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开支超过千元 村支书需“请示”村民

  关键词

  农村基层民主

  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健全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扩大村民自治范围,保障农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

  完善与农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的乡镇治理机制,实行政务公开,依法保障农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深入开展以直接选举、公正有序为基本要求的民主选举实践,以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实践,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主要目的的民主管理实践,以村务公开、财务监督、群众评议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实践,推进村民自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0月16日,新都木兰镇。“新市民素质培训班”结束,来自木兰村的数十名代表,为吃饭“买单”的事犯愁。“现在额外开支超过1000元,我就必须向村民代表大会请示!”虽然是村里的“一把手”,村支书李兴才却无权超支签单。

  开支超千元 村支书无权签

  10月16日上午,新都区“新市民素质培训班”在木兰镇开课。木兰村村支书李兴才及部分村民代表,参加了上午的学习。放学时,已接近12点,大家已饥肠辘辘。“找个地方吃饭吧!”有村民提议。“我们的接待费还剩下多少?”李兴才悄悄把文书喊到一边询问。

  年初,木兰村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了一份“木兰村村支两委开支账单”。在这份账单中,今年村上公务接待费获批金额为5000元。在过去的10个月,公务接待花了3000多元,现在还剩1000多元。

  “通知大家简单吃个工作餐!”李兴才说。中饭很简单,16个人花了200多元。饭后,村文书把这笔账记在账本上。“每一笔账都得记清楚,否则到了年底,没办法向村民交差!”李兴才提醒文书。回头,这笔开支还将在村务公开栏公示,接受村民监督。

  “现在额外开支超过1000元,我就必须向村民代表大会请示!”李兴才称,根据木兰村村民代表大会商定的精神,除年初核定的开支项目外,村支两委如需新增开支项目,需请示。

  村干部权力变小 压力变大

  今年55岁的李兴才是一名退伍军人。他留着短发,说话很有力量。

  1990年,李兴才开始担任木兰村村委会主任,不久后担任村支部书记。18年的基层干部生涯,李兴才见证了木兰村基层政权的运作模式渐变过程。在他看来,自己虽是村里的“一把手”,但权力在逐渐变小。这种变化,始于5年以前。

  李兴才称,2001年,木兰村几乎见不到水泥路面。一到下雨天,村民出行困难。他希望把路修通,但没钱。他和几名村干部商量后,想了个办法。修什么样的路?怎样修?召开村民大会征求大家的意见。

  很快,各个小组便立即行动起来,公开选举村民代表,10~15户公开推举一位村民代表,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商议探讨村集体重大决策。2001年12月18日,40多名代表齐聚一堂,大家集中商议了木兰村村道改建计划。正是在这次大会上,木兰村6.7公里村道被列入改建范围,全部实施硬化。

  接下来的几年,木兰村把举行村民代表大会固定下来,并形成一项制度。这样的大会每年至少举行两次,年初讨论本年度的发展大计及资金预算;年末主要听取村支两委工作报告,审议并评价本年度的工作。

  村里的重大项目,必须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商议后才算数。如果没有完成既定工作或者在任期内工作不得力,在换届选举时,就可能会被村民“罢免”。

  民主议事 “麻烦事”迎刃而解

  变化并不仅仅在木兰村。据全程参与指导试点工作的木兰镇原人大副主席刘峰廷称,2002年1月8日,木兰村村民代表大会召开不久,梁胜村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接下来的几个月,公开选举村民代表的工作在木兰镇全面拉开。到9月底,木兰镇14个村和1个居委会全部都召开了村(居)民代表大会。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加强了工作的透明度,许多“麻烦事”迎刃而解。

  一名前来调研的中央党校专家总结称,木兰镇围绕村民自治的有关要求,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有关规定,结合地方实际,制订《村民代表大会制度》,切实发挥村民代表的作用。制度规定,村民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五年实践

  科学实践基层民主 理清“权从何来”

  村支书权力的变化,只是成都基层政权变化的一个缩影。很快,木兰镇在全国率先尝试“公推直选”镇党委书记。推进城乡一体化以来,成都有序推进基层民主改革,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扩大村民自治范围,保障农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

