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戴着电子脚镣“起舞”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30日14:30   民主与法制杂志

  随着全球电子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人权法治理念的盛行以及“非监禁”运动的空前高涨,曾经只能在科幻影中一睹 风采的电子脚镣技术,如今已在全球十余个国家和地区试水或普及。不需要全副武装的看守,也不需要高压铁丝网,电子脚镣 在坚持传统与突破创新的激辩声中走上前台。

  -欧阳晨雨

  束缚“害群之马”

  2008年8月,美丽的英伦三岛,无论酒吧,还是广场,到处洋溢着“奥林匹克”点燃的运动激情。与此同时,世 界第一足球联赛——英格兰超级联赛仍以其巨大的魅力,吸引着铁杆球迷的目光。在人们喜爱的英超劲旅纽卡斯尔队里,中场 球员巴顿的身影尤其引人瞩目,并成为赛后人们的谈资。不过,大家谈论最多的,不是绿茵场上巴顿球技如何精湛过人,而是 他那不争气的“拳头”和一个看不见的看守——电子脚镣。

  2007年年底,在利物浦街头,酗酒之后的巴顿连续殴打两人后被捕。众所周知,英国是一个布满监视摄像头的国 家,巴顿这番纵横捭阖的“精彩演出”被全程录像,更为不幸的是,这段视频还被传到网上,结果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恶评 ,让纽卡斯尔队的老板大为光火。虽然在律师的全力运作下,巴顿得到了保释,但仍在2008年5月被判处6个月监禁。屋 漏偏逢连夜雨。就在被法庭判以短期监禁的同时,巴顿去年殴打曼城队友达博一案也得到正式宣判,结果很相似,是4个月的 短期监禁,缓刑2年。

  在牢中,巴顿表现还好。他兴致勃勃地干起了焊接工,每周还得到了11英镑的报酬,虽然这些报酬与他入狱前6. 5万英镑的周薪比起来,可谓九牛一毛。一些媒体还曝光称,在监狱中,巴顿还发挥起自己的专长,当起了狱友的足球教练, 成为“狱中明星”。

  7月28日上午11时,“足球教练”巴顿获得假释,他面带微笑,走出曼彻斯特的斯特兰奇韦斯监狱,结束了为期 74天的铁窗生活。但巴顿仍需戴电子脚镣,接受当局的监控。获得假释的巴顿,还奇迹般地保住了纽卡球员的身份。

  两个月来,纽卡老板阿什利曾考虑过解雇巴顿,也计划过将其天文数字般的周薪砍掉一半,但都没能实现。纽卡原指 望解雇巴顿后仍可向其新雇主索要转会费,但经法律咨询得知这只适合跨国转会,若其投奔别的英超球队,纽卡便只能白送。 而对于降薪,巴顿的经纪人早已表示不会接受。因为即使接受电子脚镣,也不会影响这位中场主力继续为纽卡斯尔队效力,于 是巴顿得以继续奔跑在绿茵场上。

  对这个屡教不改之人,能否在牢狱之灾过后真正地悔过自新,62%的纽卡球迷并不抱多大希望。不过,他们有理由 相信,戴上电子脚镣的巴顿,在全球定位跟踪的注视下,已没有什么“舞枪弄棒”的机会了。而且从即日起,巴顿还将根据法 庭的指令,继续接受“体育机会”诊所的治疗,这主要是针对他的嗜酒爱好。

  其实,巴顿并不是英超赛场上第一个戴着电子脚镣踢球的球员。早在3年前,因交通肇事入狱的球员彭南特,就曾在 获释后戴着电子脚镣踢球。尽管与彭南特相比,巴顿的伤害及斗殴罪名显然要恶劣很多。

  电子脚镣已在一些发达国家被普遍采用。2005年,美国“家政女王”玛莎·斯图尔特在经历了5个月的牢狱生活 之后,于3月7日重返公司开始上班。只是她必须按照判决戴电子脚镣,在家继续接受联邦当局的监控,直到为期5个月的家 中禁闭结束才能拥有完全自由。每星期,她可以离家48小时去曼哈顿工作,还可以自由款待同事、邻居、朋友和亲戚。

  平心而论,面临犯罪潮监狱已不堪重负。大量短期自由刑犯人狱内执行,增加了监狱的工作量,也增加了短期自由刑 犯人受重刑犯人的不良影响和感染的可能。在美国,民营监狱大量出现,已经占据了全美监狱总数的10%。对那些人身危险 性低、所判刑期或剩余刑期较短、改造效果好的犯人提前释放,在社区和家庭中通过电子脚镣来完成监督改造,不仅可以为他 们融入社会提供一个过渡,而且大幅度地降低了犯人在押率。如今,英国、北美、西欧和北欧的一些国家,包括我国的台湾地 区也纷纷采取了这项制度,收到了非常不错的效果。

