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张建伟听说高层很生气 后果很严重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1日06:24  中国青年报

  事实上,这只是一篇关于“青年生活方式的报道”,甚至是颂扬“青年政治思想工作”的,只是味道有点不同,还有点辣。有人说:为什么不能“柔和”一些呢?

  “我们需要这样有冲击力的报道,已经等待很久了,它终于来了,我们决不能‘温柔地’扼杀了它。”终于,编辑部达成共识,也达成了技术性妥协:稿件见报时,给标题加上引号,以示“玩命地干,拼命地玩”这个口号不是“我们”提出的,它是青年人的创造。

  “当时大家都存有一种侥幸心理,一旦这篇稿件‘出事’,那个‘引号’就能成为《中国青年报》的保护伞。”张建伟狡黠地说。

  于是,这篇稿件于1984年11月6日头版头条见报,同时配发了本报评论员文章:“提倡现代化的生活节奏”。文中指出,赵元生青年突击队的小伙子把“拼命地玩”同“玩命地干”结合起来,确实夺得了劳动生产的高效率、精神生活的高格调、文化学习的好成绩。他们对待劳动、学习和生活的态度,既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又显示了上世纪80年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

  报道见报后,张建伟接到了大量读者来信,相比之下,赵元生的青年突击队不仅接到无数来信,而且每天还需要接待众多取经者。赵元生所在的公司领导对张建伟说:“招架不住了,全国各地,除了香港地区和台湾省,全来了!”以至于不得不专门成立了一个接待班子。

  然而报道在读者中的巨大影响未必就代表着成功。报道最终“惹了大麻烦”,“引号”并没能成为“保护伞”!

  1985年3月,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出人意料的是,在这个庄严的国是论坛上,一篇将近半年前的报道被重新揪出来。“玩命地干,拼命地玩”在会上遭到火力猛烈的抨击。

  “听说批评极为激烈,大会小会都有代表发言,大意是‘玩’且‘拼命’,《中国青年报》作为共青团中央的机关报,这是要把当代青年朝什么样的道路上引,是不是要引导到‘资产阶级的道路’上去!”张建伟回忆道。

  更多的意见,张建伟也不知道。他只听说:高层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紧接着就是更有来头的部门和人物,要求《中国青年报》检讨,并视检讨的态度,再作‘处理’。”

  检讨是由中国青年报社原任总编辑王石来承担的。这位清瘦的老报人已于几年前过世。他写的检讨一次不行,两次、三次,直至写了六次,检讨才被通过。没人能知晓王石总编辑当时内心的冲突与煎熬。

  几天前,张建伟在接受记者采访谈到这篇报道时,虽觉得“并不成熟”,但并无悔于当年的执著与探索。他说:“当时正处于改革进程中的蝉蜕时期,由于传统的空气太凝重,蝉蜕的这一时期必然伴随着痛苦。而80年代青年在这一进程中的痛苦与不屈的开拓进取精神,以及青年工作在这一进程中的新的探索,才是一个敏锐的记者汲取的新闻源泉,抓住这一点才算是把握住了实事求是的报道思想。”

  几天后,卷发、淡妆的年轻作家郭敬明也在接受媒体采访,他淡淡地说:“开名车穿名牌就是我的真实生活,不享受,辛苦工作为了什么?”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更多关于 改革开放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