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沈阳人“老祖宗”咋生活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1日11:09  沈阳网-沈阳晚报

  

沈阳人“老祖宗”咋生活

  

沈阳人“老祖宗”咋生活

  部分展品摄影 李双琦

  本报讯(记者 齐晓棠)10月31日,在“沈阳考古发现六十年”成果展中,记者经历了一次奇妙的民俗旅行:从72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起,历经战国、秦汉、魏晋、辽元金,直到明清,7200年间沈阳人的生活一一呈现在眼前。

  3000年前的“垃圾”成宝贝

  据介绍,上个世纪的70年代,新乐遗址的考古发掘,将沈阳人类的居住史追溯到72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时光流转,当时的人们围坐在一起,在一口大锅旁边吃着饭。那时候的锅是一种三足素面夹砂红褐色陶鬲,鬲壁只有5毫米厚,刷锅时一不小心就碎成几块。幸好当时制陶技术已经很成熟,人们并没有太惋惜,随手丢到了不远处的垃圾坑里。

  3000年后,那个被丢掉的碎片在辽宁大学工地出土了,一同出土的还有各种陶制品碎片和细石器。时光将这一大堆“垃圾”变成了考古工作者手中的宝贝,展览橱窗中的艺术品。

  几十年间,沈阳的考古工作者清理出古人类居住址,从中发现各种石器、骨器、陶器等极其重要的历史文物千余件,其中石器有石斧、石刀、石磨棒、石杵、石锤、磨石;陶器有压印工字纹筒形罐、刻划纹高足钵、斜口器等;骨器主要有骨梗、骨雉、骨簪等等。沈阳人文历史的奇迹被一点点揭开了。

  “候城”重现2000年前战国古城

  2000多年后,在沈河区朝阳街路西、“盛京花园”小区东侧的工地上,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员挖掘出12个考古“探方”。据考证,“候城”应位于今天沈阳故宫及其南部一带。这12个考古“探方”的发掘,进一步验证了“候城”的位置,探寻出沈城2000多年的神秘身世,

  从“方城”出土的大量元代陶器、瓷器残片中,考古人员修复了3个精美的“钧瓷”碗。3个“钧瓷”碗,并非平民所用,应为元代“沈阳路”的高级官员生活器具。此外,一个做工精美的残片格外引人注目。这一残片为白瓷刻龙纹灰蓝彩罐的口、肩残片,显示出它主人高贵的身份和地位。

  60年考古发现成果展出两周

  此次,“沈阳考古发现六十年”成果展览共分为“城市考古”、“抢求性考古发掘”、“主动性考古工作”、“参与国家大型基本建设考古发掘”和“沈阳考古足迹”等五部分,其中于洪区郑家洼子墓葬出土的青铜时代的绿松石相饰、辽滨塔地宫出土的水晶念珠、装舍利子的金银铜罐和李贝堡辽墓群出土的鎏金铜面具等考古文物都将让参观者大开眼界。

  “沈阳考古发现六十年”成果展已于昨日开始展出,市民可免费到“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临时展厅参观,展览将于11月15日结束。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