  2008年3月11日,瑞典监狱管理部门公布了一份研究报告。在这份报告上,瑞典多年来实行的,让部分犯人戴 电子脚镣在监外服刑的做法已收到明显效果。瑞典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实行这一做法,迄今为止全国共有约4万名犯 人戴着电子脚镣在监外服完刑期。根据对戴电子脚镣在监外服完刑期的人进行的调查,他们中再次犯罪的比例仅占15%;而 在监狱里服完刑期的人当中,重新犯罪的比例要高出一倍。根据计算,如果这些人都被关在监狱里服刑,瑞典全国的监狱要多 开支8亿多瑞典克朗(约合1.3亿美元)。效果如此明显,难怪瑞典有关方面正在考虑,扩大让犯人戴着电子脚镣在监外服 刑的范围,即从目前只限于6个月以下刑期的犯人扩大到刑期更长的犯人。

  对于一些身陷囵圄的罪犯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天大的福音。

  科技与法治的结晶

  所谓电子脚镣,又称电子监控,是指以电子设备为监控工具,通过对监控时间表的严格执行,实现对监控对象人身自 由的约束,并以社区和家庭为主要场所来改造犯人和监控犯罪嫌疑人,从而使犯人重返社会和犯罪嫌疑人不致逃脱。

  一般而言,电子脚镣运用无线射频发射器进行电子监控,往往也使用卫星全球定位系统,罪犯每日的行踪被详细记录 ,在3米乃至更大的范围内将无法遁形。电子脚镣包括讯号发射器(戴于对象手上或脚腕)、讯号接收器(装置在对象住处) 及监控平台计算机设备(中央监控中心主机与各地监测点)。受监控对象可将发讯器戴在手腕上,也可戴在脚踝,家中装有一 具读取器。只要离开读取器有效范围,发讯器就会发出异常讯号。专家还可以通过研究罪犯的行踪和习惯,判断他们有无再作 恶的可能性。监控人通过计算机设定的服务器,一旦查询到异常的讯号,即可得知假释犯是否违规外出,而违规外出则可撤销 假释。

  现在,美、英、加、荷、瑞典等至少10多个欧美发达国家、亚洲的韩国及台湾地区,纷纷采用了电子脚镣来监控某 些重大假释犯。美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电子设备监控罪犯的国家。1983年新墨西哥州法官拉普率先采用,随后其他州陆续 跟进,主要用于监控性罪犯、重大犯罪假释犯及待审被告等,迄今为止,已经有33个州开始实施。施行25年来,各界公认 电子脚镣是制约某些罪犯再犯的有效措施之一。

  梅根法案的出现,将美国电子脚镣推向了一个高峰。一位名叫梅根的少女被性罪犯加害死亡,许多州政府推出“将性 罪犯照片上网,以警示小区”的法案,用以与电子监控搭配使用。此举引来了一些人权组织的抗议,但美方司法部门经过研究 认定,这类制约措施并不侵害人权。因为电子脚镣的运用,的确对减少犯罪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

  从各国的做法看,电子脚镣的主要适用范围,是针对性犯罪人群。比如在英国,政府有意为曾犯狎童罪的人士配备电 子脚镣,从而掌握他们的行踪,令其无法再犯罪。2003年开始,英国一家公司与政府官员举行了数周会谈,出台了为10 0至500名狎童犯配备电子脚镣的计划。这种专门为对付狎童犯设计的电子脚镣,曾在工党会议上亮相,一些议员还自愿参 加测试。

  虽然曾有民权组织对电子脚镣计划表示担心,认为狎童犯在获释后,就应该享受充分自由。带上电子标签,只会令他 们感到受排斥。但是一直主张监控有狎童前科人士的保护儿童组织则对计划表示坚定的支持。曾经专门从事保护儿童社会工作 的工党议员诺尼斯表示,他清楚狎童犯带来的威胁,即使无法杜绝坏人做坏事,至少应该尝试去减少这个可能性。当然,对于 电子脚镣,需要受到一定的法律限制。比方说,英国的法律对未成年性犯罪者,要求在一定的条件下经过法官审批才能使用。

