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从杈杈房到震不垮的小洋楼

  关键词

  农民的美好家园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把农村建设成为广大农民的美好家园,必须切实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科学制定乡镇村庄建设规划。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山路崎岖,通往高原村的必经通道———高原大桥,在地震中硬生生断成两截。要过河,必须从一座临时便桥通过。走近高原村村口,到处都能看得见地震带来的狰狞伤口。水泥路面上翻、陷落,建筑工地临时用房墙面布满裂纹……

  可走进高原新村,却是另外一番景象。缤纷的月季花开得正艳,围着一排排连一条裂纹都没有的蓝瓦白屋的房子;猕猴桃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散发出淡淡的幽香,颇有些世外桃源的味道。

  “38栋洋房,栋栋完好无损,这就是我们高原村3组的高原新村。”高原村村长王贤祥说话时,中气十足。

  “以前经济条件很差,我住的房子都是‘杈杈房’。”贾正常是高原新村一位普通村民,十多年前由于一场大病,成了高原村3组有名的困难户,他家的烂房子更是“远近驰名”。

  在土里插几根树桩,竹子扎起来的墙,树皮盖的屋顶,这样一个四面透风、冬冷夏热的房子,就是贾正常口中的“杈杈房”。“当时住的房子,墙上连泥巴都没糊。”贾正常说,“灶台和厕所是连着的,一到夏天,那味道能熏翻一堆人。”

  贾正常的“杈杈房”,一直住到2006年。2006年6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春城到高原村调研,将这里确定为成都市远郊乡镇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示范点。高原村3组被作为农民集中居住区来打造,并修建统一规划建设的“高原新村”。

  贾正常的“洋房”生活

  2006年冬天,贾正常一家搬进了新家,这是一栋200多平方米、高大宽敞的两层小楼。走进贾正常的新家,干净整洁的客厅映入眼帘。客厅很大,差不多有60平方米,地上的白色瓷砖一尘不染,把客厅映衬得大气明亮。大彩电、音响、DVD,“一个都不能少”。白色的沙发看得出来经常擦洗,显得一尘不染。贾正常家门口放着几双拖鞋,搬进新房子,他们也开始讲究进屋换拖鞋。4间卧室,每间卧室都有独立的卫生间,也都装上了干净的白色瓷砖,排水系统也是新的,曾经恼人的臭气,如今可是一点也闻不到了。

  新洋房不仅漂亮,而且格外结实。贾正常感慨万分,他说,高原村其他几个组的房子,大部分都在地震中变成一片瓦砾。但高原新村38栋洋房,连条裂缝都没有,瓦都没有掉一块。“这是托了政府给我们修的集中居住区的福啊。”

  “现在一个儿子已结婚,孙子也抱上了,现在一家六口都住这儿。我还准备在房子前面挖个小池塘,种些花草。”贾正常站在自家新房前,脸上挂着幸福的笑。

  董学贵的“高原山庄”

  走进高原新村,那栋最大的460平方米的高原山庄,就是村民董学贵的房子。

  董学贵是整个高原村开农家乐的第一人,10多年来,他开的高原山庄农家乐,一直是整个高原村最大最好的。“我家的条件算不错的,可当年的房子也不过是水泥地,用石灰抹一下墙,房子里连厕所都没有,在院子里修了一个公共厕所,供来游玩的人们使用。”

  去年7月,高原新村的房子陆续修好了。董学贵把房子装修一新,以每年3万多元的价格租给来自广东的老板,慕名到高原新村来的游客比以前翻了好几番,“多的时候,客房全部住满。”董学贵显得很骄傲。

  突如其来的地震,让整个虹口震动了。当时,董学贵正在外面修猪圈,只见远处的山成片成片地垮下来。“糟了,地震了。”董学贵惦记山庄里的客人,拔腿就往自家的山庄跑。他跑到自家屋前一看,高原山庄和母亲家的小洋房完好无损地挺立着。广东老板一把握住他的手:“你家的房子太牢固了,没事。”

