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三路并进解决贫困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31日02:48  海峡都市报

  “整村迁移”,注定要成为中国扶贫史上一个响亮的名字。

  福建多为丘陵地带,闽东、闽北和闽西几乎全为山区,地理条件恶劣。下决心让数以十万计的村民搬迁,这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耐心。记者从省农村扶贫工作处了解到,自1994年“造福工程”启动到2007年年底,全省共投入3.8亿元,搬迁生活条件恶劣的村民83286户,计384297人,其中还包括数万连家船民。在“造福工程”惠及下,最后一批连家船民于2000年底上岸,告别了海上的漂泊生活。

  搬家,只是解决了生活环境问题,但农民要致富,资金是关键。早在1997年,我省就安排5100万元,专门用于开展扶贫小额信贷。据省扶贫办资料,2001年以来,我省累计发放小额贷款12亿元,扶持25万户贫困农民增收4亿多元。清流县妇女刘锡莲用小额信贷发展当地特色的珠绣手工艺品,不仅帮30多人解决了就业问题,还发展成当地的主导产业。

  此外,从2004年起,省委省政府开始安排省直和中央驻闽单位党员干部,到208个自然条件最恶劣、经济基础最薄弱的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担任支部书记,目前已派到第二批,每批“任期”3年。在这批“下派村官”手中,数百个贫困村摘掉了帽子。

  省委书记卢展工曾高度肯定“村支书下派制度”:所有下派的干部,都起到很好的作用,有的才去几个月,已经干出明显成效。因为下派村支书不仅是一个人,而是有一个部门在做坚强的支撑。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