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大深圳战略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9日08:16  南方日报

  北大深圳研究生院≠北大在深圳校区

北大深圳战略
许智宏

  10月22日,北京大学在其深圳研究生院创办了代表世界一流国际化法律教育的国际法学院,与此同时,深圳研究生院内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也正式揭牌。两个全新学院的创立与揭牌为以“建设世界一流国际化校区”为目标的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注入了继续创新的血液,北大与深圳,两个创新开拓者的结合,将带来怎样的变革?

  ?国际法学院

  三个“第一”惊艳教育界

  国内第一所美式法学院

  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是中国第605所法学院,也是国内第一所美式风格的法学院。

  近年来,就业压力同样困扰着中国最好的法学院。北大法学院作为中国最负盛名以及法学专业排名第一的法学院,已从今年起开始减少学院法律硕士的招生规模,今年以前招生超过300人,今年招生260名学生,而明年将只招200人。

  与此同时,北京大学副校长海闻却常常忧思于中国最好的法学院的毕业生不能被跨国公司聘用,这时,他开始酝酿在中国建立一所美式的法学院。

  2006年,雷蒙教授卸任美国康奈尔大学第11任校长,于是海闻有了他心目中最适合的中国美式法学院的院长。终于,在纽约,海闻得以和雷蒙教授商讨将这一设想转化成真。

  第一位中国大学外国院长

  雷蒙教授(JeffreyS.Lehman)是美国著名学者、律师、法学教育家,是国际法律教育的领军人物。成为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的创院院长,他当之无愧。人民日报也称其为“第一位在中国大学担任院长的外国人”。

  他曾担任过9年的密歇根大学法学院院长,曾执掌美国法学院院长联合会,他也是美国“常青藤”名校之一康奈尔大学的第11任校长。其在美国法律界的地位从来参加北大国际法学院创院典礼的嘉宾也可见一斑: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AnthonyKennedy、美国康奈尔大学法学院院长StewartSchwab都出席了在这所中国法学院的创院典礼。

  在中国法学学者的眼中,雷蒙还是“中美法律教育交流的积极推动者”。早在2005年,就由雷蒙和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共同发起成立了“中美法律与政策研究中心”,致力于架设中美重点大学和法律专业机构之间的桥梁。从1998年到2008年,雷蒙教授来中国的次数就超过了100次。

  第一所J.D.模式大陆法学院

  新创建的国际法学院成为中国大陆第一所按照J.D.模式(JurisDoctor,中文叫法律硕士)培养学生的法学院。

  J.D.是一种以培养法律职业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模式,该模式最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学术的能力。在美国,J.D.是进入法律行业、从事法律职业必需的基本条件。曾经,不少中国的法律精英远渡重洋就是为了读一个J.D.学位。

  作为国际标准化的法律项目,过去5年里,日本、韩国、澳大利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都引进了这种国际化的法律教育模式。

  作为中国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J.D.模式的法学院,北大国际法学院大概不会不梦想着自己成为亚洲甚至世界同类法学院中的佼佼者。

  全英文教材、全英文授课、苏格拉底教学法,完全的美国式教育模式,课程设置也基本参照美国法学院的设置。

  学院聘请了世界一流的法律名师,他们中有的是世界名牌大学的法学院院长、教授,有的是各国政府的法律顾问。

  雷蒙觉得:“现在在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校园内发生的一切,是当今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件最激动人心的事。这里所发生的一切标志着中国正在全球范围内引领法律教育的现代化。这一过程已经在过去的5年时间中在亚洲逐步展开。现在,它来到了中国。”

  ?汇丰商学院

  一流大学联姻顶级银行

  也许很多人不知道,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院长海闻教授和林毅夫教授都是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创始人之一。海闻教授在中国经济研究中心10年,做了10年的中心常务副主任。

  今年2月,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被任命为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发展经济学高级副行长。10月,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升级为“国家发展研究院”,同月,海闻教授的“汇丰商学院”也在深圳正式揭牌。

  这个历届政府的智囊机构的两位创始人,都在不同的道路上为中国经济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前身为深圳商学院

