东北有12万平方公里,其中黑龙江独占8万平方公里,五常又是黑龙江黑土面积最大的县(市)。龙江黑土层厚度平均为20至30厘米,五常黑土层的平均厚度竟达2米,土中含有机物高达10%以上,堪称“膏腴”之地。灵山生秀水,拉林河与磨盘山泉奔涌腾跃,灌溉着下游沙河子、向阳、山河、杜家、兴盛、安家、民乐等乡镇的数十万亩稻田,与寒地黑土气候阳光琴瑟和歌,赋予五常大米非凡的灵性,终于滋养出五常大米的一世香名!加上大中棚育秧,再加上黑龙江第一积温带的地理位置,五常大米冠绝天下自然当之无愧。

  哈尔滨大米甲天下,可谓独得天时、地利、人和。

  哈尔滨的大米天下驰名,但是众多的品牌却有大乱天下之势,专家们呼吁整合品牌让这冰城的宠儿香飘四海

  2007年7月7日,两艘日本货轮静静地停靠在天津和上海的港湾。24吨产自日本的名牌大米———新潟县的“越光”和宫城县的“一见钟情”,正通过70年前日本军人走过的同一条海路登陆中国。24吨普普通通的大米,充其量只有10万美元市值,竟劳动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前农林水产大臣赤城德彦亲自在东京和北京送迎。其中玄机,耐人寻味。

  在北京和上海的超级市场,日本大米高调亮相,售价每公斤99元!其实,这是一场超级的“大米品牌秀”而已。而早在10年前,五常市汇鑫稻米公司的“膳常龙”牌大米,便以天价卖到了日本。此时,木兰县的领导们正在给上海市民用电饭煲焖香喷喷的“哈哈木兰”大米饭呢。

  哈尔滨的大米到底有多少个品牌?这或许永远是一个未知数,因为每时每刻都会有某种大米品牌诞生。但是,最亮的牌子还要属“五常大米”。五常大米,拥有“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中国名牌”、“原产地域保护产品”等众多食品行业的顶级荣誉认证,可谓一块价值连城的金字招牌。但令人担忧的是,长期以来,竟没有一个有力的法人主体对“五常大米”的品牌实行有效的保护,更不用说对假冒产品进行有力的追究和打击!在市场上,许多东北米甚至苏北米的包装袋上都赫然挂着“五常大米”的标识。专家们认为,五常大米的品牌需要整合,散兵游勇式的经营,只能使这块金字招牌黯然失色。经过了两年的整合,葵花阳光米业已将数十家企业归于麾下,提高了五常大米的竞争力。

  当人们逐渐认识到品牌的价值时,在群雄逐鹿的哈尔滨原野,众多优秀品牌脱颖而出。1996年,阿城市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命名为“中国大米之乡”;2005年,继五常大米之后,方正大米又获得国家地理标志称号;2006年,延寿县“亮珠”牌大米经上海市有关部门检测,21项指标合格,被上海市政府批准为“上海市民放心粮油产品”;而木兰县的“哈哈木兰”大米,早已成为大上海的首选食品。到目前,哈尔滨的优质名牌大米已经达到18个,去年共销往全国80万吨。

  哈尔滨大米,已经走向天下百姓餐桌。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