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用侨汇券购物曾是“特权”(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30日03:34  扬子晚报
用侨汇券购物曾是“特权”(图)
林女士向记者展示当年的侨汇券。

  昨天,住在江北75岁的林素华老人特意来到本报,向记者展示了几沓票证,其中最显眼的是十多张保存完整的江苏省侨汇商品供应券联票。这是几张1992年的侨汇券,面值为拾圆、伍拾圆不等。“这是我公公从马来西亚给我们寄钱过来银行发给我们的侨汇券。”林女士笑眯眯地说。

  林女士告诉记者,侨汇商品供应券是过去计划经济时代某些商品短缺,国家为了保证和方便外宾、港澳台同胞和侨眷购买商品而发行的。当年,这些侨汇券给林女士一家带来了不少的实惠和“特权”。“有了这些侨汇券,我们就可以去华侨商店买东西。那里面的商品非常高档全面,外面买不到的进口相机、手表等紧缺商品在那里都可以买到。”林女士不无得意地说。林女士称,公公婆婆小叔子侄子都在国外,自己家作为侨眷经常会收到这种侨汇券。

  接着,林女士向记者讲述了一段曲折动人的往事。林女士的老公一家本来是福建人。上世纪20年代,公公去了马来西亚打工,经过几十年的打拼,公公积攒了一笔钱,决定把家人接到自己身边一起生活。1955年,他特意回到家乡接妻子和两个儿子到马来西亚。就在万事俱备的时候,没想到大儿子(林女士的老公)却坚决不肯走,说“自己要留下来建设祖国”。万般无奈,公公只得带着婆婆和小叔子走了。“家里人都说他傻,公公一气之下,好几年没有给他寄生活费。当时,老公只有23岁,孤身一人,又断了经济来源,靠家里留下的一点家底勉强维持生活,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历经世事的老人淡然地微笑了一下,“不过,我老公从来没有后悔过,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我们都为自己作为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然而,父母总归是疼爱孩子的。时间长了,公公心中的气也慢慢冰消瓦解了。1958年,老公考上了唐山铁道学院。听到这个喜讯,公公婆婆都非常高兴,从那时起,公公又开始每个月按时给老公寄生活费,供他上完了大学。1963年,老公分配到南京浦镇车辆厂,从此落户南京。那时候,生活还不富裕,公公婆婆心疼儿子,还是会经常寄钱过来。进入90年代以后,我们国家的商品已经非常丰富,只要有钱,什么都能买得到。这些侨汇券也没有用处,林女士就把它们作为纪念品收藏了起来。王颖 吴俊 文/摄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