  北大汇丰商学院的前身为深圳商学院,创立于2004年。北大深圳商学院的建立旨在利用深圳独特的创新环境和毗邻香港国际大都会的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北京大学的科研优势,致力于为政府决策部门、研究机构、企业以及各类金融机构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较强实际工作能力的高级经济研究与管理人才。

  今年8月30日,汇丰银行慈善基金向北京大学捐赠1.5亿元人民币支持北大深圳商学院建设世界一流商学院,为了感谢汇丰的支持,北大深圳商学院永久更名为“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

  学生毕业可获两个学位

  2005年起,商学院开设了“经济学—金融学”双硕士班,这个班的学生同时学习北京大学的经济学课程和香港大学的金融学课程。所有的经济学课程都由北大的教授讲授,所有金融学的课程都由香港大学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院的教授承担。毕业时学生将获得北京大学的经济学硕士和香港大学的金融学硕士学位。

  “我们是全英文教材,全英文授课,教材与世界一流商学院同步。90%以上的教师都具有海外教育背景。”商学院的学生比其他学院更早地充实了自己的国际化背景。

  相比于国内大学教育遭人诟病的“严进宽出”,汇丰商学院的学生却犹如被绑在奔驰的火车上。“我们的课程都不是学期制,一门课几周内就要学完,平均两周就有一场考试”,一名今年首批毕业的双硕士班学生说。

  汇丰商学院的学生由北大汇丰商学院和香港大学的老师共同教授,授予学生的也是“双城”的技艺和风格。“北大的教授们博闻强识,知识渊博,授课如天马行空恣意流淌;港大的教授们思维敏锐,勤学务实,如金融分析工具般严谨。两种风格让我们从中受益匪浅。”

  虽然学业压力大,但这种国际化的教育却让这些学生“学有所得”。一位今年刚刚毕业现在深圳一家基金公司工作的学生说:“我们今年学校统计的首届双硕士班毕业生平均年薪为18.5万元,有些拿到了30万元以上的年薪。53名毕业生中九成以上进入国内外知名金融机构,还有几个出国留学。”

  ?未来

  深圳研究生院会更加国际化

  两院的创立和揭牌似乎愈加验证了北大深圳研究生院“建设世界一流国际化校区”的梦想。

  北大深圳研究生院一位教师告诉记者,北大深圳研究生院未来的发展方向不仅仅是“北京大学在深圳的校区”,未来的深圳研究生院将比北京大学更加国际化。

  海闻教授在和学生的闲聊中会提到加州大学的伯克利分校,“伯克利作为加州大学的分校,却比加州大学更加出名。”在一位学生的眼中深圳研究生院应该有“自己的特色”,“既然已经不在北京,就应该和北京有些区别。”

  在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的心中,国际法学院的成立昭示了一个方向,这个方向就是国际思维与本土意识的结合。

  “我希望,国际法学院一方面要按照国际化的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对不同文明的理解和参与国际交流的能力,另一方面,我们要立足本国的国情,引导学生深入社会、深入基层,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加强对本民族社会现实和思想文化的理解能力。这样的人才,才能够适应未来激烈的国际竞争,为我们国家的和平崛起,进而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贡献。”许智宏说。

  ■访谈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

  打造一流的国际化校区

  北大深圳国际法学院创院,北大汇丰商学院揭牌,10月22日,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可谓双喜临门。“北大要把深圳研究生院办成世界一流的国际化校区。”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培养既有国际视野又有本土意识的精英人才”

  记者(以下简称“记”):按国际标准创办国际法学院,这在中国是头一次。请问,为什么北京大学要吃这只“螃蟹”呢?

  许智宏(以下简称“许”):鲁迅先生曾说,“北大是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一个多世纪以来,北大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在很多领域开风气之先,引领着中国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和思想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中国的现代法学教育就诞生于北大,而北大则成为近现代中国最重要的法学教育和科研的阵地,为中国的法制建设作出了不可替代的杰出贡献。如今,深圳研究生院国际法学院的创立,可以说是北大对中国法律教育的又一个开创性贡献。国际法学院首次采用全英文授课,按照最新、最高标准和美国法学教育中的J.D.培养模式,来培养具有独立从事涉外经济法律实务工作能力的应用型高级法律人才。

  记:深圳国际法学院要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这是否能代表北京大学目前的办学思路?

