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总部经济:驶在快车道上的慢车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3日00:36  南方日报

  

总部经济:驶在快车道上的慢车
一些专家表示,企业在选择总部的区位时,更看重一个地区所能提供的综合服务成本,而不仅仅是办公楼的租金。
总部经济:驶在快车道上的慢车
产业结构调整对东莞发展总部经济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总部经济一直撩拨着东莞人的神经。最近一次是10月15日。当天东莞生态园12项工程的奠基标志着筹划两年多的东莞生态园开发建设进入实质推进阶段。根据规划,东莞生态园会发展包括总部经济在内的八大产业。在此之前,先是有东城在2006年上半年率先提出打造以东城中心、世博广场为核心商圈的总部经济品牌,继而在2006年结束的莞城区党代会上,莞城也提出打造总部经济。2007年东莞市党代会正式从全市层面提出东莞大道要引进金融、保险、通信等机构的地区性总部进驻,随后,厚街、石碣、南城、寮步等镇区也相继提出发展总部经济的思路。

  一时间,总部经济似乎在莞邑大地遍地开花,热得发烫。然而,时至今日,除了寥寥几个案例外,总部经济战略在东莞还像是雾里看花。另外,也有一些微弱的声音认为东莞搞总部经济是个“不切实际的幻想”。

  产业结构调整催生总部经济热潮

  经过30年的粗放型发展,土地、电力、用水等日益紧缺,东莞靠消耗资源来实现经济增长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而总部经济是缓解资源能源紧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

  总部经济的概念在国内最先由北京社会科学院提出,关于总部经济的形成过程,北京社科院有学者进行了这样的解释: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资源配置方式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企业通过把生产制造功能在土地、能源、材料、劳动力等常规资源成本较低的区域配置,将研发、营销、融资、战略管理等总部功能在人才、信息、技术等战略资源密集的中心城市配置,形成一种新的资源配置模式,实现资源在企业层面上的空间优化配置,这种新的资源配置方式以及总部聚集所形成的新的经济形态可以用总部经济来描述。

  东莞当前正在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品的升级,而调整升级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将研发和销售留在东莞,将劳动密集的环节转移出去。东莞市委常委、副市长江凌就曾表示,加工贸易的就地转型升级,是东莞未来产业调整的战略方向,具体做法是针对国内市场设立研发中心,使生产车间变成企业的营运中心。因此,从理想状态来说,东莞目前行驶在一条驶向总部经济的快车道上。

  东莞市经贸局专门撰文指出,经过30年的粗放型发展,土地、电力、用水等日益紧缺,东莞靠消耗资源来实现经济增长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而总部经济是缓解资源能源紧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

  在东莞最早提出要打造总部经济的东城街道认为,发展总部经济能以最少的资源消耗产出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能吸引高素质人才,可以提升一个地区的人气和城市档次。长安镇委书记欧林高就曾直白地告诉记者,像步步高这类总部设在长安的企业,一年上缴的税收就是几千万元。南城街道党委书记钱超也认为,总部经济发展起来后,南城的人口结构肯定会发生变化,人口素质也能相应地得到提高,尤其是总部经济大厦群建成后,可以引来几十家企业,这些大企业进驻南城后,其员工和管理人员都是白领甚至还有金领,有很强的消费能力,会带来新的消费模式,可以拉动第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东莞市规划部门和经贸部门都不约而同地认为东莞“具备了发展总部经济的有利条件”。

  东莞市规划局局长欧阳南江在一篇合著论文中称,经过多年发展,东莞已具备比较完善的硬件设施、较高的对外开放度、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等基本条件及良好的发展氛围。东莞市经贸局也认为东莞发展总部经济具备了7个条件,即经济总量位居全省前列;制造业发达,产业体系配套完善,国际化程度高;区位优越,基础设施完善,交通和通信发达;第三产业较为发达,生产经营和生活成本相对较低;市场经济体系成熟,政府服务水平较高;发展总部经济的载体逐渐完善;城市价值和知名度不断提升。

  正是在各方看好和叫好的情况下,东莞各界纷纷摇旗呐喊,各显神通,朝着总部经济的目标挺进。

  总部经济还是写字楼经济?

