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那年玩街头台球都是见过场面的人(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30日02:09  海峡都市报
那年玩街头台球都是见过场面的人(图)
  1984年,福州于山公园,台球开始流行,尤其受年轻人的喜爱。改革开放之后,越来越多的体育及休闲项目进入百姓生活。读者 杨北钊 供图

  20多年前的福州,娱乐生活相当单调,街头台球、溜冰、跳舞成为当时年轻人最时尚的娱乐项目

  N本报记者侯希辰包华

  “电影翻来覆去就那几部,看电视得往别人家跑,口袋没钱也不敢逛大街。”昨日,福州读者林健榕给《海西潮涌》热线电话968111来电时形容说,改革开放30年间,老百姓的娱乐生活由单项选择题变成了多项选择题,而在20多年前,那时的年轻人时常为晚饭后能玩什么而苦恼。

  林健榕回忆说,上世纪80年代中期,街头台球、旱冰场溜冰、跳舞算是当时福州年轻人最时尚的娱乐项目,“特别是街头台球,昏暗的路灯下,几张自己做的台球桌,几个朋友打上两盘,这成了当时我们晚上主要的娱乐活动”。

  “不对外开放,大家都是偷偷摸摸来玩”1982年,高中毕业的林健榕成为一名学徒工。“那时真没什么地方可玩,年轻人又爱玩,每天晚上闲得心里像猫抓一样痒痒。”林健榕说,一天傍晚,学徒班的朋友急匆匆地跑到他家,让其赶紧吃完饭带他去开眼界,“临走扔下一句话,要我穿整齐点,说去那的都是见过场面的人”。

  骑上自行车穿街走巷,朋友带着林健榕来到福州工人文化宫附近的一处居民家中。“挤满了一屋年轻人,围着一张大桌子看得津津有味。挤进去一看,两个人拿着一根长棍子,正在捅桌上的球。”看了一会儿,林健榕突然冒出一句话,“这不是小孩玩的弹珠吗?”“大家一下子全都看过来,笑着说,这家伙怎么这么土,连台球都没见过,说着递给我一根球杆。”林健榕一打,没打中球,再一打,球弹了出去,“所有人又笑又吹口哨,有人拿过球杆,几下就把桌上的球都打进洞里,姿势相当帅,那时我一下子被台球这新玩意吸引住了。”“后来才知道,打一盘球要收1毛钱,而且不对外开放,大家都是偷偷摸摸来玩的。”林健榕说,当时1毛钱能看一场电影。

  “握着‘枪杆’想象自己是冲锋陷阵的战士,球一进洞,别提有多英雄了,也许这就是我们为何对台球着迷的原因。”不久,林健榕和打台球的一群人交上朋友,还彼此取了一些“滑枪”、“底袋”、“背枪”这样的外号。林健榕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街头的台球桌渐渐多起来了,福州掀起一股“台球热”。

  “文化宫外面,一条路上有七八家台球店,人行道都堵住了”

  “那时的台球桌都是自己做的,一张木桌挖四个洞,这算是比较正规的,还有用两张板凳支起一块木板当台球桌的呢。”林健榕说,那时摆上一张台球桌就能吸引许多人来打,“最多再拉个灯泡,一个月能挣不少钱。不少临街的人家就在马路边支起台球桌做买卖。记得就在文化宫外面,一条路上有七八家台球店,人行道都堵住了。”林健榕回忆说,一到晚上,昏暗的灯光下,台球桌边围满了年轻人,“一拿杆,不管认识不认识的都围上来,指点着要怎么打,打坏了,一堆人起哄,一条街上都是大呼小叫的声音,一直会玩到大半夜。”特别是夏天,赤膊拖鞋成了他们的“标准”装备。不过,越来越多的人看到打台球的,眼神变得不对劲起来,“说我们不务正业,是游手好闲的二流子。”“终于有一天傍晚,我刚要出门,父母就拦在门口,说敢再去打台球的话,就把我赶出家门。”林健榕说,从那时起,他就离开台球20多年,“最近又重新拿起球杆了,但已不是当年的街头台球了,而是约上好友穿得整整齐齐到台球馆里,把台球当成健身运动,这才知道为什么国外要把台球称为‘绅士运动’。”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