  许:教育是赢得未来的事业。我们培养人才,不仅要看当前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更要看10多年甚至20年后社会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才。可以预见,未来全球化的进程将不断加快。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中国必将更加开放,我们参与国际竞争的深度和广度将不断拓展,未来的年轻人融入国际社会,参与国际交往的能力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国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而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融入国际社会的程度不断加深,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也会不断提高,不同文明之间相互理解、共同繁荣将是不可逆转的国际趋势。我们的年轻人如果能够珍视和弘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就是对整个人类文明的贡献。

  因此,我们提出,要为未来培养既有国际视野又有本土意识的精英人才。这个理念是北大长期办学实践的总结。国际法学院的创立,是北大教育理念的又一次成功实践。这不仅仅意味着是一所学院在向世界昭示她的诞生,她更昭示了一个方向,这个方向就是国际思维与本土意识的结合。我希望,国际法学院一方面要按照国际化的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对不同文明的理解和参与国际交流的能力,另一方面,要立足本国的国情,引导学生深入社会、深入基层,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加强对本民族社会现实和思想文化的理解能力。这样的人才,才能够适应未来激烈的国际竞争。

  “选择深圳是因为改革束缚会小一些”

  记:采用创新教学模式的国际法学院为何选择在深圳创院?

  许:国际法学院与深圳一样具有国际化、创新、开放的精神特质,同时,对于法学研究领域针对新问题确定新的研究课题,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另外,我们知道由于受到各种条条框框的限制,大学教学体制的改革在北京等城市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束缚,我们也希望在承载改革开放30年成功经验的深圳,这样的束缚能够小一些,这样我们改革的力度也可以大一些。

  记:国际法学院创院,我们看到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先生也亲自前来祝贺,这是否意味着北大与香港的合作也将日渐亲密?

  许:首先,要感谢董先生长期以来对北京大学的关心以及在香港和内地教育交流方面所做的努力。事实上,我们目前与香港的高校、企业和新闻界合作已经非常亲密,尤其是北大深圳研究生院已经在这一方面做出很多有益的探索,今后,无论是北京本部、还是深圳研究生院都要继续加强与香港高校、企业的合作,促进两地的交流。

  “深圳研究生院不会是北大的简单复制”

  记:北大深圳研究生院目前的办学特色和未来发展的方向在哪里?

  许:北大深圳研究生院肯定不是北京大学的简单复制,从两个新学院的诞生我们可以看到,深圳研究生院的国际化特色更明显,创新的力度也更大。我们对深圳研究生院未来的发展非常看好,我们就是要充分利用深圳的区位优势,把深圳研究生院建设成为坐落在深圳的国际一流的校区。我们与汇丰合作,就是要打造世界一流的商学院,我们请来国际知名的法学教育专家雷蒙教授,就是想创出国际一流的法学院。

  大家谈

  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采用了苏格拉底教学法,就是鼓励学生和教授之间相互挑战质疑,以推进他们之间对问题的探讨。

  ———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

  肯尼迪

  这是中国首次采用国际标准模式培养法律人才,相信会对中国法律教学产生巨大影响。

  ———香港终审法院首席大法官李国能

  北大深圳国际法学院的创建有助于增进东西文化的交流,同时也将对我们国家迈进民主法制社会发挥重要作用。

  ———原司法部部长邹瑜

  我一辈子从事法学教育工作,感觉国内大学教育改革的力度不够,校园内行政味道太浓。这次北大国际法学院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北京大学的改革力度会比较大,能为大学教育改革带来新鲜的空气。

  ———原中国政法大学校长江平

  北大深圳研究生院国际法学院的成立是深圳人才强市战略的成果之一,标志着我市与北京大学的合作又迈向了一个新台阶。深圳市委市政府将继续支持包括北大深圳研究生院在内的教育科研机构,创造一流的办学条件和环境。

  ———深圳市常务副市长李锋

  大家都说在校园里一眼就能看出哪些是国际法学院的,因为我们总是行色匆匆,手里拿着很厚很厚的书,重重的黑眼圈在菜色的脸上清晰可见。但我们真的很快乐,为我们的青春时光和这次伟大的第一次探索有关联而快乐。

  ———国际法学院新生柳雅莉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刘丽见习记者曲广宁通讯员张凌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