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人大女博士生赴美当农民 考察新型农场模式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2日01:08  京华时报
人大女博士生赴美当农民考察新型农场模式
石嫣展示她从美国带回的手工制环保袋。本报记者范继文摄

人大女博士生赴美当农民考察新型农场模式
石嫣在农场劳动。 石嫣供图

  她是一名博士生。她去美国深造,但却没进校门,而是踏踏实实地在农场当了半年的农民。

  她不是一般的“洋插队”——她是国内第一位公费去美国务农的学生,专门研究一种新型农场经营模式。她有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建立中国第一个“社区支持农业”农场,农场直接把菜送到社区居民家里,提倡大家吃健康菜。

  她是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石嫣。10月30日下午,在中国农业大学举行的“农村改革与发展”博士生学术论坛上,石嫣向其他博士生讲述了她在美国当农民的特殊经历。

  主动请缨出国

  论坛上,身穿小洋装的石嫣看起来文静纤弱,完全没有农民的影子。当她展示在美国农场耕作的照片时,才不得不让人相信她有着半年的特殊经历。

  去年,她的一位老师去美国研究“社区支持农业”这种新型农场经营模式时,和美国农业政策与贸易研究所有个想法,希望有位中国学生赴美亲身体验新模式的运行。

  想法一出,难题随即摆在面前:去哪找这个真正愿意做农活的学生?而且国内没有操作类似项目的先例,能否成功?

  事情很巧合。后来,这位老师遇到石嫣,和她谈到了这个项目。石嫣觉得是个机会,当场就申请要去。

  “一方面由于我是硕博连读,当时不用写论文,有这个时间;另一方面也可以给我弥补一下缺陷。”一直生活在城里的石嫣在研究乡村建设这个专题时,因为没有在农村生活的经验,对一些词汇和政策缺乏感性理解。

  石嫣的导师温铁军回忆,赴美的人选并没有在学生中选拔,因为关键要看学生有没有踏实的心态,全凭学生自愿。他把石嫣这种经历取名叫“洋插队”,“当年我们土插队能挺过来,我也相信她能坚持下来”。

  首份申请遭拒

  决定赴美后,石嫣还是有些犹豫:“我最担心的是我从来没有经验,是否能承受农业劳作的强度。”

  但拦路虎还是来了,她最先申请前往的一家农场是以盈利为目的农场,这家农场拒绝她的理由是:没有工作经验。“真没想到,我的第一份OFFER居然被拒绝了。”

  这次拒绝虽然在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

  在申请表中,美国的农场需要她详细填写最苦做过什么事,在太阳底下能干活多久,是否能在雨中劳作等。“我当时看见这些问题就蒙了,我真是什么都没做过。”作为家里的独生女,石嫣是在宠爱中长大。父母虽然没反对她的决定,但是一直非常担心,“我女儿这次出去不是享福,是去吃苦的。”

  拒签后,石嫣有些担心,因为她必须在4月份农耕前赶到美国。之后,她找到了明尼苏达州的Earthrise农场,并且顺利获得批准。

  买反季节菜被劝阻

  今年4月18日,石嫣到明尼苏达州的Earthrise农场报到。和想象中的美国机械化农场不同,这是一家由一对夫妻经营、三个实习生帮工的小农场。因为强调有机环保的概念,农场里只有一台小型的拖拉机,几乎所有的农活都要自己动手,劳动强度超过了石嫣之前的预期。

  更令她没想到的是,东、西方观念的差异,成为她初到美国的“一道坎”。

  为了能完整体验一个农季,石嫣到美国时,正好是播种季节,农场里还没有应季的蔬菜供应。吃惯了中国菜的石嫣想去附近的小镇上购买蔬菜,但却被农场的人阻止。

  “当时让我觉得不可思议,买菜怎么也成为了一件错事?”石嫣说。

  之后她了解到,在美国人看来,应该食用当季的蔬菜,宁可食用罐头也不能去吃不知道来路的反季节菜。于是,石嫣不得不忍受一个月食用储备蔬菜罐头的生活。

  拔草全靠手工

  在美国,当农民和工人一样,也有准时的上下班时间。周六和周日可以有双休日。

  Earthrise农场只有5名工作人员,却要承担16亩地的耕作,蔬菜的清洗、包装和运输等也是他们的任务。让石嫣记忆犹新的是,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刷装青菜的盘子,“我洗了整整一天,都不记得到底刷了多少。”当时一边刷,一边想:“今后半年,我就做这些工作吗?”

  最让她害怕的工作是拔草,由于不让使用化学除草剂,田里各种野草疯长。他们就必须顶着烈日,蹲在田里,靠手工一根根拔除,“看着那拔也拔不完的野草,有时候真觉得灰心。”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更多关于 农业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