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漠狱警的胡杨情怀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9日14:03   民主与法制杂志

  高风险,高负荷,高强度,高应急,是监狱警察工作性质的突出特点。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监狱警察身心疲惫, 过劳死、猝死事件屡屡发生。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目前人均寿命已超过70岁,而一线民警的寿命却只有48岁。

  ——摘自《警察健康手册》

  大漠狱警的胡杨情怀

  -张春成 王富森

  “5年来,我们监狱没有一名罪犯因病死亡在监狱里,可是却有5名监狱民警倒在了工作岗位上。5年来,5名部下 的猝然离去,让我刻骨铭心!5名战友的英年早逝,使我心痛不已,欲哭无泪。”新疆塔里木花桥监狱政委向新辉痛忆5位殉 职的战友时这样说。

  微笑的于和

  2003年8月18日,我刚刚调到监狱工作才半年。早晨,监狱政工科同志突然告诉我:三监区民警于和患尿毒症 住进了阿拉尔市医院。我知道这病有多厉害,赶紧安排监狱办公室同志带上治病的钱和慰问品去看望,并嘱咐他转告院方,想 尽一切办法,挽救于和的生命。全监狱民警闻讯后,也慷慨为于和捐款。

  然而一切都无济于事。8月28日清晨,传来了噩耗:于和同志因肾功能衰竭,医治无效,不幸病逝。我看到他时, 于和紧闭着双眼,一脸的祥和,嘴角微翘着,没有一点痛苦,反倒像留存一丝微笑。从住院到离世,只有短短十天时间。

  我责备三监区领导:太不关心下属了!三监区领导解释说:从6月份棉田放水以来,一个萝卜一个坑,警力十分紧张 ,于和一天也没休息。我们看他身体状态不好,就几次问他:是不是病了?他总是微笑着说:没事,感冒了,吃点药打点针就 好了!

  同于和一起带班的民警说:于和生病大半年了,他一直挺着,到卫生室领点药打点针。白天带班值勤,晚上回来打吊 针,他从没有告诉我们他得了什么病。直到最后实在坚持不下去了,才请假去40公里外的阿拉尔市医院检查,没想到这一去 就再也没有回来!

  我对于和的一脸微笑印象特别深。一天下午,我到劳作区检查工作,远远看到一个民警挽着裤腿、赤着双脚在水渠里 堵口子,看到我,他麻利地放下裤腿,穿上鞋子,跑过来,敬礼、报告,然后是一脸的微笑。我问他棉田放水的技术要求,他 对答如流,依然是一脸的微笑。我检查完放水质量,不停地夸奖他。他回报的,还是一脸的微笑。

  于和去世那天离他的30岁生日还有15天,他1993年入党,1997年从警。妻子没有工作,孩子还小,去世 前,一家三口靠他每月不足千元的工资生活。

  无畏的黄守春

  刚刚送走微笑的于和,2003年9月4日上午11点左右,农场医院院长打电话告诉我:你快来,你们二监区监区 长黄守春心脏病犯了!

  我赶到医院急救室,看到黄守春笔直地坐在病床上,两眼直直地盯着双脚,脸色蜡黄,浑身冒着虚汗,警服的后背湿 了一大片,地上的盆子里有很多呕吐物。

  我抚着他的肩膀,安慰他说:没事的,躺下休息,什么都别想,好好配合医院治疗!他微微点点头,什么也没说,顺 从地、缓缓地躺下。不一会儿,他全身开始抽搐,医生立即打针、人工呼吸、电击……我眼睁睁地看着,帮不上一点忙,心里 又急又慌,一再请求院长不惜一切代价挽救他的生命。走出急救室时,我的脚像灌了铅一样挪都挪不动。院长随后悄悄跟了出 来,无奈地向我摇摇头。