  高原村要成4A级景区

  村长王贤祥说,农民集中居住区,并非只是修建38栋漂亮的小洋房了事,而是严格按照规划,从水电,到污水处理,到各项配套设施都有统筹安排,让村里人住得和城市一样舒服。高原新村,房子里的卫生间是按标间打造的,告别了以前的土厕所。为了保证村民用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村里修建了两个400多立方米的蓄水池。为了保证用电安全,电网进行了改造,部分电缆特意埋在地下。为了使生活污水能迅速得到处理,村里耗资100多万修建了两个化粪池,污水管网四通八达。地震后,高原村的自来水没断过。虽然一些电缆等基础设施遭到部分破坏,但很快就恢复了。在用了一段时间的发电机后,7月底,高原村正式通电。

  “农民集中居住工程肯定还会搞,下一步将考虑高原村其他组村民的聚居问题。”虹口乡党委书记马远见说,早在震前,包括高原村在内的农民集中居住工程已在规划选点中。实际上,地震后,高原村的整体规划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成都和都江堰的两家房产公司计划花3~5年的时间打造全新的高原村,在当地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形成旅游规模集群。

  在刚刚通过的高原村重建概念性规划中,高原村要规划成国家AAAA级景区。规划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高原村要修建大面积的人工绿地,在高原新村背后修建一个标志性的广场。白沙河畔,将会打造成河滩娱乐休闲区,为了接待游客,还要建一个旅游服务配套中心。为了提高接待能力,当地还将建一个四星级的山泉酒店,将当地的一些木屋,改造成木屋客栈。为了保证产业发展,猕猴桃加工基地和厚朴加工基地,一个也不能少。滑索、攀岩、极限漂流、水中麻将,这些成都人曾热衷的旅游项目,高原村仍将继续发展下去。

  “高原村的新农村生活,肯定会更好。”高原村村民口中满是感激和憧憬。他们说,成都市委、市政府倡导开建的高原新村,将带动整个高原村的发展。对于未来,他们充满信心。

  五年实践

  “三个集中”

  激活新农村

  高原村民的新生活只是成都众多农村居民生活的一个缩影。成都5年多来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过程中,把统筹推进“三个集中”作为规划编制的基本指导思想,新规划的市域城镇体系使“以县城和有条件的区域中心镇为重点”在规划上得到落实和支撑。规划的558个农村新型社区、167个农民新居工程、若干中心村聚居点,引导农民居住向城镇、中心村和聚居点集中。到2010年,农民集中居住平坝地区要达到60%,丘陵地区要达到40%的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的总体目标。

  成都市农村新型社区建设,都是以规划为先导,全面规划,分步实施。依据规划,根据产业发展趋势,科学、有序地进行新农村建设。规划按终极发展目标一步到位,而建设按产业集聚程度,分区域梯次推进,分步实施。条件成熟一个启动一个,严防脱离实际、违背农民意愿的冒进做法。

  按照成都市建委出台的《成都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布局规划》、《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标准》等一系列指导文件,农村新型社区,要让与城市一样的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出现在其中。规划布局则要避免大拆大建,严禁违规占用耕地。

  根据规划,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应优先选择交通方便,位置适中,用地、供水、排水、环境等条件较好的村庄,有一定的产业优势和教育、医疗资源,生产半径不宜超过3公里。社区农户以沿交通干线、沿城镇域边界、风景名胜区的农户以及农村新型社区的农户为重点。

  在规划布局上,要根据区(市)县域规划对村镇体系布局、农业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确定农村新型社区规划设计。社区内家庭散养或集中饲养的禽畜,单独设置用地,做到人畜分离,确保人居环境卫生。村内道路路面硬化,水源安全可靠,电力通信畅通,垃圾定点收运,污水雨水分流,污水处理后排放。设立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内有活动中心、卫生室或便民诊所、商店或超市放心店等公共服务设施。充分体现功能分区明确合理兼具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特点,并形成较有识别性的特色社区风貌。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