  简单认为总部经济就是总部地产,仅仅是建造一些总部大楼,不重视服务配套、产业配套和环境配套,而将重点放在如何以较优惠的土地、规划政策吸引商家来建总部大楼,反而会助长商家借总部经济炒作房地产。

  在推进总部经济战略方面,莞城的计划是拿出一块地来,由街道财政投资,建一些适合总部经济的大楼。2006年,莞城街道就对这一计划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解释:大概政府拿3亿—4亿元,加上土地价值共6亿—7亿元,用来建设20多万平方米的写字楼,利用文化、教育和商业等优势,发展总部经济。

  和莞城的计划一样,南城也计划拿出一块地来,建一批适合总部经济的大楼。公开资料显示,早在一年多前,南城就基本完成了发展总部经济的初步规划,并上报规划部门等待审批。该规划计划在东莞大道旁划出1000亩地,建设一批35-60层高的总部经济大厦,高起点、高标准引进金融、保险、证券、贸易、通信、科技、法律等机构的地区性总部、大型上市公司和大型企业集团。

  然而,时至今日,莞城的总部经济大楼项目还不明朗,南城的相关规划也没有进行公示。相反,今年5月份,市规划局在其网站挂出了一篇名为《东莞发展总部经济的初步思考》的论文,这篇论文的作者是东莞市城建规划局局长欧阳南江,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副教授、中山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李立勋和东莞规划设计院的朱永盛。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明确表示,东莞目前在发展总部经济过程中,存在着认识误区。而首个认识误区就是将总部经济等同于“总部地产”。

  文章说,总部经济是对信息网络背景下企业总部聚集所形成的一种经济形态,虽然表现为在特定区域上一栋栋总部大楼的空间接近和聚集,但它的精髓在于总部和生产制造环节空间分离所形成的资源再配置价值。的确在区域资源高度整合的背景下,企业总部产生的集聚现象将给房地产业带来巨大的商机,对高品质、符合现代企业办公要求、配套设施齐备的总部型办公楼宇产生较大的需求。但一个企业在明确其总部的定位和选择总部的区位时,更看重一个地区所能提供的综合服务成本(如资讯、交通、高素质劳动力、发达的会计咨询等相关服务业),而不仅仅是办公楼的租金和建造成本。

  文章还说,简单认为总部经济就是总部地产,仅仅是建造一些总部大楼,不重视服务配套、产业配套和环境配套,而将重点放在如何以较优惠的土地、规划政策吸引商家来建总部大楼,反而会助长商家借总部经济炒作房地产。东莞应避免总部经济陷入地产炒作的误区,最终影响总部经济的发展。

  产业基础弱导致地方恶性竞争?

  总部经济发展中更多地表现为投资商、开发商的积极性高于政府,对总部聚集区的开发建设快于政府,这会导致总部经济发展盲目性多于理性,区域之间也出现围绕总部资源的盲目争夺、恶性竞争。

  和莞城和南城不同的是,厚街的“兴业国际家具之都”项目却在今年3月顺利动工建设。这个投资额达6亿元的项目总占地面积1000亩,当时对外宣传的口径是“厚街镇打造总部经济,推进家具产业转型升级的具体规划项目”。

  分析认为,“兴业国际家具之都”项目能顺利上马的原因是厚街拥有家具和制鞋产业基础优势,厚街可以以优势产业带动总部经济。而产业基础这一点,恰恰是东莞一些地方发展总部经济的软肋。

  观察人士以东莞生态园为例表达了脱离产业基础搞总部经济的隐忧。东莞生态园的规划定位中,有机器人工业。而机器人工业在东莞几乎没有产业基础和技术支撑,发展这种产业,谈何容易?

  东莞市经贸局也认为,生产性服务业不够发达制约着总部经济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完备程度是企业总部选址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近年来,尽管东莞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步伐有所加快,但总体而言还处于初级阶段,金融、保险、会展、物流、法律、会计、广告、中介咨询等诸多领域仍有待开拓或提升。

  观察人士不无担忧地指出,如果产业基础不牢靠,加上总部经济相当于“人脑+电脑”,流动起来也很容易,数据拷贝之后电脑甚至都可以不要,直接将人力资源带走就可,所以,各地在优势都不明显的情况下,如何避免恶性竞争就变成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东城街道一位主要负责人就曾表示,一个好的项目很多地方都在“盯着”,东城为引进北京一家网络游戏公司,他本人带着一班人马多次进京,当时成都市也盯上了该项目,这家公司经过对两地考察并权衡,最终决定落户东莞。东城这位负责人感叹道,“好项目简直是抢。”

  在抢项目方面,东莞各镇街各有招数。长安镇有关人士此前对记者表示,有意促成真功夫将总部从广州搬回老家长安。真功夫是一家从长安成长起来的著名民营餐饮企业。这位人士称,现在真功夫在全国有300多家连锁店,长安方面希望它搬回来后能资助其发展到3000家。