  当我再次跑进急救室时,他已经走了。他的双眼依然睁着。我知道,他坚持着,他挺着,勇敢地、顽强地和病魔抗争 着。

  家人哭着,叫着他的名字,慢慢地抚合上他的双眼。

  事后他爱人告诉我:一个星期前黄守春就感到身体不舒服,请了假到150公里外的阿克苏城农一师医院检查,医生 告诉他病的严重性,极力劝他住院治疗。他说三秋拾花工作就要开始了,监区种的几千亩棉花要抓紧时间拣回来,等忙完了这 阵子再来住院。

  唉,如果他听从医生的劝告,住院治疗,就不会这样匆匆离去。我了解他,他是为了工作硬挺着的呀!

  黄守春同志是监狱的一名中层领导,监区的主要负责人。他1968年4月出生,去世时年仅35岁;1989年6 月入党,党龄14年;1991年从警,警龄12年。

  随意的张友堂

  一监区有个“老民警”叫张友堂。说他老,是指他的警龄长,已有20年。但他的年龄其实只有43岁。

  11月23日是个星期天,晚上8点吃晚饭的时候,他爱人做了几个菜,全家人围着饭桌说说笑笑,张友堂说着吃着 ,突然,头往后一仰,就悄无声息了。一家人惊慌失措把他送到医院,一检查心脏已经停止跳动了。

  张友堂是个老狱警,长期高度紧张的监狱工作使他过早地患上了心脏病,我几次见他,问他身体怎么样,他总是一脸 的无所谓,随意地说:“没事,老病号了!”后来他实在撑不住了,就请假住进了阿拉尔市医院,一住就是两个多月,出院后 又在家里休息了一段时间。

  一天他来到我的办公室说:“政委,还是让我上班吧,在家休息没意思,憋得慌!”我问他身体恢复得怎么样,他还 是随意地说:“老病号了,差不多了!”我看他气色不错就勉强同意了,再三叮嘱他一定要注意身体。

  没过几天,我到监狱后勤种植基地检查工作,看到他一身警服,认真地指挥着服刑人员储存着过冬白菜。我又问起他 的病情,他还是随意地说:“问题不大!”说着还从口袋里掏出随身带的药让我看,他说他还坚持每天下班后打针,我还是嘱 咐他一定要注意身体。

  唉,上班后两周他就走了!如果他在家里休息着,大概也不会走得这么快!我真后悔同意他回来上班。

  张友堂同志1960年5月出生,1994年6月入党,1983年10月从警。

  寡言的吴建庭

  2007年4月25日中午,我又听到了一个最不愿听到的消息,三监区教导员打电话告诉我:民警吴建庭心脏病犯 了!

  我立即赶到监狱医院,跑进急救室,脚下一软,脑袋“嗡”的一下,因为我又看到了我最不愿看到的情景:吴建庭平 躺在病床上,双眼紧闭,嘴唇和脸色已经发青,医生护士围着他紧张地输氧、打针、人工呼吸、电击……而病桌上的心电图显 示的已经是一条直线了。医生护士还是不愿放弃,仍然围着他忙碌着、抢救着。

  他的爱人赶来了,医生告诉她,病人已经不行了。她哭着喊着:“你们再看看,不是吊针还在挂着吗?”医生告诉她 :“实际上病人已经在二十分钟前心脏就停止了跳动,这在医学上叫猝死。”

  急救室外,我问三监区教导员:“他这几天是不是感到不舒服?”三监区教导员说:“看不出来呀!早上我们一块儿 进监区上班执勤,中午吃饭时我们一块儿进食堂,他打了饭菜放到桌上刚吃两口,头一歪趴到桌上,就不吭气了。大家还不知 道是咋回事儿,喊他,就是不答应。”

  吴建庭是个老狱警,也是一个只知埋头工作、说话很少的人。去世的前几天,我在监区工具修理房还见到他,他看到 我,例行地敬礼报告后,我问一句,他答一句,没有一句多余的话,然后就默默地、认真地敲敲打打,修理着工具,旁边放着 一大堆已经修理好的工具。