  全国首位公推直选镇党委书记

  10月16日,木兰镇党委书记刘刚毅匆匆赶往成都参加一个会议。几天前,他得到消息,新都区今年将通过“公推直选”,产生3个新出缺的乡镇党委书记。

  5年前,通过“公推直选”,刘刚毅成为全国首位公推直选镇党委书记。再过1个多月,刘刚毅在木兰镇主持全面工作已达5年。谈起5年前的选择,刘刚毅坦承,当初他是主动参选的。当时,自己对“公推直选”的理解还比较肤浅。现在想来,公推直选是一个方式简单但内涵深刻的创举。

  这几年,木兰镇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上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比如以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组务公开为重点,编辑了《桥梁与纽带》,单月出版,每期13000多份,发放到每家每户,公开政策,收取意见。更为重要的是,经过实践,木兰镇形成了一套围绕基层民主设立的工作机制。尤其是村上的工作很规范,干群关系也变得和谐。

  5年过去了,木兰镇的变化有目共睹。也正是从刘刚毅开始,成都市先后公推直选产生数十位乡镇党委书记,占全市乡镇数的三分之一。

  把基层干部任免权交给群众

  成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把基层干部的任免权、基层组织的监督权和决策权交给群众,从制度层面解决干部“权从何来”“对谁负责”的问题。

  5年来,成都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其中最重要的是,坚持开展基层党组织书记公推直选。2004年7月,成都市委下发文件,在全市范围推行以“群众民主推荐、党员直接选举”的公推直选试点,采取党员群众公开推荐、党员大会直接选举的办法,产生村(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和乡镇党委书记。2006年前先后开展公推直选乡镇党委书记试点74个。从2006年开始,全面推行乡镇党委书记公推直选,此后新调整的乡镇党委书记,均由公推直选产生。随后又将“公推直选”的范围扩大到重点企业、学校、医院等。近期,新都又将有3个乡镇的党委书记通过“公推直选”产生。北京大学中国政府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俞可平教授认为,基层民主的重点不应是村一级的民主自治,而应是乡镇以上的政权组织。成都试行的乡镇书记公推直选,正是基层民主改革的关键。

  从2003年开始,成都还全面推行了各级党委常委会(全委会)、人大常委会、政府(部门)常务会“三会”开放;全面实施党务、政务和村(居)务“三务”公开。至2006年上半年,全市19个区(市)县均实现了“三会开放”、“三务公开”。与此同时,成都还逐步将民意调查、民主测评、线性分析等引入区(市)县、乡镇、村领导干部年度考核。测评结果当场公布,满意率低于50%可启动罢免……2007年,成都全市223个乡镇党委书记都经过了民主测评。

  深化改革

  从制度层面

  加强民主决策和监督

  专访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王春光博士

  “成都这几年搞的基层领导公推直选很好,其实步子还可以再迈大一点!”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春光博士称,在基层民主建设和实践方面,成都最近5年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

  加大监督和惩治力度

  成都商报:你认为农村民主管理制度该如何健全?

  王春光: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需要从制度层面设计并真正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从行政级别上来说,应包括村一级和乡镇一级的民主建设。对于村一级的民主建设,国家对选举程序已经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应该说,“民主选举”做得是不错的。现在关键是要在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上下功夫。在一些地方,村一级的民主决策和监督还很薄弱,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大会容易变成村干部的汇报会。要知道,民主并不仅仅是选举一个人的问题,重要的是要让村民参与民主决策和监督。

  成都商报:现在很多地方都坚持村务公开,这难道不是民主监督吗?

  王春光:这其实是一种“被动监督”。和村民息息相关的重大事情及内容,从立项、实施到项目完工,都应该纳入民主监督范畴。让村民或村民代表参与全过程,实现主动监督。

  还有,在村一级基层民主建设方面,应该从制度层面进一步理清村支部和村委会的关系。村委会和村支部最好能相互制衡,并接受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大会)的监督。乡镇应该加强监督,对于违反规定的村干部,要严肃处理。比如村干部不遵循民主管理规定,擅自做主,应该受到一定的处罚。

  植入“纠错机制”

  成都商报:乡镇一级的基层民主建设如何完善?

  王春光:在乡镇一级,“公推直选”在民主选举方面做了很好的尝试。很多地方,民主监督和民主决策方面做得还不够,应该进一步加强。其实在民主选举方面,不妨考虑扩大参选范围。比如,可以考虑允许全乡镇的党员,都可以报名参加竞选。

  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应该从制度层面进行完善,并考虑植入“纠错机制”。在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过程中,出现问题,应该能得到及时发现并被纠正。此外,还应该把“罢免程序”纳入基层民主建设制度中来。

  本报记者 孙鹏 摄影报道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