  在我国台湾地区,电子脚镣技术趋于成熟。从2006年起,台湾“法务部”共耗资2176万元,添购150套电 子脚镣,警戒有再犯之虞的性犯罪假释犯。购入之初,即对实施电子监控的7名假释犯,包括台南2人、高雄、板桥、桃园、 台中、嘉义各1人,戴上了这些有讯号发射器功能的电子脚镣。首位配备的假释犯47岁,曾在饮酒后强制猥亵一名上课途中 的小学女童。今年2006年7月假释后,该男子一人独居,拒绝协助就业且仍有酗酒行为,并对女性存有仇恨、轻视偏见。 经过评估治疗辅导后,检察官决定对其实施电子监控,监控时间为晚上10时至凌晨6时。

  这些电子脚镣,以定点式居家监控为主,会依个案评估性罪犯受电子监控期间长短,一般以6个月为限,超过6个月 后将再次评估是否延长。每天监控时间同样视个案情况决定,考虑受监控人生活作息及工作、就学需要,采取弹性的作法。

  总的来看,电子脚镣的经济成本低,具有快速、可靠和效果好的优点,使监禁场所家庭化、社区化、无形化,易于犯 罪分子重新回归、融入社会。而且在某种程度上,电子脚镣吻合了“非监禁刑”的国际趋势,彰显出科学和法治的精神,因而 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或地区的青睐。

  明天向何处去

  但恰如车之双轮、鸟之两翼,电子脚镣在被广泛应用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诸多的问题。

  2007年,美国“绯闻天后”、酒店业巨头希尔顿集团女继承人帕莉丝·希尔顿,因在缓刑期内无照驾驶而被判入 狱,从6月4日起在洛杉矶一座监狱服刑。3天后,希尔顿以“健康问题”为由,获狱方许可在其豪宅中戴电子脚镣服满剩余 刑期。这件事在美国民众中引起争议,一些人指责司法部门实施“双重标准”。事实上,狱方这一决定也与法院5月4日的判 决明显不符。法院当时判定,希尔顿不得以其他任何拘禁方式或电子监控方式替代入狱服刑。洛杉矶检察部门由此认为,监狱 藐视法庭判决,并向法院要求把希尔顿召回监狱。

  紧接着,洛杉矶一家法院8日推翻了当地监狱允许希尔顿在家中戴电子脚镣服刑的决定,裁定她必须继续入狱服刑。 希尔顿当天身穿灰褐色运动裤出庭,与平日里的光鲜形象相差甚远。庭审过程中,她一直低声抽泣。当听到法官宣布最终决定 时,希尔顿忍不住痛哭流涕。从希尔顿入狱事件不难看出,电子脚镣的确是对罪犯的宽容之举,不过在很多时候,这种宽容之 举可能变为一种司法不公的副产品。可以说,希尔顿案件曝光了电子脚镣的制度“隐忧”。

  与此同时,一些人权组织站出来指责说,电子脚镣侵犯罪犯的人权。对此,司法机构回应说,监控设备外观是腕表式 或脚环式,戴时可以掩饰,不会有负面标签的手铐外观,已经兼顾到了罪犯的人性尊严和人权保障。但是,发生在去年并为媒 体炒作得沸沸扬扬的美国女宇航员驱车千里追击情敌事件,则显现出电子脚镣的技术瑕疵。

  2007年2月初,前女宇航员莉萨·诺瓦克驱车狂奔1500多公里,从休斯敦赶到奥兰多,在机场拦住身为空军 军官的情敌科琳·希普曼,并向她喷洒胡椒粉。因此,彪悍的诺瓦克受到企图绑架等多项指控,但她坚称自己无罪。这场闹剧 发生后,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先后将诺瓦克和“三角恋”男主角、宇航员威廉·奥弗雷恩解职,并将他们遣返美国海军。法 院经过审判责令,诺瓦克在此案开审前,必须戴上用于监控所在位置的电子脚镣。

  2007年8月24日,诺瓦克要求法庭摘除脚踝上的电子监控装置。她抱怨说,电子脚镣体积太大,令她无法穿军 靴,而且还不合适,总磨自己的脚踝。此外,这种装置还使她不便于开车,也无法从事游泳、跑步等有氧锻炼。

  诺瓦克还声言,这个装置每隔12至15小时就必须更换电池,否则就会发出高声噪音,不仅使她无法前往公众场所 ,而且她每周还要为此支付105美元。诺瓦克迄今已经支付约3000美元。尽管诺瓦克承诺会遵循法庭命令,远离希普曼 ,但这一要求仍遭到控方强烈反对。控方律师说,受害人希普曼至今仍对诺瓦克怀有恐惧,她在过去半年中的唯一安慰就是“ 知道有人一直在监控诺瓦克的一举一动”。尽管法庭最后并未答应诺瓦克的请求,然而电子脚镣的技术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 思考。

  责任编辑:阮 莹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