  吴建庭走得太突然了,突然得没有来得及吃顿饱饭。去世后,战友们特意给他烧了一碗大块儿的红烧肉,摆在了他的 灵前。

  吴建庭是个寡言的人,活着的时候默默地工作,走的时候也没有给战友、给亲人留下片言只语就默默地走了。

  吴建庭同志去世时不满45岁。1983年10月从警,警龄24年;1990年6月入党,党龄17年。

  好学的郑新平

  监狱民警们平时工作都很紧张和繁忙,但是,他们仍然抓紧一切可以学习的时间提高自己。郑新平就是一个,他中等 个头,脸色黝黑,一头寸发,精干利落,话语不多,一身警服,脚上却常常穿着一双手工布鞋。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好学:裤 兜里时常揣着一本书,工余休息时,别人都在抽烟、喝茶、聊天,他却默默地看着书。有一次,我问他看的什么书?他把书递 给我,是一本函授本科教材《刑事诉讼法讲座》。我夸奖他好学,他不好意思地说:高中文化程度,文凭太低,跟同事差距太 大,也跟不上形势。

  一天,郑新平向我们请假说:星期六、星期天要到阿克苏市参加函授考试,星期一就赶回来上班,我们同意了。他星 期五下午一下班就搭夜班车赶到150公里外的阿克苏市。没想到,这一去就出了事。

  郑新平的妻子哽咽地告诉我:“星期天晚上从阿克苏回来后,他说明天要去上班,我说慌什么,休息一两天再去上班 不行吗?他说不行!星期一早上我还没起床,他就骑摩托车去了监区,没想到出门不到半小时就出了车祸!如果他听我的话, 在家多休息一天再去上班也许就不会出事了!”

  郑新平家离监区12公里,路况一直很好,怎么会发生车祸呢?我找到了最早发现事故的人,他告诉我,农场的一个 连队在路上临时挖了一条引水渠,没有作任何标志,早上天黑,郑新平赶时间上班,心里急,车速较快,不慎摔进渠里。我们 发现他后,赶紧喊人送他到医院,但人已经不行了。从他裤兜里,我们翻出一本函授本科法律教材,封面上写着名字,我们知 道他叫郑新平。

  当狱警的郑新平工作很忙,很少顾及家庭。他有一个上初中的女儿和一个上小学的儿子,在农场当农工的妻子把自己 承包的40亩土地转包给了别人,全心照顾两个孩子、料理家务。郑新平一走,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了瘦弱的妻子肩上。

  郑新平同志去世时年仅38岁。1994年从警,警龄13年。2004年入党,党龄3年。

  每当想起这5位猝然离去的好部下、好战友、好兄弟,我就有一种深深的负疚感,作为一名主管警队建设的领导,我 对他们了解太少了,对他们关心太少了。我愧对他们,愧对他们的亲人……

  从看到鲜活的他们踏实地工作,到目睹他们猝然离去,我的心在流血;从满怀悲痛地为他们写悼词,再到哀乐声中为 他们送行,和他们告别,我欲哭无泪!

  5年来,我们监狱荣立集体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连续5年实现了服刑人员无脱逃、无非正常死亡、狱内无重大案 件、民警无重大违纪、生产无安全事故的“五无”目标,这是本地区监狱系统获得的最好成绩。不夸张地说,这个成绩是一线 民警用血汗甚至生命换来的!

  我们监狱的环境比较差,紧挨着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道路边、渠道旁、条田中、沙漠里,到处能看到胡 杨树的身影。这是我们塔里木的代表树种,它迎风沙、斗严寒、抗干旱、耐盐碱。我觉得胡杨的精神就像我们监狱警察的精神 !胡杨的树干受到损伤时,就会流出很多淡黄色的、咸咸的液汁,我觉得它就像为我们猝然离去的战友,流下的伤心的泪!

  责任编辑:呼满红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