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1张旧照片见证海口照相业的发展演变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30日09:17  海南特区报

  

1张旧照片见证海口照相业的发展演变

  1张旧照片见证海口照相业的发展演变

  30年来,海口的照相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78年,海口的街头才陆续出现一些照相馆。当时,拍照时会“爆炸”的庞大照相机,只能在室内使用单调的背景,照相人必须保持不动10分钟。而且,那时照相的价格也比较贵。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如今,照相已经是人们生活中相当平常的一件事。多年以前老式相馆也渐渐演变成为摄影工作室。

  如今,过去一些老式照相馆是越来越少了,真正算得上“老字号”的照相馆也许在海口博爱路等老城区才能寻得到。随着满街的时尚婚纱摄影店和专业摄影工作室的兴起,老式照相馆被人们逐渐遗忘。昨日,自幼酷爱照相的周先生给记者送来了他儿时的照片,并向记者诉说1978年以来海口照相行业的发展历程。

  记者 王彩虹 单正党 文/图(翻拍)

  1978年照张相“很有面子”

  “在我们那个年代,能在照相馆照上一张相是非常奢侈的事!”送来照片的海口市民周先生说。1978年,海口市的照相馆很少。那时较为出名的照相馆就是解放路的解放照相馆。因为价格昂贵,在那个时候许多人都不轻易去照相,除非是遇到结婚等重大的日子。“照一张照片要花1到2元钱,相当于我们当时一个星期的伙食费了。”周先生告诉记者,如果他们当中有谁照相了,那将是一件非常“有面子”的事情。

  回忆起当时的照相经过,周先生表示,在那时即使有钱照相,还得忍受长久地保持一个姿势。“照一张相至少要10分钟,也就是说,你必须保持10分钟不能动。”周先生说,第一次在照相馆照相时,是他和父母姊妹在一块照全家福。他们一家5个人足足在那里呆站了15分钟并不许乱动和说话。摄影师拿着照相机在不停地调整。“虽然现在看来很难忍受,但在那时我们都非常兴奋。”周先生说。那个时候的照相馆面积都不大,背景通常是一块简单的布。

  周先生介绍,那时的照相机都非常庞大,用的是玻璃底片,闪光灯为镁粉灯,照相时会发生“砰”的一声响,然后冒出青烟,跟炸药爆炸一样,当时的相片都是黑白的。

  1980年流动照相盛行

  周先生说,上世纪80年代,随着大批城里的知青下乡,照相业逐渐发展起来。海南的乡间开始出现走村串户的流动照相人。那些流动的摄影师们,背着相机和暗箱,带足冲印材料,走乡串户,为许多从城里来到农村的知青照相。渐渐地,地方群众也开始请他们照相。流动照相人的生意也渐渐越来越好。流动照相人多数都是自学照相。他们最大的特点是流动照相。许多人都拿着“海鸥”牌照相机,跑过许多个农场、许多个乡村。周先生说,在当时而言,照一张相5元钱并不算贵。

  1990年后彩照取代黑白照

  1988年海南建省后,照相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海口的大街小巷。照相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件平常事,人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只在特殊日子才去照相。许多照相馆都是当时的流动照相摄影师们所开。为了弥补室内拍照的不足,摄影师在室内添加了各种各样的风景背景。人们照相时,除了有塑料花、盆景做摆设外,还能自主选择照相用的各种衣服,渐渐地就出现了婚纱照。“比起以前,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10元钱照一次相也渐渐变成平常事。”周先生说。上个世纪90年代初,黑白照已经被人们所淘汰,彩色照片成为主流。

  造型从武术动作到竖拇指

  周先生告诉记者,在他小的时候,由于没有电视机更没有互联网,他们接触外面的信息除了从书本上学习之外就是通过看电影。“我们就靠这些途径来接触外界信息,有时候好几个月才放一次电影。”周先生说,他所提供的照片是在1984年拍的,当时的电影《少林寺》给男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会学电影里的主人公摆出各种各样的武打动作,这是当时非常流行的照相姿势。”后来,电视机逐渐普及,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各种电视剧对人们的生活和思想产生很大的影响。现在,很多照相时都爱竖起两个大拇指。

  投稿方式

  1.邮件:图片发邮件至hntqbsyb@qq.com;

  2.邮寄:图片和光盘邮寄至海口市龙昆南路89号海南特区报社摄影部,邮政编码:570206;

  3.面送:将照片直接送至本报大厅接待处(所有的老照片我们进行翻拍登记,原照由您带回);

  4.联系电话: 66742110、13976920070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