  好项目毕竟是有限,如今越来越多的镇街都要发展总部经济,总部经济的资源在哪里?最终会不会引发在东莞内部各镇街相互挖墙脚的情况?这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东莞市经贸局认为,各镇街规划总部经济,对此不必担忧。因为,东莞的产业分布很有特色,虎门主打服装,长安主打五金、模具,大朗主打毛纺等,进驻的地区性总部也将根据自身的特点而决定选址。

  但是有专家进一步指出,在现实发展中,总部经济发展中更多地表现为投资商、开发商的积极性高于政府,对总部聚集区的开发建设快于政府,这会导致总部经济发展盲目性多于理性,区域之间也出现围绕总部资源的盲目争夺、恶性竞争。

  缺乏统一规划各地一哄而上?

  市镇两级利益分配是个很复杂的话题,这也是很多镇街在发展总部经济方面愿意单干而不喜欢由市里统一规划的原因。

  除了上述中心镇街和东莞生态园外,松山湖也提出要打造总部经济。这些地方都具备发展总部经济的条件吗?东莞市经贸局就明确指出,发展总部经济需要一定的条件,不是任何地区都可以发展总部经济,也不是任何类型的总部都可以在同一地区发展。

  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镇街挤上总部经济这座桥呢?一位曾在常平和大朗两地都工作过的人士称,其实大朗的毛织企业数量还没有常平多,但大朗却是“毛织之乡”而常平不是,究其原因,是因为“大朗喊得早”。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有人将总部经济看似在东莞遍地开花的格局归结为缺乏统一规划导致各地一哄而上。东莞市经贸局也说,发展总部经济,须做到规划先行,政策扶持。东莞市经贸局提出,制定鼓励总部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首先要明确企业总部的认定标准,确定享受优惠政策的企业门槛。再结合东莞市的特点,制定鼓励总部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在用地、资金扶持、税收、人才引进、政府服务等方面予以倾斜。

  经贸部门建议东莞市在“科技东莞”资金中设立总部经济发展资金专项,对企业设立总部予以奖励,对总部企业的建设予以支持。在用地方面,由于总部企业的引进和培育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在目前土地资源十分有限的情况下,要制定相关政策为总部经济的发展预留空间,同时为入驻的总部企业提供优惠条件。特别是松山湖和市区中央商务区等具有相对优势的地区,更要强化资源保护意识,采取有效措施留住土地。

  市经贸局还建议设立专门机构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由市政府成立市发展总部经济领导小组,指定牵头部门,承担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职能。在总部经济发展相对成熟后,可考虑借鉴上海等总部经济发展较成熟地区的经验,设立专门机构———总部经济促进中心,为各相关部门服务总部经济提供一个综合性平台。

  在招商环节,东莞市经贸局建议,加强统筹,形成协调的招商与服务机制。由市鼓励发展总部经济领导小组统筹全市总部经济的对外招商与服务。而东莞市规划局则建议,借鉴深圳等地的做法,对全市范围内的总部资源进行调查,摸清跨国公司、外埠大公司、本市大企业的总部在东莞的数量、分布以及对东莞的贡献形式和贡献度,制定总部经济发展统计监测制度。另外,规划部门还认为,市政府应组织区域经济、产业经济、城市与区域规划等方面的专家对东莞的总部经济发展进行深入、系统、有针对性的研究,重点研究总部企业对东莞产业政策、金融保险、人力资本、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等方面的要求。

  事实上,2007年东莞市党代会就正式从全市层面提出东莞大道要引进金融、保险、通信等机构的地区性总部进驻,标志着总部经济发展进入市级层面的发展战略与政策导向。

  东莞市经贸局局长陈桂明曾解释说,将东莞大道及其周边打造成一个商务中心,是为全市服务的,而各个镇的总部区域均是为地区服务的,这就类似于买衣服中零售和批发的关系,虽然各个镇区也有总部区域,但功能定位并不一样,市镇之间存在着根本的错位。但是,也有政府官员对全市统筹提出了不同看法。一名要求匿名的政府人士称,东莞大道周边的总部区域,会涉及南城、东城等多个街道,市里和地方的利益该如何划分,是问题的关键。这位政府人士还称,“市镇两级利益分配是个很复杂的话题,这也是很多镇街在发展总部经济方面愿意单干而不喜欢由市里统一规划的原因。”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南小渭

  见习记者朱晋

  摄影本报记者苏仕日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